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迪
(天津市第四醫院,天津 300222)
隨著醫學科學的迅速發展,先進的檢驗手段,為患者準確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有效保障。一個有價值的檢驗結果需要護理人員、患者、檢驗人員多方面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1〕。標本從采集到輸送到檢驗科環節諸多,只有認真地處理好每個環節才能保證送檢標本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臨床醫生提供可靠的診斷依據。在實際工作中,常常會碰到一些不合格的檢驗標本,這些標本嚴重影響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將會貽誤醫生對患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F就送檢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如下。
我院2007年10月—2009年9月檢驗科發現192例不合格檢驗標本,項目分類及拒收原因見表1。

表1 192例不合格標本拒檢原因及項目分布
2.1 標本量不足 192例不合格檢驗標本中,有67例標本量不足,占34.90%是檢驗科拒收的主要原因。
2.1.1 護士方面原因 尿標本量過少53例,占27.6%。護士對標本要求的量不清楚,標本瓶上未標明留取的刻度,患者留取標本前,護士的宣教和解釋工作不到位等導致患者對標本留取的方法、量及相關注意事項不清楚。血標本量不足9例占4.69%,包括血常規和凝血四項。護士對檢驗項目不了解,對標本的要求不清楚,患者血管條件差或護士技術欠佳等原因導致采血困難,在取血時操作不當,沒有足夠的負壓形成或試管負壓不夠,造成標本量不足,一次性檢查項目較多,采血量超過試管量的最大容量,血液分配不均〔2〕。
2.1.2 收集標本送檢不當 在收集尿、便標本后沒有檢查量是否達到要求,將標本盲目送出。送檢方法不當,如將多余尿液倒掉,沒有把好病房最后一關。
2.1.3 管理方面 支持系統不到位,由護工和家屬送標本,由于無專業知識,而發生失誤。護士長質控管理欠缺,分析標本不合格出現頻次較多的3個科室均為該科護士長對標本送檢環節監管不嚴所致。
2.2 標本與化驗單患者姓名不符 共41例,其中31例為血液標本,占全部不合格標本的16.15%。標簽貼錯試管,沒有認真核對。試管書寫患者姓名后,由于患者出院或拒絕取血,取消后,護士沒有及時將試管上患者姓名取消,直接放置試管存放處,導致下一班護士直接使用。檢驗科分生化室和免疫室兩個房間,送檢者將標本送錯房間。醫生填寫化驗單字跡潦草,護士轉抄時辨認錯誤。
2.3 標本凝固 共32例,占全部不合格標本的16.15%。
2.3.1 血常規標本與抗凝劑比例不當 由于試管產品質量問題造成試管內抗凝劑不足,即使搖晃均勻也會產生凝固。血液比例過多,由于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出現微小血凝塊的可能性增加。
2.3.2 凝血標本采集不規范 臨床上采集多項標本時,凝血項檢查以第一管為佳,因為2、3管采集的標本檢測結果與第一管有明顯差異,可能與采血時止血帶束縛的時間、某些凝血因子、抗纖溶因子被激活有關。
2.3.3 護士方面 護士取血后未按要求充分搖勻試管。多項采血時將血常規項目放在最后,采血量超過標準而凝固。止血帶結扎時間過長。
2.4 送錯標本 共22例,其中20例為尿常規和便常規,主要是由護士、護工在送檢標本時沒有認真核對化驗單,工作責任心不強造成。
2.5 標本容器無患者姓名標識 共11例,其中9例為血常規,護士工作不認真,未粘貼書寫患者姓名標識。寫有患者姓名的紙張粘貼不牢固,送檢過程中脫落,而送檢人員未發現。
2.6 檢驗項目用錯試管 4例均為血標本,主要因護士對檢驗項目不熟悉,未嚴格執行“三查八對”制度造成。
2.7 標本溶血 共3例,多為采血不當造成。針頭過細或壓力過大可導致紅細胞破碎溶血,標本與抗凝劑搖晃過于猛烈,由于各種原因,患者血管難以準確定位,針尖反復在血管內穿刺,造成血腫或血樣溶血〔3〕。
3.1 加強護理人員對標本采集知識的學習 各科室在護士長的帶領下組織實施科室人員對標本采集操作規范及流程的學習,從業務訓練入手,利用護理查房、晨會提問等方式擴大護士的知識面,確保檢驗前標本的采集質量及采血用品等。
3.2 提高護士的安全意識及靜脈穿刺技術 標本采集前認真對患者實施評估,選擇合適的血管及采集標本的器具。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時正確指導患者做好標本留取前的準備,把留取標本的注意事項講清楚,必要時協助患者留取標本,對于一些血管條件不理想的患者,科室交班。護士不斷提高靜脈穿刺技術,做到一次成功。
3.3 加強與檢驗科的溝通合作 請檢驗科及時反饋采集標本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對一些新開展的檢驗項目,采集標本的規范及要求及時下發到科室。護士長組織護理人員學習并認真執行。
3.4 嚴格執行 “三查八對”制度 執行醫囑時應認真核對檢驗項目,了解各項檢查的注意事項,標識準確完整,送檢標本前要核對、檢查、簽字,以確保送檢標本質量合格。
3.5 加強標本采集送檢的質控力度 采血時應保證抗凝劑與血量比為1:9,當紅細胞壓積>70%或<20%時要調整抗凝劑的濃度,否則會產生錯誤結果〔3〕。檢驗標本采集后及時送檢防止標本中某些成分的降解,影響檢驗結果。將標本采集送檢質量納入護理質控管理及護士績效考核,每月科室召開質控分析會時通報質量控制結果,對反饋出現的問題,作為護理不良事件集中分析討論,制定防范措施并落實。通過加強質量控制力度,確保送檢標本質量合格。
3.6 支持系統的保障 護理部及時向醫院提供合理化建議,指定經過專門培訓的人員完成檢驗標本的取送工作,以確保標本的送檢質量。
為保證檢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客觀性,臨床醫護人員應更多地了解和學習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加強基本功和理論知識的培訓,加強責任心,以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檢驗標本的采集工作。增加與患者之間的溝通,留取標本時為其講解并要求患者予以配合和服從,減少對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提高檢驗結果的質量。
〔1〕石敏,江慕藝,張秀謙.血液標本采集中護理因素的影響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09,6(7):24-26
〔2〕王淑仙,王強,李茹茹.醫學檢驗標本與質量控制[J].河北職工醫學院報,2007,12(5):24-26
〔3〕陸琴,沈春菊.持續質量改進在標本送檢流程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36(10):768-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