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麗
淺析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診治
李顯麗
目的探討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臨床特點及其相關臨床分析。方法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我院診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后,3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治愈率為87.5%。結論對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醫師要掌握心肌梗死的典型及變異性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輔助檢查,才能準確診斷。
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特點;診斷
心肌梗死作為臨床上比較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其發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趨勢[1]。心肌梗死的臨床癥狀發作時可能不夠典型,尤其是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臨床癥狀和體征可能隱匿性比較強,未表現出典型的臨床癥狀,很容易造成誤診和漏診,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2]。本研究中,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我院診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給予常規對癥處理后,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間,我院診治的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54.0~77.0歲。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不同程度的胸悶、心悸,以及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并結合相應的輔助檢查結果(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檢查),符合WHO相關診斷標準(具有典型或者不典型的胸痛臨床癥狀;心電圖和心肌壞死血清標記物的動態演變),所有患者均確診為心肌梗死。
1.2 輔助檢查指標
1.2.1 心電圖表現 4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21例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19例非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非Q波性心肌梗死的心電圖多表現為,ST段抬高,并伴有R波進行性減低,或者ST段明顯下降,或者T波倒置,并不伴有ST段降低,或者R波振幅增高,或者QRS增寬,以及T波電交替等異常心電圖表現。根據梗死部位的不同,18例為前間壁梗死、7例為前間壁合并前壁梗死、6例為廣泛前壁梗死、4例為下壁梗死、3例為下壁合并后壁梗死,以及2例為下壁合并前間壁梗死。
1.2.2 心肌酶譜 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乳酸脫氫酶(LDH)、天門冬酸氨基轉移酶(AST),以及乳酸脫氫酶同工酶(LDH1),均出現明顯升高,并且符合心肌梗死的心肌酶譜衍變過程及規律。
1.3 治療方法 待患者確診后,給予臥床休息、吸氧、擴張冠狀動脈、溶栓、抗凝,以及營養心肌等對癥治療。
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后,3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治愈率為87.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40例心肌梗死患者治療的結果(例,%)
冠狀動脈不穩定型粥樣斑塊是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病理改變。在高血壓、高血脂,以及糖尿病等多種誘因作用下,對冠狀動脈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當冠狀動脈中的粥樣斑塊出現裂縫,或者破裂時,就會破路斑塊下內容物,激活凝血系統,導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3]。隨著冠狀動脈的不斷攣縮,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不斷嚴重,甚至完全堵塞,就會導致急性心肌梗死。
發生心肌梗死時,患者可出現血壓下降,或者誘發心律失常,將進一步導致不同程度的腦循環障礙,形成腦缺血。由于老年患者的神經系統的敏感性相對較低,痛覺閾值也相對升高,而且老年患者還合并多種基礎系統疾病,很可能會掩蓋原有疾病的典型臨床癥狀,并且側枝循環通路的建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代償心肌缺血缺氧。當發生心肌梗死后,壞死物質的吸收,可導致發熱、血沉增快等,缺血缺氧刺激迷走神經興奮,引起胃腸道不適癥狀,痛覺傳入神經末梢的異常變性,可使痛覺閾值升高,這些都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使其臨床癥狀不夠典型[4]。再加上患者的心電圖表現不夠典型,多表現為沒有明顯的sT段抬高,T波倒置,以及病理性Q波,和/或伴有心肌酶的升高,此時,不能輕率地否定急性心肌梗死;也有患者sT段雖然出現抬高,但抬高持續時間較短,在心電圖檢查時容易遺漏;據報道,有40%~50%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能不出現sT段抬高,反而表現為sT段壓低,此時也要注意不要輕易否定心肌梗死的診斷;由于梗死病灶相對較小,或者檢查時正處于可逆性階段,所以,可能會導致梗死圖形的延遲出現。
多數患者就診時,病情相對比較重,而且很多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由于年齡大,隱匿性較強,其臨床癥狀和體征不夠典型,進行心電圖和心肌酶譜檢查時,也沒有得到典型的檢查結果,所以不能作出及時的確診,而錯過了最佳的溶栓治療時機。老年患者如果突發胸悶、無力、冷汗、氣短、咳嗽;或者出現嚴重的消化道癥狀;以及原因不明的暈厥、心力衰竭,以及嚴重的心律失常、血壓下降,或者休克;突發頭痛,或者放射性肩痛、牙痛,但是沒有發現相應的局部病灶;突發彌漫性腦供血不足,或者腦梗死的臨床表現,應立即給予心電圖、血清心肌酶學等檢測[5]。本研究中,40例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經過相應治療后,35例治愈出院,5例死亡,治愈率為87.5%。對于不典型心肌梗死患者,臨床醫師要掌握心肌梗死的典型及變異性臨床癥狀和體征,并結合相應輔助檢查,才能準確診斷。
[1]宋玉明.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30例臨床分析.中國社區醫師,2008,26(11):154-155.
[2]姚成棟.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見誤診分析.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9,11(5):665-666.
[3]嚴愛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治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11(3):132-133.
[4]王廣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診治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0,7(5):121-122.
[5]周靜.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27例臨床分析.咸寧學院學報(醫學版),2009,23(6):493-494.
[6]沈紅霞.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臨床分析.中國實用醫藥,2011,6(4):82-83.
466000河南省周口市中心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