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鐵寧
(崔鐵寧,民革中央科教文衛體委員會委員,北京工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責編 劉玉霞)
志愿者服務是公眾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有效途徑。近年,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以來,我國志愿者服務得到長足發展,但志愿精神的挖掘和倡導、志愿者服務機制和法規建設與國際上某些國家比較還存在較大的差距。當前,創新社會管理是我國一大舉措,而發展志愿者服務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社會管理,培養公民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和水平,降低政府管理和政策執行成本,是促進參與型社會管理模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向民眾提供為社會奉獻的渠道和平臺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加強社會實踐教育,引導社情民意,實時掌握社會動態,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建議從挖掘、激發、引導國民志愿精神入手,強化推進志愿者服務機制的發展。
首先,我國志愿者服務因長期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甚至被視作政績的表現之一,對志愿精神的倡導未能與挖掘和弘揚群眾自發的奉獻和志愿精神有機結合,很多情況下難以做到深入人心。而群眾中潛在的巨大的志愿服務熱情和意愿,以及對青年進行教育、鍛煉的需求也因缺乏健全的平臺、渠道和機制難以得到充分的滿足與弘揚。
其次,缺乏一套完善的志愿者服務工作的法規。已有的一些條例或規定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志愿者的權益,促進了志愿者的規范化管理,但總的來說,志愿者激勵措施、機制建設等仍顯不足,亟需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再次,志愿者隊伍構成相對單一,流失率很高,志愿服務的科技含量不足。部分志愿者組織,尤其官方志愿者組織出現了盲目追求規模,追求活動而不是穩定、長效的服務的現象,志愿服務可持續性不高、社會普及不夠。
第一,與促進社會和諧、提升生活幸福的因素相聯系。政府倡導志愿精神,重在挖掘和鼓勵民間自發志愿精神,弘揚社會正氣,推進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政府應該出臺政策扶持和鼓勵民間自發志愿活動以及相關的社會組織,推動支持志愿者社會支持網絡形成,并大力宣傳普及公益文化。

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來,中國志愿者服務工作得到了長足發展。
1.政府通過系列政策、制度、項目來強力支持推動志愿精神的發展。可以通過向志愿者服務組織購買服務項目或提供資金來提供支持,將志愿服務和民間組織發展納入到社會發展規劃與財政預算之中。
2.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如稅收方面,可以出臺 “以工代稅或罰款”的政策,只要在特定的非營利組織從事志愿服務,那么志愿服務的時間是可以抵稅的。即給予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或低工資收入者每年貢獻若干時數的時間進行社區服務的機會,從而減少或免除他們的所得稅,在倡導志愿精神的同時減少中低收入群體的稅收成本,為縮小收入差距做出一點貢獻。
3.倡導和培養青少年志愿者精神,將志愿服務作為教育及社會實踐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納入基礎和高等教育課程大綱。大中專院校和中小學構建志愿者教育的社團、實踐基地和社會教育平臺,提升下一代的社會責任感、社會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普及志愿服務文化,并給予志愿者種種認可及激勵措施,如規定大、中、小學生和社會青年完成一定時間的志愿服務,并給予獎勵及獎勵學分等鼓勵政策。
4.建立完善志愿者獎勵機制,擴大志愿者隊伍及其組成,強化對志愿者崗位的開發,提升志愿者隊伍的包容性。尤其要為弱勢群體、刑滿釋放或心理行為有問題的人員多創造機會,起到對全社會的教育引導作用。定期召開志愿者表彰大會,對志愿者對社會的貢獻給予榮譽和認可。
5.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志愿服務工作和項目。可以規定企業若參與慈善活動和志愿服務工作,可按照一定標準對其減免稅收或給予獎勵;也可規定企業收入中要按照一定比例用于公益事業等。
6.建立完善并大力宣傳志愿服務平臺和渠道,方便個人和組織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和項目。
第二,盡快出臺志愿者服務相關法律法規,為志愿者服務事業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規定志愿者服務的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包括為志愿者服務提供的政策框架、制定志愿者權利保護和政策優惠等;從扶貧、義工、慈善、捐贈等多層面進行構建和規范;定期評估志愿者績效等。
第三,加強組織機構建設。逐步發展建立起網絡化的志愿者服務協會和志愿者事業指導委員會、志愿者服務熱線和網絡服務平臺、志愿者培訓中心、志愿者研究中心等平臺;建立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篩選、培訓、激勵等制度,盡量減少志愿者的流失率,維護穩定的志愿者隊伍。
中國深受東方社會文化影響,又具有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基礎,建設富有特色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需要大力培育發展志愿精神、志愿行為、志愿人員、志愿組織、志愿資源等要素。黨和政府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培育,形成這些要素,創造志愿事業發展壯大的良好條件,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