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國璽(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2009年2月19日,唐山市“健康唐山、幸福人民”行動正式啟動,市政府以如何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滿足人民需要,以健康為主題,使全市人人具有健康知識、健康技能、健康體魄,人人擁有健康環境,加快推進科學發展示范區和人民群眾幸福之都建設,為了這一行動的順利進行,我們必須首先了解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需求情況。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需求由以物質需求為主,逐漸轉變為以精神文化需求為主。健身需求作為人們生存、享受和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受到廣大居民的重視。居民對體育健身有何需求,如何提供更多更好的健康服務來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已成為加快科學發展示范區和人民幸福之都建設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本文以唐山市中心區路南、路北兩個行政區的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需求為研究對象。本研究從兩個行政區中抽取8個(路北5個,路南3個)社區居民為調查對象。
2.2.1、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本人通過中國數字期刊網,各高校圖書館等多種渠道,查閱了大量有關于社區體育、社區居民體育消費等多方面文獻資料及相關方針政策,為本研究的深入提供可靠理論依據。
2.2.2、問卷調查法
2.2.2.1、問卷設計
根據研究需要,本文對8個社區650名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過程中盡量做到性別和年齡平衡。共發放問卷650份,回收596份,回收率93.1%,有效卷550份,有效率92.3%。
2.2.2.2、問卷效度檢驗
為保證問卷調查準確性和可操作性,發放前,聘請河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唐山師范學院12位專家對問卷進行了效度檢驗。檢驗結果如下:
表1:效度檢驗結果N=12
2.2.2.3、問卷信度檢驗
本研究采用“再測法”對問卷進行信度檢驗。
在對參加鍛煉人群調查中發現:每周進行3次及以上活動的人群,從年齡分布上看,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最多,占43.7%;其次是25歲以下,占30.9%;25-50歲中青年人數量最少,只占25.4%。這主要由于25歲以下主要是學生,學習環境相對單純、校園內健身氛圍較強、學生體育意識相對較強;其次中老年人閑暇時間較多,且身體狀況較差,其需求較為強烈;大多數中青年認為他們一天的學習、工作就夠辛苦的,無須再進行鍛煉,因此,他們體育需求的欲望較低。
社區體育場地是居民參加鍛煉的物質保障。通過對居民參加體育活動場所的調查來看,目前居民體育活動場所選擇在公路街道邊最多,占47.6%;其次是公園、廣場,占42.3%;本社區公共活動場所占36%;收費場館人數較少占10.7%,這說明目前居民體育消費意識還不是很強,大多數還不愿意花錢健身。在附近學校或單位鍛煉人數最少只占6.8%。據統計,社會體育場地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學校和單位系統,而在那里進行鍛煉的人數卻最少。如何利用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調查顯示,樂于散步、跑步人數最多,占樣53.5%;其次舞蹈、健美操類,占33.6%;健身器活動占20.5%;氣功、太極拳占19.6%。此外對球類,游泳等都有需求。這說明居民對鍛煉項目的需求多元化特征明顯。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全民健身宣傳者,科學健身的指導者,據統計:63.49%的居民認為鍛煉中需要有人指導,有79.36%的居民反映健身鍛煉中沒有人給予指導。可見指導員的工作沒有落到實處。
社區體育組織是居民參加鍛煉的管理機構,有了這一組織居民在鍛煉時就有了一定制度和組織保障。然而通過調查分別有15.6%和27.5%的居民是通過參加體育團體、松散型組織來進行活動的,56.9%的居民未參加任何組織。72.3%的居民對管理不滿意。在回答“健身運動是否需要有關部門或人員組織”這一問題時,回答需要和很需要的占92.5%,回答不需要僅占7.5%。這說明我市社區體育組織管理還不完善。
通過對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需求調查分析發現:中青年體育需求觀念不強;居民對免費體育場所的需求量較大;對鍛煉項目的需求呈多元化特征,大部分喜歡方便易行的健身項目;居民對體育指導員及其組織管理滿意程度較差,對社區體育指導員及社區體育組織管理表現出強烈需求。
4.2.1、加強健身場地、設施的完善與建設。居民健身場地、設施應與小區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并納入政府為民辦的“實事工程”中去,盡快改變目前許多小區健身器材短缺,健身場地不足的現狀。
4.2.2、加大體育健身宣傳力度。政府或社區有關部門應經常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開辦健身知識講座、健康咨詢等活動,引導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利用報刊、互聯網等傳播媒介等形式,加強健身知識教育,提高居民健身意識。
4.2.3、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完善“社會體育指導員”培養機制。加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培訓力度,提高指導員數量和質量,制定相應政策激勵和督促體育指導員使他們切實履行崗位職責,防止流失。
4.2.4、加強社區體育組織管理。大力發展適合居民健身的體育組織、體育團體,逐步形成政府指導、社會參與,具有產業化、社會化特征的城市社區體育多元化服務體系。
[1]樊炳有.社區體育論[M].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李相如.城市社區建設、社區體育與全民健身工程[J].體育文化導刊, 2004, (10).
[3]司榮貴.常熟市社區居民體育健身需求現狀及對策[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8.
[4]劉衛東.烏魯木齊市城市社區居民體育服務需求分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