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張蘇鈺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730000)
59例兒童眼外傷原因調查與護理干預
李明華,張蘇鈺
(甘肅省人民醫院,甘肅 蘭州730000)
目的總結59例兒童眼外傷的護理經驗,探討眼外傷的最佳護理措施。方法對59例患兒實施術前、術后護理和安全護理,并做好患兒及其家屬心理護理與安撫工作。結果59例眼外傷患兒中,行手術40例,非手術19例,其中轉院5例;視力恢復良好18例,恢復差15例,致盲8例,其他15例因不配合治療無明顯變化。結論護理人員高度的責任心及嚴密的觀察和護理,能有效防止兒童眼外傷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使治療取得最佳效果。
眼外傷;兒童;致傷因素;護理干預
眼外傷是一種常見的意外傷害,是目前臨床上位居第二的致盲性眼病[1]。患者因突發的機械性或化學性傷害產生嚴重的視覺障礙,傷后對患者精神、心理均會產生較大影響。因此,護理人員在積極配合醫生采取治療措施與常規護理的同時,還應針對患兒心理及時給予相應護理,使其盡快恢復身心健康。學齡前與學齡期是兒童發育的一個特殊時期,他們常常因為缺乏自制力,易患眼外傷。嚴重的眼外傷不僅影響兒童的身心發育,還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我院眼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兒童眼外傷59例,現將其原因調查與護理干預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9例兒童眼外傷共涉及60只眼睛,其中男41例,占69.49%;女18例,占30.51%。年齡1~6個月1例,占1.69%;7月至 3歲 8例,占 13.56%;4~6歲 17例,占 28.81%;7~12歲33例,占55.93%。平均年齡:6.87歲。患病右眼29例,左眼29例,雙眼1例。城市人口13例,占22.03%;農村人口46例,占77.97%,城市∶農村為1∶3.54。
1.2 致傷因素
致傷因素主要包括眼部鈍挫傷(木棍、竹棍、竹簽、鉛筆)、玩具槍子彈傷、銳器傷(剪刀、小刀、鐵絲、針頭、玻璃、錐子)、爆炸傷(鞭炮、雷管)、碰傷、摔傷、車禍傷、牲畜傷(牛角)。詳見表1。

表1 59例兒童眼外傷致傷因素
2.1 術前護理
(1)按醫囑及時用藥,并觀察用藥后結果。護理人員對需手術患兒做好手術前后的護理工作[2]。
(2)密切觀察。護理人員要注意患兒視力和眼局部傷口的變化,因眼外傷常引起眼組織多部位損傷,并發癥較多且較重。如前房積血應注意眼壓變化和每日積血的吸收情況,監測眼壓,如眼壓高及時遵醫囑給予降眼壓藥物,必要時給予鎮痛劑或鎮靜劑。
(3)心里護理。做好患兒及其家屬心理護理與安撫工作,因眼外傷多為意外損傷,直接影響視功能和眼部外觀,患兒及其家屬多有焦慮與悲觀心理,應給予心理疏導,使患兒情緒穩定,配合治療。
2.2 術后護理
2.2.1 休息與活動 術后包扎雙眼臥床休息,減少頭部與眼球運動,避免視網膜脫離與其他并發癥發生。觀察傷口有無出血、滲血、感染,敷料有無潮濕、脫落,術眼有無疼痛等,如有上述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并給予處理。
2.2.2 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全麻患兒的病情變化,患兒返回病房后,給予心電監護,持續低流量吸氧,調節氧流量至1~2 L/min注意患兒神志、呼吸頻率和幅度,皮膚粘膜顏色、溫度,四肢末梢血液循環與肌張力等情況,并詳細記錄[3]。
2.2.3 安全防范 大部分患兒在術后恢復期常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反應性精神癥狀,如易激惹、哭鬧、煩躁不安等。因此,患兒要睡有床欄的病床,必要時應有家屬陪護,護理人員應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愛心。
2.2.4 保持呼吸道通暢 患兒回病房后應取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舌后墜或誤吸而導致吸入性肺炎。若分泌物過多則采用負壓吸引裝置吸痰,注意吸引負壓小于100 mmHg[4]。
2.2.5 保持輸液管道通暢 輸液量和速度應依據患兒生命體征、尿量和各項檢查,按患兒體重計算,一般安全滴速為20~40滴/分鐘。
59例患兒中,行手術40例(67.80%)均為全麻手術;非手術19例(32.20%),其中轉院5例(8.47%)。10例白內障患兒,只有一例做了白內障摘除加人工晶體植入術,其余9例待時機成熟實施手術。12例患兒眼內炎均治愈,住院期間無護理不當,未引發并發癥。治療后視力恢復良好18例(>4.0),占30.51%;恢復差15例,占25.42%;致盲8例,占13.56%;不配合 18例,占30.51%(見表2);出現并發癥29例,占49.15%,詳見表3。

表2 51例患兒治療前后結果對比

表3 59例兒童眼外傷后出現的并發癥
4.1 男女比例
患兒男女比例為2.28∶1,說明男孩天性頑皮,好奇心強,模仿性強,喜動,常有冒險和沖動行為,同時他們控制力、自我保護意識差,容易受到傷害。
4.2 農村城市比
患兒農村城市比為3.54∶1,可能與經濟條件有關。農民忙于農活或生計,甚至有些父母雙雙出去打工,對兒童的安全疏于教育。家長和教師首先應對學生講解患眼外傷的原因和危害,讓兒童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其次,讓兒童遠離危險。家長應把刀、剪等危險物品放到兒童不易觸及的地方,不買劣質襲擊性玩具,禁放煙花、鞭炮,避免兒童接觸牲畜、家禽而受到傷害。
4.3 傷害程度
傷害程度農村高于城市,城市患兒大多為輕傷,農村患兒大多為重傷。
4.4 加強嬰幼兒監護
3~6 歲學齡前與6~12歲學齡期兒童具有自主活動能力,對傷害物件具有部分識別能力或通過告知可避免傷害事件的發生,傷情較重者,責任往往在家長和患兒雙方[5]。因此,避免兒童眼外傷,家屬要加強監護,醫護人員要加強對全社會眼衛生、眼保健及眼病防護專業知識的普及,防患于未然,避免兒童眼外傷的發生。
總之,護理人員應以高度的責任心進行嚴密的觀察和護理,防止患兒眼外傷后各種并發癥的發生,以便收到最佳治療效果。
[1]張效房,楊進獻.眼外傷學[M].鄭州:河南醫科大學出版社,1997.
[2]戴錦輝.眼外傷病人的護理[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劉紅.眼外傷患者護理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09,25(7):1092.
[4]祝瀅.眼外傷的急救和護理[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4):709~711.
[5]丁法德,張金嵩,賈春琪,等.兒童外傷分析[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3,23(3):226~229.
R779.12
B
1671-1246(2012)09-01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