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芳芳
更多一些關注全球變化研究
——記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崔雪鋒
本刊記者 徐芳芳
主要學術貢獻
系統研究青藏高原植被變化對局地氣候、水文的影響機制
從全球視角研究中國土地利用及糧食安全問題
探索自然科學與社會人文科學的交叉融合
崔雪鋒,一個非常大眾化的名字。外表看起來也如名字一般大眾化。不信,翻開他與研究生的合影,你能猜出到底誰是導師嗎?一樣的年輕,一樣的朝氣,一樣的休閑裝……他的平易近人,他的大眾化很容易給不了解他的人留下“泯然眾人矣”的印象。
“一個人的人生就是用言行給自己的名字下定義的過程?!睆倪@個意義上說,要真正讀懂“崔雪鋒”,就得看看他是怎樣給自己的名字下定義的。
崔雪鋒非常低調,很少主動向外行談論他的專業。這也難怪,并不是每個人都像關心當天的天氣一樣關心地球科學方面的研究;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從學術的角度操心全球氣候變化。不過隨著我們采訪的深入,展示在我們面前的是這樣一份履歷:
崔雪鋒,1994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后就讀于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和德國馬普氣象研究所,并獲得氣象學博士。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長期以來主要從事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特別是對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融合的探索。目前致力于開發一套全球-區域耦合的土地利用模式,通過從糧食生產到貿易再到消費的全過程模擬研究影響糧食安全的各種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共發表學術論文10多篇,擔任多家雜志和基金的評審人;成功入選2010年教育部新世紀創新人才;迄今擔任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第二十四章“亞洲”的主要作者,主持973課題“300年來我國土地利用/覆蓋的時空演變特征及未來變化趨勢”和參與863重點項目“地球系統模式中的高效并行算法研究與并行耦合器研制”等國家級科研項目。
至此,我們不得不改變對他的印象了吧?這個大眾化的年輕人,看來在氣候變化領域取得的成績,還很不一般呢。
2010年5月,北京正是百花吐艷的季節,北京師范大學校園里正流傳著一則喜訊。
原來,在日內瓦召開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41屆主席團會議上,審議通過了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主要作者名單。經過嚴格遴選,我們國家共有48位人員入選(第一工作組18人,第二工作組12人,第三工作組18人),其中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文杰教授、崔雪鋒研究員成功入選:董文杰教授應邀擔任第一工作組第十四章“氣候現象及其與未來區域氣候變化的關聯”主要作者;崔雪鋒研究員應邀擔任第二工作組第二十四章“亞洲”的主要作者。兩位入選的科學家應邀將于2013年提交相關報告。
喜訊傳來,雖然為自己能給祖國爭得榮譽感到驕傲,但崔雪鋒更清醒地認識到作為一個科研工作者履行這項任務的重大意義和責任。當時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IPCC是來自全世界科學家的集體結晶,集合了全球氣候變化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氣候變化最權威的教科書?!?/p>
氣候變化研究,本應是遠離政治的純粹科學。不幸的是,目前國際上全球氣候變化研究領域中,科學已經開始與政治聯手,在歐美等國家表現得更為明顯。尤其最近幾年,在國際談判中,發達國家通常憑借其強大的科研力量,拿他們的數據和研究結果作為攻擊其他國家的武器,有時別有用心地把責任推給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崔雪鋒作為業內專家,為此發出感慨:“為什么我國政府在這方面要加大投入,就是因為我們需要自己的聲音、自己的數據。這樣在國際談判中,我們才能為國家爭得更大利益。”
崔雪鋒回國后正好趕上我國全球變化研究的黃金時期,國家對全球變化科學的投入逐年提高,為解決國家重大需求和當前國際談判關注的重點科學問題,連續啟動了多個國家級的重大項目。
當然,全球氣候變化科學同其他許多基礎學科一樣,是一個緩慢積累的過程,科研工作者往往需要在一個方向上鉆研很久才能有重大突破。在“自己的數據”問題上,相對歐美國家而言,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的起步較晚。目前我國的數據共享機制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還不夠完善。缺乏數據積累,這樣會浪費很多資源和時間,還有可能走彎路。
另外,氣候變化研究還需要加強交叉學科尤其是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融合的探索,增強在科研技術開發和科研人才隊伍儲備上的積累。同時需要改進科研評價體系,減少對SCI文章的依賴,給青年科研工作者更大的發展空間。使科研回歸到為解決科研難題,為國家可持續發展進言獻策,為我國在國際談判中爭得有利地位提供我們自己的科學數據和聲音的本質。
2 0 1 0年1 2月1 5日,第二屆“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活動評選結果揭曉。經過組委會初評和領域專家評審,崔雪鋒研究員從400多名候選者之中脫穎而出,最終獲得“青年科學之星成長獎”,以表彰他在氣候變化科學領域所取得的科研成就和出色表現。
“SCOPUS尋找青年科學之星”活動旨在為科研新人提供展示學術水平和科研實力的平臺,助推有卓越表現的青年科研人員快速成長,并借此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及相關研發企業不斷發掘新人、培養杰出人才,以服務我國科教進步和社會發展。
對于這項殊榮的到來,崔雪鋒自然非常欣慰。因為這不僅僅代表授予他個人的榮譽,從另一個角度也說明了國家對氣候領域研究的重視和鼓勵。
崔雪鋒的獲獎感言非常平淡: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讓我們共同期待,崔雪鋒這顆青年科學之星,更燦爛,更璀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