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大學 李路程 孫麗云
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村空間規劃建設
鄭州大學 李路程 孫麗云

隨著我國工業近幾十年的快速發展與漸近成熟,以及服務業的興起與發展,我國正從農業大國轉變為工業大國,城市化進程也不斷加快。在城市化進程中,作為城市化對象的農村地區也發展迅速,無論是在市郊還是鄉鎮地區的村莊,越來越多嶄新的樓房建立了起來,越來越像早期的城市地區的雛形,一片繁榮發展的景象。可是深入觀察就會發現,農村的空間布局規劃不太合理。本文,筆者對農村空間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城市化進程中農村空間規劃建設的對策。
新舊住宅用房的建筑位置與使用情況不合理,有些村莊的新建住宅規劃在兩個自然村聯系道路的兩側,零零散散;農村房屋建設占用大片耕地,村委會將耕地劃為宅基地;農村空間建設沒有科學、統一、合理的規劃、設計,看起來既亂又沒有條理;“空心村”和“空殼村”在廣大農村地區普遍存在;一個鄉鎮內甚至同村的建筑也風格迥異,建筑物之間互不銜接。這些都說明在城市化過程中,農村的空間規劃出現了混亂與不合理現象。
農村現在出現的問題在城市化這個大進程中并不是特例。在我國,許多發展起來的城市就已經出現過并仍然在經歷這種情況,如現在的北京、鄭州等一些城市,發展到一定階段都出現了規劃不合理、交通擁堵、環境惡化等問題。
以鄭州市為例。1949年,鄭州市開始了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輪城市規劃;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城市規劃又有了新的進展;20世紀90年代及以后,鄭州市又多次制定了總體規劃。但是,新中國成立后的規劃是在蘇聯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的,引進了蘇聯的城市規劃模式,最后因國家關系破裂而中斷。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及以后的規劃也不甚完善且有拆遷重建現象。近幾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口密度上升,住房需求的增大導致鄭州市大面積的毀綠地建房,城市綠化面積銳減,空氣質量問題凸顯,給市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這一系列的問題,多是因為當初城市規劃不完善所致。已經發展起來的城市的空間布局業已定型,除非在特殊情況下,任何人都不能將已建設好的城市全推倒,重新統籌、規劃、建設,這樣必定是勞民傷財浪費資源的。現在這些城市的管理者規劃者能做的,只能是在此基礎上對城市進行完善性整改,在下一步的建設中保證城市前中后期建筑的協調統一,努力讓城市成為一個科學文明又美麗整潔的魅力都市。
農村地區的空間規劃可以從城市的發展道路中吸取教訓,以期獲得良好的發展。
1.健全關于農村空間規劃的法律法規。法律法規是農村空間合理規劃的保障。目前,我國關于農村的建設并沒有形成明確的法律條文,只有中央和政府的意見與規定,并且這些意見的執行力和監督力都不夠,沒有嚴格的管理實施。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農村建設有法可依,有助于從法律上制止不當行為并保障規劃的順利進行。
2.政府應加大對農村空間規劃的關注力度。目前我國的現狀是,國家對農村空間規劃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雖然近幾年,兩會以及黨代會多次將“三農”作為主要內容,但是“三農”側重于農村的經濟發展、穩定、民生問題,較少涉及農村的統一發展規劃問題。如2005年10月,中國共產黨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提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根本就沒有涉及農村的空間規劃問題,其中的“村容整潔”也只是對農村環境的要求。因此,今后,政府要加大對農村空間規劃的關注力度。
3.做好農村具體的空間規劃工作并推廣應用到農村的建設中去。農村是一個特殊的地域,存在歷史比較悠久,文化傳承深厚,所以規劃建設工作既要借鑒城市規劃的經驗,又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這樣才算是好的發展規劃。實施具體規劃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空心村”內的閑置土地的處理。可以將其建設成為教育、休閑、娛樂、辦公、福利院等場所,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
(2)協調好村鎮之間的關系。強化村莊與鎮及周邊村莊的交通聯系,形成以鎮為核心的衛星型發展模式。
(3)保證農業用地的數量。擴大農業耕地的規模,為農業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發展做好準備。
(4)合理規劃鄉鎮企業的發展,做好三大產業的有機結合。
(5)合理解決城市化過程中出現的環境、醫療、教育以及長久發展問題。
(6)結合農村具體情況,解決一些現實存在的問題。如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問題,以及老齡化社會的養老問題。
4.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農民有濃重的小農思想,收入水平也很低,害怕喪失自己的利益。所以,如果要對農村進行統一規劃建設,一定要跟村民說明道理,只有村民理解并配合規劃者的工作,農村的空間規劃建設才可能順利實行。
綜上,處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中國農村,必然要面臨很多城市化過程中的問題。從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的城市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若能借鑒城市化水平較高地區的經驗教訓,防患于未然,做好我國農村地區的空間規劃,把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同地域空間發展有機結合起來,進而指導農村的長期規劃發展,農村將少走很多彎路,新農村建設也必將更加和諧、順利、健康、有序、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