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坤銀
(武漢工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大學生的信息素養現狀調查與分析
徐坤銀
(武漢工業學院,湖北 武漢 430023)
國內外學者對信息素養進行了大量探索與研究,但大多局限于對信息素養內涵的界定以及對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培養模式和策略等進行探討。本文側重調查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首先根據國情對信息素養進行界定,然后通過問卷對武漢某高校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調查。結果表明,目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遍較低,筆者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大學生;信息素養;調查分析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以及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發展,信息素養已成為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素養。對信息素養的研究,國外始于20世紀70年代,側重對信息素養內涵的界定以及對信息素養評價標準、培養模式和策略的探討。國內的研究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主要介紹國外的信息素養研究、討論我國信息素養培養的必要性及其方法。本文對我國大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行調查與分析。
信息素養的概念最早由美國信息產業協會主席 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他認為,信息素養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技能。國內外其他學者也從不同的視角對信息素養進行了定義。
由于我國的信息素養教育起步較晚,信息技術水平相對落后,因此不能照搬國外的信息素養標準。為此,我們在認真研讀國內外相關文獻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出我國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應涵蓋四個方面: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
信息意識指個體對信息的敏感度,體現在對信息價值的自覺認知及敏銳的判斷力和分析力上。信息知識指在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拓展信息傳播途徑、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中所積累的認識和經驗的總和。信息能力指個體對信息系統的使用以及獲取、分析、加工、評價信息并創造新信息、傳遞信息的能力。信息倫理道德指個體在獲取、利用、加工和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必須遵守一定的倫理規范,不危害社會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其中,信息意識是前提,信息知識是基礎,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倫理道德把握個體信息素養的方向[1]。
1. 調查對象
本研究的調查對象為武漢某高校 166名非英語專業大二學生。其中,男生97人,女生69人。
2. 調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問卷由個人信息和信息素養兩部分組成。個人信息部分包括性別、年齡、所學專業。信息素養部分包括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倫理道德,共 32項評價指標。問卷要求受試者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上選出每項有關信息素養的陳述是否“1=完全不適合,2=通常不適合,3=有時適合,4=通常適合,5=完全適合”自己的情況。經Cronbach檢驗,問卷的信度系數為0.9187,表明所有項目具有較好的內在一致性。
1. 信息意識an1=了解信息的基本知識;an2=了解信息素養對自主學習的重要性;an3=了解信息素養在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an4=了解傳統的讀、寫、算能力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an5=了解因特網的作用;an6=了解信息需求;an7=了解搜集信息對解決問題的重要性。

表1 信息意識
從表1可以看出,學生比較了解信息素養對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對信息工具和通過搜集信息解決問題也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信息基本知識和信息需求了解不多,很少意識到信息素養對未來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要性。
2. 信息知識

表2 信息知識
an8=了解圖書館的信息檢索系統檢索策略及檢索詞。an9=熟悉所學專業的主要信息源。an10=了解所學共公課程主要的信息源。an11=了解印刷型和電子型等不同的信息類型。an12=了解計算機、網絡和常用軟件的基本知識。an13=了解網絡搜索引擎方面的知識和檢索技巧。an14=檢索網上信息,也利用其它各種方法檢索各種形式的信息資源。an15=選擇最適宜的調查方法或信息檢索系統來獲取所需信息。
表2表明,學生比較了解公共課程的主要信息源,但總的來說,學生的信息知識比較匱乏,對信息源知識、信息資源知識、計算機網絡知識和信息檢索知識知之甚少,特別是專業的信息源知識和以及算機、網絡和常用軟件的基本知識。
3. 信息能力

表3 信息能力
an16=根據問題或任務分析信息需求,確定所需信息的學科范圍、時間跨度等。an17=檢索時構思和實施有效的檢索策略。an18=利用各種標準來評價信息的權威性。an19=根據最初的信息需求來評估所獲得的信息。an20=通過與同學、老師交流來證實自己對信息的理解和解釋是否正確。an21=將新的和先前的信息進行比較,確定對最初提出的信息需要是否修改。an22=摘錄、標明和管理信息以及信息的來源,方便日后使用。an23= 能從眾多的信息中迅速有效地發現有價值的信息。an24=能從收集、摘錄的信息中概括出主要的觀點。an25=將選擇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識體系中,重構新的知識體系。an26=能將新的和先前的信息應用到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中去,如完成作業、實驗設計等。an27=利用所獲得的信息撰寫綜述報告、學術論文、項目申請、項目匯報等。an28=通過各種渠道將新的信息傳遞給他人,與他人交流和共享。
從表3我們發現,學生不善于根據問題和任務分析信息需求,不能熟練使用各種有效檢索策略,對已獲取的信息缺乏評價。信息處理能力比較差,不能將獲取的信息用于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也很少將自己獲取的信息與他人共享。
4. 信息倫理道德

表4 信息倫理道德
an29=了解與信息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an30=了解圖書館的各種電子資源的合法使用范圍,不惡意下載與非法使用。an31=在學術研究與交流時,能夠正確引用他人的思想與成果。an32=尊重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權利,不損害信息源。
從表4不難看出,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使用圖書館的各種電子資源,能夠正確引用他人成果。對與信息相關的法律、規章制度、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信息源的愛護意識相對較差,損害了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權利。
本研究表明,目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普遍較低,不能滿足信息時代大學生發展的需求。作為我國未來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將直接關系整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進程,因此,培養大學生良好的信息素養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戰略意義。
(1)開設必要的信息素養公共必修課。高校不僅要開設計算機文化課,還應該開設信息技術導論、信息檢索等公共必修課程,使學生對信息的概念、信息的基本特征、社會作用、信息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與信息的關系,以及信息的獲取、檢索、分析、處理、整合、組織、開發、利用等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培養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基本能力,為他們的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2)營造良好的信息素養培養環境。一方面,校園圖書館、網絡中心、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和校園廣播電視應相互協調、優化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信息素養培養環境。另一方面,應加大資金投入,建設功能齊全的多媒體網絡教室和語言學習中心,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學習環境,同時與社會各界合作,營造一個安全的校園周邊環境,規范網絡行為,凈化網絡環境。
(3)加強外語教師信息素養培養。教師信息素養的高低是學生信息素養教育成敗的關鍵[2],這就要求外語教師應具有現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練運用信息工具對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的收集、組織、管理、運用。教師只有擔負起信息素養教育者的角色,才能指導學生認識信息資源的價值,滿足其對信息的需求。
(4)加強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整合。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應加強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習者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方式的變革。信息技術與外語教學的整合應貫穿從入學教育到畢業設計的整個大學教育過程,滲透到課前、課中和課后的每一個環節,形成一個完整的信息素養培養體系。
(5)開展多種形式的信息素養教育。由于信息素養的內涵十分豐富,因此,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應采取多元化、多層次的培養模式[3]。一方面,可以舉辦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普及計算機應用、操作和網絡的基本知識和技能,也可以邀請專家、學者來校講座,講解有關信息政策、法規和國內外信息產業的發展狀況和趨勢,形成一種濃厚的信息素養培養氛圍。另一方面,學校各職能部門可以聯合舉辦各種活動,指導學生圍繞所開展的活動有的放矢地搜集、組織相關信息,讓他們在信息培養的實踐中提高信息能力。
總之,信息素養不僅是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信息社會每個成員終生追求的目標,因此,我們應密切關注大學生乃至整個社會公民的信息素養發展狀況,用適合不同群體特色的培養方法與途徑,促進全社會公民信息素養的普遍提高。
[1] 徐坤銀,高校外語教師信息素養培養策略與模式探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1.
[2] 王菲,當代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途徑及模式[J].教育探索,2006,5.
[3] 邱祖發,論高校學生信息素養及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06,5.
G420
A
1008-7427(2012)03-0116-02
2012-02-04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與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現狀調查及其相關性分析》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1jyty032。
作者系武漢工業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