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蘭
(黎明職業大學,福建 泉州 362000)
□心理學研究
試論信息時代秘書嫉妒心理的自我調節
郭明蘭
(黎明職業大學,福建 泉州 362000)
當前社會競爭愈加激烈,秘書行業隨之面臨著更加嚴峻的考驗,尤其是秘書心理素質遭受了巨大挑戰。通過問卷調查,從心理健康角度出發,探討了秘書嫉妒心理的表現特征及其可能帶來的危害。秘書要通過正確評價、反省自我、調整心態、適度宣泄及克服虛榮等手段有效自我調節。
秘書;嫉妒心理;自我調節
信息時代網絡普遍使用于辦公、生活和各個領域,信息時代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秘書工作的內容也隨著信息時代的出現而發生改變,如人際關系處理、交流溝通、上司的工作日程安排、接打電話、接待客人等工作,亦即秘書的工作特點發生了變化,概括來說:社會期望更高,工作負擔加重,心理壓力變大,因此一些不良情緒不可避免地困擾他們,影響其身心的健康。有些不良情緒如緊張、焦慮心理常為世人所關注,他們會通過各種辦法進行緩解,但還有一種隱藏很深的心理卻常為人們所忽略,那就是——嫉妒心理。
嫉妒是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朱智賢在 《心理學大詞典》中對嫉妒的定義是:“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別人而產生的一種由羞愧、憤怒、怨恨等組成的復雜情緒狀態。”這個定義綜合了嫉妒被廣泛認同的特點,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巴爾扎克曾經說過,嫉妒者所受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別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萬分。秘書同樣不可避免地存在嫉妒心理。在秘書開展日常程序性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不健康的心理常常與嫉妒有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嫉妒心理的普遍存在已影響到秘書群體的身心健康和職業生涯的規劃,因此探究秘書嫉妒心理及化解的對策,在秘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了更好地揭示問題,根據研究所涉及的內容,按照社會學和統計學分析的基本要求編制了《現代秘書嫉妒心理問卷調查表》,對福建泉州市三區 (鯉城、豐澤、洛江)企事業單位從事秘書工作的人員進行調查。初步了解泉州市秘書人員嫉妒心理存在的情況,從而為發現問題提供第一手材料。2011年7月中旬,在豐澤區進行了問卷的試發放,發放問卷30份,根據試調查的信息反饋,對問卷中的個別問題進行了刪除和調整,正式確定了調查問卷內容。2011年8月至10月完成了調查問卷的發放及回收的工作,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274份,回收率91.33%。剔除填寫不完整和明顯錯誤的問卷,有效問卷256份,有效率為85.33%。本問卷所指的秘書人員是領導身邊的綜合輔助工作人員和公務服務人員,其中男性105人,女性151人,根據所從事工作的特殊性,分為22歲以下、23-27歲、28-35歲、35歲以上四個年齡段進行調查,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年齡分布一覽表 (n=256)
問及 “以下哪種人最容易讓你產生嫉妒”時,圖1表明52.34%的秘書人員不約而同地將矛頭指向 “才華出眾奪走你升遷機會的同事”,而對于“家境優越的同事”則持較無所謂的態度,這說明作為職場中人的秘書人員對可能影響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的競爭對手持較警醒的態度,正所謂 “同行是冤家”。

圖1 以下哪種類型的同事最容易讓你產生嫉妨感 (n=256)
面對 “你有一個各方面都很棒的同事,當你的領導在你面前對其贊不絕口時,你會采取何種態度”這一尷尬問題時 (見圖2),22-35歲年齡段的秘書人員大多數選擇 “會想到他/她的缺點,不服氣并且想要指出”,符合這一年齡段人的心理狀態。35歲以上的秘書人員心思較縝密,有一定的工作年限,積累了較多的工作經驗,也經過不少職場的風雨,因此考慮問題會較全面,對他人的優點會給予肯定,做決定不會太過魯莽,53.19%的人會 “在心里默默思考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希望追趕或超越此人”,這才是一種豁達的職場態度。

圖2 領導當著你的面表揚同事時你的直觀反應 (n=256)
我們從圖3不難看出,被調查者在面對 “以下哪種情況更使你嫉妒?”這一問題時, “各個方面我都不比他/她差,可此人卻比我成功”是大多數秘書人員比較認同的觀點,比例高達58.59%,此外 “感覺到原來不比我強的同事正在超過我”,也使一些秘書產生較強的嫉妒感。

圖3 以下哪種情況你的嫉妨感會培增 (n=256)
根據圖4,我們發現,22歲以下的秘書人員在面對 “你對他人產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時,60.78%人選擇自信,不容他人超過自己,正所謂“初生牛犢不怕虎”,而23歲以上的秘書人員則在“認為哪方面的改善有利于職位的晉升”取得較一致的認同,43.36%的秘書選擇了這一答案,經過幾年的職場奮斗,影響個人職業發展的因素是他們最關注的內容。

圖4 你對他人產生嫉妨心理的原因 (n=256)
莎士比亞說:“您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個綠眼的妖魔!”培根也說過:“嫉妒這惡魔總是在暗暗地、悄悄地毀掉人間的好東西。”嫉妒心理給秘書的生活和工作到來無數的麻煩和困擾。它是一種不健康的消極心理,往往會損害秘書的身心健康,干擾和破壞人際關系的正常交往,抑制秘書的成長與進步。因此,在分析秘書的嫉妒心理時,解讀其對秘書的危害是確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更有效地在工作中預防嫉妒心理的產生,盡量減少嫉妒心理引發的危害。
從調查結果我們不難發現,秘書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嫉妒心理除了具有嫉妒的共性外,還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具體則表現為:
(一)指向性
有嫉妒心理的人往往對嫉妒的范圍、內容和對象都比較集中,也相對明確。秘書嫉妒的對象大多是自己的同事或者是與自己有著一定利益關系的人。因為這些人或者是與自己年齡、文化程度、地位、境遇相似的人,或者是曾經不如他們的人如今在某一方面比他們更出色,更受領導賞識,這就會讓他們產生嫉妒心理。
(二)對抗性
嫉妒心理是一種因受他人的影響而帶來的不滿情緒,因此具有明顯的與人對抗的特征。而對抗往往使人陷于片面、激動和極端,特別是在對抗失利時,就會因痛苦而產生報復和不滿的心理。嫉妒心理的對抗性是與嫉妒心理同時產生的,只不過一開始并不表現為一種激烈的沖突形式而已。
(三)隱秘性
也許是由于社會道德的壓力,承認嫉妒心理被大多數人所不齒,因此存有嫉妒心理的秘書往往采取的克制態度,一般都不敢坦白地表露出來,而是像鴕鳥一樣 “藏頭露尾”,千方百計地加以偽裝,總是打出一種所謂 “合理”的旗號,來發泄自己的不滿和怨恨,企圖使人不易察覺,
為了有效地調適秘書的嫉妒心理,充分發揮秘書的積極作用,宜從以下幾方面下功夫,以期使秘書的嫉妒心理得到有效化解。
(一)正確評價,自我反省
當看到別人某個方面優于自己時,秘書應有自知之明,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在這個階段,秘書不妨用自我反省法和目標轉移法加以調適。自我反省法就是通過找差距、比優劣,清除自己的私心雜念,達到正確看待自己和客觀評價他人的目的。秘書要善于從自我反省中找到差距,才能不斷在反思中增長智慧和才干。目標轉移法即是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有益的活動中去,不斷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使人生充實起來,心理趨向健康。此外,秘書應積極改造世界觀和價值觀,全面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克服不良的嫉妒心理。如果秘書人員能夠做到經常自我反省,就能迅速提高個人的修養,避免受到嫉妒心理的侵擾。
(二)調整心態,適度宣泄
一旦產生嫉妒心理,秘書最好是找一個比較知心的朋友,或是親友,將內心的不平衡,通過口頭發泄暫時求得緩解,并在他人適時地開導下予以自控。這樣做雖然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嫉妒心理,卻能中斷這種發泄性朝著更深的程度發展。如果這樣做還不能達到發泄的目的,仍然感到心理不平衡,不妨唱唱歌,跳跳舞,或是在沒人的地方大哭一場等。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其他感情宣泄的途徑,緩解或釋放嫉妒情緒,以此來沖淡內心的不滿,使嫉妒心情得到情緒上的解脫,這可以使嫉妒者的身心不受傷害,或是少受傷害。
(三)克服虛榮,胸懷大度
嫉妒心理很大程度是基于虛榮心而產生的,因此,要根治嫉妒心理,就必須對其產生的心理基礎一起進行根治。虛榮心是一種扭曲的自尊心,追求的是虛假的榮譽。具有嫉妒心理的秘書往往把別人的成功看成是對自己的威脅。胸懷大度在人際交往中的表現為寬厚待人。作為秘書,應該要有寬闊的胸懷,要學會寬容,寬容別人也寬容自己。一個人如果善于以寬厚態度對人對事,就必然善于容人。所謂善于容人,就是善于與任何人包括超過自己的人相處,要以寬廣的心胸接納別人的成績。要學會釋放心情,保持心平氣和,鞭策自己不斷努力向前。
信息時代不斷拓展秘書活動領域,對秘書的心理品質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秘書處于各管理系統的中樞,地位的特殊,事務的繁重,角色的復雜,常使其心理處于緊張狀態,若不注意加以調整,就會造成心理失調甚至引起心理疾病,尤其是嫉妒心理,勢必影響秘書的身心健康,因此必須預防和消除秘書的嫉妒心理,無論是對秘書工作的開展還是對秘書個人的健康都具有積極的意義。總之,秘書在職業生涯的規劃中,要注重個人的心理健康,才能游刃有余地開展工作。
[1][奧地利]赫·舍克.嫉妒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88.
[2]侯典牧.秘書心理學[M].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08.
B848.3
A
1674-3652(2012)04-0120-03
2012-01-25
郭明蘭,女(回族),福建惠安人,主要從事秘書學研究。
[責任編輯:何 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