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愛云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731100)
淺議課時目標的設計
魏愛云
(臨夏州衛生學校,甘肅臨夏731100)
課時目標;教學目標;確定原則
課時目標是教師對學生達到的學習成果或最終行為的明確闡述,是支配教學實踐活動的內在規定。
2.1 課時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
課時目標是教學的起點,它確定教師對學生學習內容所能達到水平程度的期望,使教學有明確的目標,課時目標也是教學的歸宿,它給教學任務是否完成提供測量和評價的標準。
2.2 課時目標是指導教學過程的基本依據
課堂教學中要實施、落實課時目標,要求教師必須緊緊圍繞著課時目標來精心選擇教學方法、組織教學內容、設計相應的教學策略并進行教學評價,這樣,才能保證課時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3.1 層次性原則
層次性原則主要是指學生的層次和教學內容的層次。教學的終極目標只有一個,由于施教內容不同,施教對象的差異,每堂課的課時目標自然也就不盡相同。其實,就是同一堂課課時目標也應是多樣的,同樣的班級在同一堂課中,不同的學生能夠達到的教學目標也不相同,教師應該深入分析和研究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弄清哪些目標是重點目標,哪些目標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從而確定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每一課都要以一個基本目標為主干,因材施教、“因人設標”、分類推進。
3.2 漸進性原則
每門學科都有明確的課程目標,但是這個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課時目標也有一個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分類實施的過程,“高大全”式的課時目標必會弄巧成拙。
3.3 靈活性原則
每一位教師在上課前都要反復斟酌確定課時目標,但是課時目標不是刻板的東西,應該適時調整,這種調整便是一種靈動、一種機智,也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時目標及課程目標的實現。
3.4 具體性原則
明確性、具體性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課堂上時間有限,課時目標不可能面面俱到,課時目標的設計要考慮教學進程,結合學校的實際條件,結合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社會實際,這樣才能使課時目標更具有實效性。因此我們在制訂課時目標時,必須明確、具體、有針對性,即根據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的要求,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還根據學生的共同基礎以及興趣、習慣等,把課時目標具體化。
4.1 確定依據
教師拿到教材后,要對教材的設計意圖進行研究,然后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對照判斷教材安排的合理性。在教材與課程標準之間,教師要以課程標準為綱。有時候,教材可能會出現教師所說的“超綱”或與此相反的比教學大綱的要求低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因為課程標準是國家課程的基本綱領性文件;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質量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
4.2 學情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確定了教材的合理性之后,還需要根據學生的發展確定課時目標。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可能發生的行為變化的預設。學生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之間水平和層次的差異,他們的知識儲備、心理和技能特點以及各自的學習需求,都會對學習結果產生深刻的影響。了解學生的差異可以進行學生分析,也可以進行學生調研,可以使用問卷調查,也可以采取訪談與觀察等方法。作為指導教學實施的航標,課時目標的設計更要以學情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學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課時目標,努力保證所確定的課時目標既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能使多數學生經過努力之后都能達到。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增強目標的針對性。
4.3 教材分析
通讀教材。從整體上了解教學的內容,把握章、節內容之間的關系。精讀教材,重在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樣在確定教學目標時就有根有據了。
把已經確定好的課時目標用書面的形式展現出來,讓學生明了教師所制訂的課時目標。通常我們都使用“三維目標”,即通常所說的知識目標、技能目標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在“三維目標”中,知識目標是落實其他兩項目標的關鍵和基點,也是實現其他兩項目標的載體和平臺。
目前流行一種行為表述模式,即目標的行為表述方法,認為課時目標是學生學習終了時所表現出來的行為變化結果,因此,編寫教學目標時要考慮目標描述的行為化,在馬杰的《準備教學目標》一書中提出寫好課時目標必須表述清楚3個要素,即行為、條件和標準。具體見表1。

表1 教學目標舉例說明
如教學目標可具體描述為:“提供報紙上一篇文章,學生能將文章中陳述事實與發表議論的句子進行分類,且至少有85%的句子分的正確。”這樣,籠統目標就變得具體、明確,便于落實。蕢
G420
A
1671-1246(2012)12-00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