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世艷,張支鳳,李永銘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蘭州市臨床用血緊張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
梁世艷,張支鳳,李永銘
(甘肅省紅十字血液中心,甘肅 蘭州 730046)
蘭州市;臨床用血;無償獻血
《獻血法》實施13年以來,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下,蘭州市的無償獻血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臨床用血實現了100%來自無償捐獻。但是隨著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醫療用血量大幅攀升,用血緊張的情況時有發生,特別是2010年8月出現的全國性血液緊缺,暴露出無償獻血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血站面臨的嚴峻考驗。
1.1 無償獻血的宣傳經費投入不足、力度不大
實行無償獻血制度以來,蘭州市雖然采取多種方式進行了宣傳,但由于經費投入不足,宣傳范圍不夠廣,沒有建立起長效的無償獻血宣傳機制。所謂宣傳只是血站在節假日、紀念日或一些團體獻血活動或是對先進人物的采訪報道、缺血時的媒體呼吁等,偌大的蘭州市目前只有一塊無償獻血的廣告牌。2010年在街頭對970人隨機問卷調查發現,65%的人回答沒有接受過有關獻血知識方面的信息,21%的人看到或聽到過血液緊缺的信息。這充分說明無償獻血宣傳缺乏力度和廣度,致使市民參與無償獻血的意識和熱情不高。
1.2 血液資源是有限的
目前蘭州市的血源主要是公民無償獻血,但不是所有個體都適合獻血。《獻血法》規定獻血年齡為18~55周歲;《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獻血者必須符合體格檢查標準和血液檢測要求,另外對免疫接種后獻血、暫不能獻血和不能獻血等進行了規定。蘭州市現有人口320多萬,農村人口約占41%,除去18歲以下、55歲以上,加上肝炎、糖尿病高發等因素,因而真正完全符合獻血要求和標準的人口并不多。《獻血法》第七條規定:國家鼓勵國家工作人員、現役軍人和高等在校學生率先獻血,為樹立社會新風尚做表率,而報道稱,公務員無償獻血比例很低,只占獻血人群的2.98%,公務員這一獻血群體的缺失造成血源結構失衡的現狀[1]。
1.3 臨床用血增長過快
近年來,隨著醫療保障制度的完善和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用血量不斷增加,采供矛盾日益突出。近8年蘭州市采供血情況見圖1。

圖1 近8年蘭州市采供血情況
從圖1看出,8年來無償獻血量平均年增長雖然達到了10%,而臨床用血需求量增幅更大。另外,2010年在全國血源緊張等因素影響下蘭州市無償獻血量出現了負增長,獻血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臨床用血受到限制,不足部分只能靠省內協調解決。
1.4 臨床存在不合理用血
目前,一些臨床醫生特別是外科醫生仍然對輸血有不正確的認識,部分醫生因輸血知識缺乏,輸“安慰血”、“保險血”、“人情血”等造成血液浪費。如術后血紅蛋白正常也要輸血,或認為對一些術中出血不多但體質較弱、年齡偏大的患者輸血有利于早日康復[2]等。深圳市血液中心在2006—2007年連續兩年對全市各醫院每年臨床合理用血調查結果顯示,內科系統對除血漿外的血液成分適應證掌握較好,而外科系統對輸血指征掌握欠佳,不合理用血現象普遍存在[3]。對蘭州市幾家醫院的臨床用血情況調查也表明,蘭州市臨床輸血管理中普遍存在問題,加劇了不合理用血,增加了血液浪費[4]。
1.5 采血網點少,覆蓋范圍小,市民獻血不方便
目前蘭州市只有4輛采血車和3個獻血屋,常年在東方紅廣場至七里河之間進行采血活動,市民獻血很不方便。永登、皋蘭、榆中、紅古區尚未建立獻血屋,廣大農村居民獻血更為困難。
2.1 加大無償獻血宣傳力度,建立無償獻血宣傳的長效機制
《全國無償獻血獎勵辦法》對獻血先進城市要求:15~55周歲人口中,城市居民對無償獻血知曉率應達到85%以上,農村居民應達到75%以上;在校青少年應達到95%以上;當地新聞媒體積極播放關于宣傳無償獻血知識的公益廣告,其中每日早7時至晚10時廣播、電視等媒體確保播出兩次以上;轄區內70%以上的公共場所,如主要路段、街頭、廣場、公園、商業區和旅游景區等,免費設置無償獻血知識的公益廣告牌或宣傳欄。根據這一要求,首先,要利用一切機會,除了通過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宣傳無償獻血知識外,還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利用新媒體(互聯網等)進行廣泛宣傳;其次,要努力開發領導層,使他們認識到無償獻血工作的重要性,加大投資力度,在繁華地段免費設置公益廣告牌,在報刊、電視免費刊登獻血常識;最后,血站要組織專門人員深入廠礦、社區、企事業單位、高校、農村進行無償獻血知識講座,提高無償獻血知曉率,激發人們參與無償獻血的熱情。
2.2 加強對醫院用血的監督管理,完善臨床合理用血機制
首先,衛生行政部門應加強對臨床用血工作的領導,以“政令”的形式推動臨床合理用血的管理,促進醫療機構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確保臨床合理用血持續、有效、深入發展;其次,舉辦臨床輸血知識培訓班,提高臨床醫生輸血理論水平,更新輸血觀念和輸血知識。最后,制定檢查監督制度。對臨床用血不合理單位進行通報,并將臨床輸血專項檢查結果納入醫療質量檢查體系,從而促進臨床輸血工作的改善和提高。
2.3 增設采血網點,提高采供血服務能力
血站應在繁華地段廣設流動采血車停放點,增設獻血屋,方便市民獻血;并定期將采血車開進農村地區,擴大無償獻血活動范圍,解決農村居民獻血難的問題。
2.4 推廣無血手術,緩解血源緊張
要解決“血荒”,無非開源和節流兩種方式,而適用于所有患者的無血手術,無疑是從根本上解決“血荒”的最佳途徑。無血手術并非外科手術“無出血”,而是在術前、術中及術后通過各種技術和方法,減少出血,將出血量控制在幾十毫升以內,最大限度避免或減少異體輸血。近年來,我國三級醫院推廣無血手術,為普通手術科室節約了約20%的異體血。目前蘭州市一些醫院雖然開展了自體輸血工作,但數量不多,范圍不廣,大多僅限于儲存式自體輸血;而基層醫院受條件限制無法開展自體輸血工作。建議相關部門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資金扶持和設備配置力度,提高技術水平,推廣無血手術,開展自體輸血,節約血源。
[1]李愛琴.無償獻血工作中的誤區探討[J].中國輸血雜志,2003,5(3):233~234.
[2]靳艷華,崔建.從外科合理用血角度探討治理“血荒”[J].中國輸血雜志,2011,24(6):451~453.
[3]楊寶成,孔令魁,邵超鵬,等.2 597份臨床輸血病例用血合理性調查分析[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193~196.
[4]郝建珍.蘭州地區58家醫院輸血科管理現狀調查[J].中國輸血雜志,2008,7(21):542~543.
R193.3
A
1671-1246(2012)09-01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