吝 博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影響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因素
吝 博
(河南科技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
體育課程與體育課程資源的關系,就好比魚和水的關系,沒有體育課程資源的廣泛支持,體育課程改革也就無從談起。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配置與開發進行調查,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配置;開發
教育部于2001年6月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提出了新課程的目標,強調提高課程對不同地區、學校的適應性,走國家、地方和學校共同建設課程的路子,各地要在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的基本要求下,規劃、開發并管理好地方課程,發展校本課程。人們可以根據各地、各校的具體特點制定不同的課程計劃,選用不同的課程內容,進行不同的課程實施與評價活動,也就是說今后課程開發就要由學校、教師來參與決策,由學校、教師來決定教什么,怎么教。本文對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課程資源的現狀進行調查與分析,試圖揭示出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因素,最后嘗試著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提出相應的建議與對策。
1.1 教育觀念,教育體制
教育觀念對教育實踐有著巨大的作用,先進的教育觀念產生積極的教育行為,使教育獲得成功;而落后的教育觀念則產生消極的教育行為,導致教育的失敗,甚至傷害我們的學生[1]。影響課程活動的各類人員所具有的全部思想觀念,主要有:(1)課程控制與管理者。包括國家和政府的管理人員、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學校管理人員等。他們的思想有能成為法令、政策、行政措施的來源,進入課程活動。(2)課程研究者。包括課程專業研究人員、學科專家、專家型教師的思想意志。(3)課程實施者——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觀念。(4)課程活動外部的各種各樣的人,即家長、社區人員、社會其它人員的思想觀念等[2]。只有教育觀念的變化及其所帶來的理論發展才能引起對體育課程資源管理與教育立法的變革,使全社會都來關心與支持體育課程資源開發。
教育體制作為國家管理和組織全社會教育活動的制度、組織、法規、政策的總和,對全社會的各種類型的教育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決定作用,是全社會教育存在、延續、發展的基礎和條件。教育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加強地方辦學決策權和學校辦學的自主權,而地方、學校有了辦學決策權和自主權后就能進行課程設計活動,也就能主動地去開發課程資源,綜合社會上、生活中、學校里的有利資源,將它們引入教學中來。
1.2 領導的重視程度及支持力度
現在一些中小學領導仍對體育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態度。過分追求成績、分數和升學率,忽視了學校體育,甚至把體育當作可有可無的科目,還有些領導、主任、班主任經常利用上體育課的時間開班會,隨隨便便占用體育課。

圖1 領導的重視程度、支持力度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
從調查和實地考察中可以看出,領導對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決定著教師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眾所周知,學校體育的經費、場地、器材的購買和管理是由領導來決定,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左右著整個學校體育的發展,所以說學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及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
1.3 社會、社區體育資源的豐富程度及學校與之的融合度
當今的學校與社會、社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學校的資源畢竟有限,有限的資源又影響著課程資源的開發,所以學校要主動與社會結合,充分利用社會、社區的豐富資源進行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將目光投向整個社區、社會,樹立大課程資源觀,積極挖掘和利用社會、社區課程資源服務于學校課程資源,允許社區內與課程有關的專家、學者、家長、教師、學校及社區人士參與到學校課程教學中來。同時在進行體育課程資源開發時,要關注社區、學校和學生的特殊需求和特點,立足于學生生活以及社區需要和科技發展,對課程內容進行刪減、拓展、補充或整合,實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人文化和生活化。
1.4 教育教學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是衡量教育教學的杠桿,起到調節體育教學的作用,直接影響著教師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積極性,對課程資源開發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實際教學中應充分發揮教育教學評價的導向作用,在對教師、學生及課程建設等各方面進行評價時增加對其開發體育課程資源方面的評價,從而促進地方、學校、教師以及學生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推動學生、教師進行創造性地開發體育課程資源的活動。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價主要以運動成績為主,注重結果,輕視過程,這種統一標準衡量全體學生的方式,使得大多數人失去了參與運動的興趣。新課程要求體育教師在實際評價中要從教育的目的出發,不應盯著簡單的結果測試,應把視野拓寬,著眼于每個學生,著眼于整個運動過程,把學生的運動技術、運動過程、運動態度都納入考核的內容,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評價相結合,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參與運動的快樂、愉悅、體驗,從而接受熏陶、教育和鍛煉。學校也應改變教育教學評價體系,把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開發能力、開發潛力都納入評價范圍之內,鼓勵他們開發出好的校本課程來。
1.5 本校的辦學思想及傳統教學模式影響
辦學思想就是指學校依據一定的教育思想,遵循教育方針,結合本校實際而形成的對自己學校的辦學模式、育人目標、育人途徑、育人方式等一系列辦學、治校、育人的根本問題的指導思想。因此,不同學校的辦學思想也不一樣,如一些體育傳統學校可能影響著本校的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積極性。我國學生的健康問題是學校教育的首要問題,學校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的體育工作,各地的中小學要端正辦學思想,重視體育課程,把體育擺在育人的高度去理解,支持體育教師進行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為他們提供有力的保障。
1.6 學校的現有條件,資金投入,學生的生長發育特點
學校的現有條件、資金投入是課程資源開發的物質保證,是激發體育教師課程開發積極性的有力杠桿,直接影響著體育課程資源的開發。

圖2 學校的條件、資金投入對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
“民以食為天”、“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建場地、買器材需要錢,教師的物質生活來源也需要錢,所以說,學校對體育的資金投入決定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物質基礎和教師開發的積極性。調查的中,在眾多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因素中,學校現有條件、資金投入對課程資源開發具有重要作用,約占總因素的28%。同時在體育課程資源開發時,還要注意學生的興趣、愛好、生長發育特點的影響。
1.7 體育教師的知識、能力及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新課程改革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教師的素質能否適應要求[3]。體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關鍵在于對中小學體育教師不斷進行知識和技能的補充、更新、拓展、提高、完善,進行開發創造思維和創造力的教育。體育課程資源中的人力資源、體育設施資源、課程內容資源、課外校外體育資源、自然地理課程資源和體育信息資源等,那一項課程資源的開發都需要教師運用自己的知識,發揮自己的能力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圖3 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知識能力對課程資源開發的影響
從調查中發現,體育教師的課程資源意識、原有的知識和能力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影響重大,約占35%左右,位居總多影響因素之首,可以說,課程資源意識直接決定著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主動程度和深度。為了更好地提高體育教師的課程開發意識,開發出更好的體育課程資源來,本文認為體育教師應在以下幾種能力方面下功夫:創新能力、自學能力、獲取新知識與信息的能力、合作和溝通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總結經驗教訓能力等。
2.1 加強管理,加大培訓力度
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是當今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發展趨勢,也是保持我國基礎體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舉辦多種形式的培訓,培養內容也要豐富多彩,重點培訓教師新課程的指導思想,增強他們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引導和啟發,為他們在以后的體育教學實踐中開發出適合本校的校本課程打下基礎。
2.2 充分利用社區、社會資源,加大學校資源與社會資源的融合度
教師的教育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學校、課堂了,教師也不僅僅是學校的一員,而且是整個社區的一員,是整個社區教育、科學、文化事業建設的共建者。教師的角色也不僅僅是“專業型”教師、“學校型”教師,而要拓展為“社區型”、“社會型”教師,促進社區、社會課程資源與學校課程的有效融合。
2.3 完善體育設施,增加資金投入,創設寬松、民主的開發環境
由于我省各地經濟、文化發展的不平衡,各地、各校體育場地器材設施配備水平大不相同,特別是豫南、豫東、豫西等地區和農村學校的體育場地、器材資源嚴重不足。學會開發、利用有限的體育場地、器材。
2.4 提倡多維的評價體系,爭取領導對課程資源開發的支持力度
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和課程不斷發展的評價體系。提倡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更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從教育的總目的出發,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評價目的從甄別選拔轉變為以人為本、育人為本,要保證能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鼓勵少數“超常”學生追求卓越,評價要立足于學生的個性差異,要從“甄別選擇”走向“全面發展和全體發展”。評價主體要走向多元化,走向他評與自評的有機結合。鼓勵社會成員及學生家長以適當的形式參與各種方式的評價,教師、學生領導、學生、學生家長及政府部門皆是評價的主體,要改變由上而下的直線式評價關系,擴大評價的民主性與開放型。
2.5 開發體育校本課程,加大體育教材開發力度
新一輪課程改革確立了由國家、地方、學校三級構成的分級課程管理體制,課程行政主體的多元化提高了學校、教師在制定課程計劃、執行課程計劃中的主體地位,也為構建多樣化體育校本課程模式共存的實踐體系提供了很好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學校可以充分運用各校獨特、寶貴的教育資源,建設校本課程,形成課程特色,為社會培養特色人才。
河南省農村中小學體育設施資源相當匱乏,不能保障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順利進行,也阻礙了體育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積極性。體育師資相對短缺,城鎮與農村、中學與小學之間體育教師的性別、年齡、職稱分布不均衡。體育教師的課程意識淡薄,開發能力差,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夠。真正開發出適合本地、本校的體育課程資源不多,很少有新興運動項目的引進。結合本地實際,溝通社區,建立校內、外體育資源的轉化機制,多渠道開發體育課程資源。轉變教師教學角色,增強課程開發意識,樹立整體課程資源觀。加強對體育課程資源開發的管理、督察和指導工作,完善體育設施,爭取領導重視,大力開發體育校本課程。
[1] 董翠香. 新課程標準下中小學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1).
[2] 董翠香,周登嵩. 體育校本課程開發及相關概念的界定[J]. 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1).
[3] 何志魁. 校本課程開發的問題與對策思考[J]. 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3,(4).
G807.2
A
1008-7427(2012)05-0152-02
2012-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