陳新梅,孔志勇,丁嘉信
(1.山東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山東濟南250355;2.山東中醫藥大學理工學院,山東濟南250355)
復乳作為一種新型的藥物傳遞系統,具有雙層或多層膜結構,因此能顯著控制藥物的擴散速率、提高藥物穩定性、緩釋和控釋作用;同時復乳也可作為中間體用于制備多囊脂質體、微球、納米粒等新劑型,因此復乳在醫藥行業中普遍應用。但復乳屬于熱力學不穩定體系,因此對復乳的性質和物理穩定性的研究就格外重要。本研究以薄荷油作為模型藥,采用二步法將其制備成W/O/W型復乳,對其性質及物理穩定性進行初步研究。
1.1 試藥 薄荷油(南通薄荷油廠);吐溫80(化學純,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司盤80(化學純,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泊洛沙姆188(德國SASF公司);液狀石蠟(化學純,中國醫藥集團上海化學試劑公司);明膠(食品級,河北鑫隆明膠有限公司)。
1.2 儀器 JJ-2型組織搗碎機(江蘇金壇杰瑞爾電器有限公司);磁力加熱攪拌器(鄆城光明儀器有限公司);易創數字互動顯微鏡系統(山東易創電子有限公司);DDS-11A型電導儀(上海雷磁儀器廠);NDJ-7型旋轉式粘度儀(上海天平儀器廠);FD-NST-1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上海復旦天欣科教儀器有限公司)。
2.1 復乳的制備
2.1.1 處方 W/O初乳:薄荷油1.0 g;茶油2.0 g;液狀石蠟9.2 g;司盤 -80 2.07 g;吐溫 -80 0.39 g;明膠0.31 g;水10.2 g。
W/O/W型復乳:W/O初乳;泊洛沙姆0.4 g;司盤-80 1.33 g;吐溫 -80 1.04 g;水 22.2 g。
2.1.2 制備 W/O初乳的制備:稱取處方量的藥物,將油相與內水相分別置水浴中加熱至80℃,在攪拌下緩緩將內水相加至相同溫度的含有初乳化劑的油相中,經磁力攪拌得W/O初乳。
W/O/W型復乳的制備:將含有復乳化劑的外水相加熱至80℃,在攪拌下將未冷卻的W/O初乳緩緩加入到外水相中,邊加邊攪拌,經磁力攪拌得W/O/W型復乳,最后通過組織搗碎機即得。
2.2 復乳的性質
2.2.1 外觀 將復乳置具塞試管中,直立,觀察其外觀,呈乳白色。
2.2.2 顯微形態 將復乳用適量的蒸餾水稀釋,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乳滴呈圓形,大小均一,其中含一個或多個微小液滴,結果見圖1。

圖1 復乳在顯微鏡下的形態(X100)
2.2.3 復乳形成的鑒別 取復乳少許,涂在載玻片上,用少量蒸餾水稀釋后,在顯微鏡下觀察,乳滴均勻;滴加曙紅指示液,外相被染為紅色,表明復乳為W/O/W型,結果見圖2。

圖2 復乳外水相被曙紅指示液染色(X100)
2.2.4 電導率 采用DDS-11A型電導儀,在室溫條件下(25±0.5)℃,用DJS-1型鉑黑電極測定復乳電導率,得復乳的電導率為141 us·cm-1。
2.2.5 相變溫度 取同一批復乳樣品適量,置恒溫水浴中,逐漸升高水浴溫度的同時用電導儀測定不同溫度下電導率的變化,測定復乳的相變溫度,結果見圖3,實驗結果表明,本復乳的初變溫度為69℃,體系的電導率急劇下降,84℃時下降到最低點,表明本復乳的相變溫度為84℃。
2.2.6 表面張力 在室溫條件下(25±0.5)℃,用液體表面張力系數測定儀測定復乳的表面張力,結果為30×10-3N·m-1。
2.2.7 粘度 在室溫條件下(25±0.5)℃,用 NDJ-7型旋轉式粘度儀測定復乳的粘度,結果為15.2 mPa·S。
2.3 W/O/W型薄荷油復乳的物理穩定性

圖3 電導率-溫度關系曲線
2.3.1 離心法 ①取復乳適量,置離心機中,4 000 r·min-1離心15 min,未見分層;②取復乳適量,置離心機中,3 750 r·min-1離心5 h,有分層,但無乳析現象,輕搖后成均勻乳劑。在顯微鏡下觀察,粒徑未見增大。
2.3.2 放置法 取復乳適量,置于室溫下,定期觀察,30 d后出現少量分層,輕微振搖后,成均勻乳劑。在顯微鏡下觀察,粒徑未見明顯增大。
3.1 復乳具有“兩膜三相”結構,即:W/O界面膜、O/W界面膜、內水相、油相、外水相,具有較高的界面自由能,是熱力學不穩定體系,提高復乳的物理穩定性是復乳的關鍵問題,因此本處方采用通過處方因素和工藝因素進行綜合調控。
3.1.1 處方因素[1]第一:乳化劑具有適宜的HLB值。在初乳中,由司盤80-吐溫80組成的乳化劑Ⅰ的HLB值為6.012。乳化劑Ⅰ的作用是產生具有粘彈性的膜,減少乳滴的聚集、絮凝和滲漏。在復乳中,由司盤80-吐溫80-泊洛沙姆組成的乳化劑Ⅱ的HLB值為12.1。乳化劑Ⅱ的作用是在復乳的外界面上形成有效的壁壘,以減少乳滴的絮凝和滲漏。混合乳化劑適宜的HLB值利于提高復乳的物理穩定性;第二:在復乳的內水相中加入0.5%的明膠溶液,明膠可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形成具有一定機械強度的界面膜,可避免乳滴被破壞;第三:油相適宜的粘度。油相的粘度在0.05~0.12 Pa·S范圍內,制得的復乳穩定性好、粒徑適宜、具有塑性流體性質。液狀石蠟0.05 Pa·S,無味、價廉、易傾倒。
3.1.2 工藝因素 第一:制備儀器:利用磁力攪拌器制備初乳,再經組織搗碎機處理后形成復乳。磁力攪拌器通過層流和湍流作用使水相和油相混合,其剪切作用很微弱,組織搗碎機具有一定的剪切作用;第二:采用二步乳化法時,攪拌速度和攪拌時間對復乳的形成及穩定性影響很大。采用磁力攪拌器和組織搗碎儀,容易掌握攪拌速率。采用組織搗碎機制備復乳,第二步乳化時應避免高速或長時間攪拌,否則油膜易破裂,藥物包裹率變低。
3.2 復乳的物理穩定性 由于復乳中乳滴的粒徑有大小之分,因此所含的內水相量也不一致,故密度有差異,經過自熱放置或長時間離心后會發生分層,但不是乳析,經振搖可復原,仍處于穩定狀態。
[1]許曉鵬,麻建國.穩定的W/O/W型復乳的研制及其胰島素包埋性質的研究[D].無錫:江南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