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小芳
(浙江省人民醫院,浙江 杭州 310014)
急腹癥是急性腹痛疾病的總稱,是急診科常見疾病之一,以發病急、病情重、變化快為特點。分診是否正確是關系到搶救能否成功的因素之一,因此,提高急腹癥患者分診正確率,降低分診失誤率顯得尤為重要。現對本院234例急腹癥患者的分診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探討相應的對策。
1.1 資料 2010年6月到2010年12月期間,急腹癥患者234例,其中男108例,女126例,年齡16~78歲,平均42.2歲。文化程度:大學文化56例,高中文化83例,初中文化72例,小學文化23例。
1.2 方法 將患者就診時登記的診斷和通過檢查、化驗后的最終診斷進行統計分析。
1.3 結果 234例急腹癥患者中,其中內科92例(急性胃腸炎63例,急性胰腺炎 20例,急性胃痙攣5例,鉛中毒1例,急性心梗3例),普外科78例(急性腸梗阻13例,急性闌尾炎23例,急性膽結石18例,急性膽囊炎12例,急性腹膜炎3例,胃穿孔5例,腹外疝4例),婦科28例(宮外孕12例,痛經2例,黃體破裂3例,不完全性先兆流產5例,急性盆腔炎6例),泌尿系結石36例,234例急腹癥患者分診失誤率見表1。

表1 234例急腹癥患者分診失誤率
2.1 影響急腹癥分診失誤的相關因素分析
2.1.1 疾病因素 腹痛大多由于腹部臟器疾病引起,腹部臟器炎癥、穿孔、出血、淤血、功能障礙等均可引起一系列病理改變而導致腹痛。早期時腹痛的定位常不明確,體征不典型,易造成分診失誤。如本組中急性闌尾炎因早期腹痛只局限于臍中,未有轉移性下腹痛,被誤分診到內科。
2.1.2 分診護士因素 首先,由于我院急診科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新畢業護士輪轉1年就直接參與急診的各種治療及預檢分診,缺乏一定的經驗,護士不能很好地應用語言技巧和非語言性的體態技巧與千差萬別的患者及家屬交流,不能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患者疾病的癥狀和體征〔1〕。其次,護士對急腹癥理論知識掌握不全面,憑感覺分診,例如本組心梗患者有上腹痛伴腹瀉癥狀,預檢護士直接分診到腸道門診,未進行全面的評估,延誤患者的搶救。
2.1.3 患者及家屬因素 有些患者不了解護士分診的重要性,不配合護士的病情詢問,隱瞞病情,導致護士不能很好的收集病史。例如本組1例宮外孕患者是一名高中生,否認性生活史,導致誤分診到內科,在輸液1h后腹痛未見好轉,面色蒼白,經B超檢查為宮外孕,立即予手術治療,使患者轉危為安。
2.1.4 管理因素 我院急診分診護士夜間兼顧注射、皮試、分診、呼叫會診等,通常只有兩名護士負責,分診臺集中大量患者、家屬,人員嘈雜,使得分診護士不能詳細了解疾病的癥狀、體征,不能做出全面的判斷而造成分診失誤。
3.1 提高急診護士的綜合素質
3.1.1 定期進行知識培訓 加強急腹癥知識的理論知識的培訓,掌握各種急腹癥的癥狀、體征,以及各種急腹癥的鑒別診斷,定期開展急腹癥分診失誤病例的討論,加強與醫生的溝通,分析分診失誤的原因,總結經驗,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
3.1.2 掌握急腹癥的分診技巧 急診患者在分診處停留的時間短暫,收集病史是打開診斷門戶的鑰匙,急腹癥具有發病急、病情復雜多變、病情重的特點,能否及時正確診斷,盡早給予有效的治療,直接影響治療效果甚至生命安危。因此要遵循迅速、準確、安全的原則,依據PQRST 5個步驟對腹痛患者進行全面了解,作出正確的分診〔2〕。
3.1.3 加強護士預見性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急救護理是瞬間決定患者生與死的能動性工作,它要求護士思維敏捷,將臨床護理的機械思維、封閉性思維、單項思維盡快轉變成辯證思維、立體思維、多向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對病情有預見性,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危重急腹癥患者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
3.1.4 加強護士的溝通能力 急診護士應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在工作中,護士要講究語言的藝術性和效果,對患者態度要和藹,語言要親切,耐心細致的回答患者的疑問,應用“人性化尊稱”。
3.2 合理調配人力、合理排班 適當增加分診護士,實行彈性排班,每天在患者就診高峰時段,安排人力支援預檢分診工作,減少預檢分診護士的壓力,讓護士有較為充裕的時間詢問患者病情,做護理體檢,查看已有的檢驗、檢查結果,以減少分診失誤。同時根據患者就診的時間分布來合理安排上班的護士人數,并做到新老搭配,實施傳、幫、帶等措施,發揮高年資護士的分診工作經驗特長。
〔1〕江桂芳,陳夢春.門診預檢分診失誤原因的探討及對策[J].現代醫學管理,2010,36(3):47
〔2〕陳來翠.急腹癥病人的分診技巧[J].臨床醫學與護理研究,2007,6(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