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浮
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的對比研究
楊彩浮
目的探討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治療的對比研究。方法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診治的60例重癥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腸內營養組和腸外營養組,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ICU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以及資料后Alb、ALT、GLU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結果與腸外營養組相比,腸內營養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ICU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明顯減少,Alb明顯增高,而ALT、GLU水平明顯降低,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于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可以顯著改善營養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重癥腦卒中;腸內營養;腸外營養;對比
重癥腦卒中患者常伴有嚴重的意識障礙,以及吞咽困難等癥狀,很難進行自主進食,需要通過營養支持治療,維持患者必需的營養和能量。近年來,隨著營養支持療法的不斷發展,在危重患者的救治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治療作用,有利于患者的康復和預后[1]。本研究中,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診治的重癥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治療,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現將結果匯報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間,我院診治的60例重癥腦卒中伴吞咽困難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腸內營養組和腸外營養組,每組各30例。入院時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顱腦CT證實腦梗死、腦出血,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OS)為5~8分。30例腸內營養組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45.0~72.0歲;30例腸外營養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45.5~72.5歲。在年齡、性別和原發病等方面,兩組患者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1.2.1 腸內營養治療方法 頭抬高大約30°,通過鼻胃管,第一天喂養300~500 m l瑞高(華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如果沒有出現不適情況,可以逐漸增加喂養量,每4 h抽吸鼻胃管一次,如果胃液大于200 ml時,則暫時停止飼喂。
1.2.2 腸外營養治療方法 根據Harris-Benedict公式,計算基礎能量消耗(BEE),危重患者的應激系數通常定為1.5,根據BEE×應激系數×75,計算每天需要供應的熱量。第1天腸外營養時,靜脈輸注所計算熱值的1/2,以后逐漸增加至全量。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ICU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以及營養支持后Alb、ALT、GLU等指標,進行觀察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30例腸內營養組患者中,3例肺部感染、2例腎衰竭、2心力衰竭、2例壓瘡、2例應激性潰瘍、2例便秘;30例腸外營養組患者中,5例肺部感染、4例腎衰竭、5心力衰竭、3例壓瘡、6例應激性潰瘍、5例便秘。與腸外營養組相比(13/30,43.3%),腸內營養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28/30,93.3%),有統計學意義(χ2=17.33,P<0.05)。
2.2 兩組ICU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與腸外營養組相比(6.0±2.0)d,腸內營養組患者ICU住院時間明顯縮短(4.0±1.5)d,P<0.05;與腸外營養組相比(1.6±0.4)萬元,腸內營養組患者住院費用明顯減少(1.2±0.2)萬元,P<0.05,詳細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ICU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s)
組別 ICU住院時間(天) 住院費用(萬元)腸內營養組<0.05 <0.05 4.0±1.5 1.2±0.2腸外營養組 6.0±2.0 1.6±0.4 t值 3.51 2.56 P值
2.3 兩組治療后Alb、ALT、GLU等指標比較 與腸外營養組相比,腸內營養組患者Alb明顯增高,而ALT、GLU水平明顯降低,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表2。
對于重癥腦卒中患者,及早給予腸內營養支持,有助于維持胃腸道血流的穩定性,改善黏膜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有效預防感染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發生[2];早期腸內營養支持能夠抑制高分解代謝,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營養狀況;早期腸內營養,促進大腸蠕動及排泄,有效預防便秘;鼻飼腸內營養合乎生理過程,避免了對肝、腎功能的損害。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肺組織可以出現不同程度的炎癥損傷,如果排痰不暢、誤吸,以及營養不良等原因,容易并發肺部感染,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后,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有利于神經功能的恢復,提高機體的免疫力[3]。本研究中,與腸外營養組相比,腸內營養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降低,ICU住院時間明顯縮短、住院費用明顯減少,Alb明顯增高,而ALT、GLU水平明顯降低,P<0.05,也證實了上述理論觀點。
重癥腦卒中好發于中老年患者,多數患者合并多種心肺等基礎疾病,靜脈輸注營養物質的腸外營養支持治療,可能誘發急性心力衰竭,而且腸外營養液價格相對較貴,對于基層醫院患者而言,無疑增加了他們的經濟負擔[4]。相對而言,對于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給予腸內營養支持,可以顯著改善營養指標,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值得臨床推廣。
[1]楊海新.兩種不同營養支持模式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1,31(17):24-25.
[2]宋士萍.伴吞咽困難的急性腦卒中患者開展早期腸內營養的臨床價值.中國全科醫學,2010,13(5)1505-1506.
[3]王傳湄.腸外腸內聯合營養對重癥腦卒中患者血漿蛋白及并發癥的影響.中國全科醫學,2010,13(7):2192-2193.
[4]錢平安,重癥腦卒中患者早期腸內和腸外營養支持的對比分析.中國全科醫學,2011,46(14):1175-1177.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中心醫院
表1 兩組營養支持前、后Alb、ALT、GLU等指標比較±s)
組別 Alb(g/L) ALT(U/L) GLU(nmol/L)腸內營養組<0.05 <0.05 <0.05 38.3±3.5 53.2±8.2 11.1±4.3腸外營養組 34.4±4.2 65.2±9.4 15.4±3.9 t值 2.53 3.12 2.32 P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