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國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長沙410128)
雙低高含油量雜交油菜新組合湘雜油763選育研究
陳社員,官春云,王國槐,李栒,劉忠松
(國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長沙410128)
湘雜油763是湖南農業大學油料作物研究所選育的雙低高產高含油量核不育雜交油菜新組合,種子含油量達45.71%,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15 μmol/g。在湖南省油菜區域試驗中,菜油產量比對照增產11.3%。該組合冬前長勢強,中熟,抗病、抗倒,綜合性狀優良,適宜在長江中游地區推廣。
油菜;育種;高含油量;湘雜油763
利用雜種優勢是提高油菜產量和勞動生產效率的有效途徑。油菜利用雜種優勢主要有細胞質雄性不育、細胞核雄性不育、生態雄性不育、自交不親和及化學殺雄等方式。經20多年發展,國內雜交油菜種植面積已占油菜總面積的70%左右,為油菜增產發揮了巨大作用[1]。我國油菜種子含油量雖經近20多年改良,大多數品種現仍徘徊在40%左右。如果將含油量提高到50%左右,按目前生產水平,可年增加100萬噸菜油,相當于將我國油菜籽產量提高25%[2]。為此特開展提高油菜種子含油量雜種的選育研究工作。
所用不育系為湖南農業大學育成的核不育系15NA。該不育系來自原始材料圃95-733小區(榮選23,來自浙江的榮油2號系選)內發現的不育株。經廣泛測交,多數材料為其保持系,只有95-753(瑞典油菜)對其育性恢復率超過70%。之后通過雜交、回交轉育、夏繁加代及嚴格的恢復率和品質篩選,相繼育成不育性狀穩定的15NA、19A等不育系。恢復系763是1998年春通過瑞典油菜×97-809(湘油14號株系)組合后代經9代選擇到2003年定型,組合15NA×763恢復率達到96%以上。
各世代材料均利用FOSS近紅外分析儀分析種子含油量,并在成熟期利用帶菌牙簽鑒定法鑒定對菌核病的抗性。
雜種育成后分別參加鑒定試驗、品比試驗。2002~2003年度參加10行區組合鑒定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折合產量2 583 kg/hm2,比湘油15號增產18.3%。2003~2004年度參加品比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小區面積20 m2,重復3次,平均產量3 097.5 kg,比湘油15號增產22.7%。生育期與湘油15號相同。2004年起參加省區域試驗。
2.1 在區域試驗中的產量表現
2004~2005年度參加湖南省預備區試,平均產2 223.9 kg/hm2,居第4位,比對照增產8.85%,增產極顯著。熟期比對照長0.7 d,抗倒性強。

表1 2007年各區試點雜763菜油產量情況表(kg/hm2)
2005~2006年度參加湖南省區試,7試點平均產量為2 447.1 kg/hm2,居參試組合第5位,比對照湘雜油2號增產4.53%,7個試點中6個點增產。2006~2007年度繼續參加湖南省區試,8試點平均菜籽產量2 439.0 kg/hm2,比對照中油雜2號減產3.0%,減產不顯著。兩年區試平均菜籽產量2 443.2 kg/hm2,比對照增產0.7%。該組合含油量高達45.71%,比對照中油雜2號高出5.9%,平均產油量達1 114.8 kg/hm2,比對照增產11.3%(表1),8個試點中有7個點增產。區試中該組合冬前生長繁茂,整齊度好,抗病能力強,抗倒性好,表現出良好的豐產性和穩產性。
2.2 在生產試驗中的產量表現
在2006~2007年度的湖南省生產試驗中,湘雜油763產量2 942.4 kg/hm2,比對照中油雜2號增產10.88%,居第3名。試驗中,該組合表現苗期生長旺盛、整齊、素質好,后期生長整齊、抗倒,產量結構合理,角大、粒多、千粒重達4.2 g,產量潛力大。
2.3 品質性狀
經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測定,湘雜油763種子含油量45.71%,比對照中油雜2號高5.9%,比現有大面積推廣油菜品種提高3%~5%,芥酸含量0.1%,硫代葡萄糖苷含量18.15 μmol/g。雜763上述3項品質指標達我國當前雙低油菜品質極好水平,含油量達湖南省當前雙低油菜品種最高水平。
2.4 抗性表現
湘雜油763冬前長勢強,田間繁茂性極好;耐寒抗倒,春季低溫陰雨結果好,田間分段結實現象少。在湖南省區試中,菌核病平均發病率1.82%,病指為1.09,病毒病發病率1.30%,病指0.48%,表現出極強的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表2)。

表2 雜763在湖南省區試中的抗病性表現
2.4 生育期與生育特性
湘雜油763屬半冬性甘藍型油菜品種,區試中平均生育期218 d,比對照長2 d;生產試驗中全生育期231 d,比對照長1 d。該組合先年9月播種,翌年5月10日左右成熟,可作三熟或二熟栽培品種。
該組合幼苗直立,葉片較大,淡綠色,冬前長勢強,繁茂性好,整齊一致。區試中,株高183.3 cm,一次有效分枝7.6個,二次有效分枝8個左右,株型緊湊,單株有效角果295.4個,果粒數22.6粒,千粒重3.8 g。抗菌核病、病毒病能力較強,抗倒性好,耐寒耐濕,春季低溫陰雨結果好,田間分段結實現象少,成熟時落色好。
(1) 湘雜油763是一個含油量高、綜合性狀好的優良雜種。在組合鑒定試驗中,比湘油15號增產18.3%;在品比試驗中,比湘油15號增產22.7%;在省預備區試中,比對照增產8.85%。在兩年區試中平均產油量達1 114.8 kg/hm2,比對照增產11.3%。生育期與湘油15號相同,品質達到雙低要求,抗菌核病和病毒病能力強。
(2) 湘雜油763為核不育雜種,在種子生產過程中需在不育系中去除50%左右的可育株,但由于該系統具有不育徹底、恢復好、雜種優勢強等優點,制種成本增加不多,其雜種仍很受種植者歡迎。
(3) 根據湘雜油763的品種特性提出以下栽培措施。在長江中游移栽油菜應在9月中下旬、遲至10月上旬播種;直播油菜9月下旬至10月上、中旬播種。苗齡30~35 d,6~7葉時移栽到大田,密度每公頃120 000~150 000株。生產100 kg菜籽,要求施純氮10 kg左右,純磷5 kg,純鉀10 kg,基肥占總施肥量的60%,基肥、臘肥施有機肥,苗期追肥1~2次,必須施用硼肥,中耕1~2次,或在苗期施用除草劑,冬前注意防治蚜蟲和菜青蟲,春后注意清溝排水。成片種植,確保品質。
[1] 徐一蘭,官春云, 譚太龍,等.油菜種子形成中含油量與其合成相關酶活性的變化及其相關性[J].作物學報, 2008,(10):1854-1857.
[2] 官春云.俄羅斯的油菜育種[J].作物研究,2003,(2):99-102.
[3] 徐一蘭,官春云,譚太龍.油菜種子油分形成的生理生化基礎研究進展[J].中國農學通報,2006,(4):255-259.
[4] 官春云,陳社員,李 栒.不同生育期油菜種子的成熟特性[J].作物研究,2008,(3):164-168.
BreedingofXiangzayou763,ANewDouble-lowandHighOilContentRapeseedCultivar
CHENShe-yuan,GUANChun-yun,WANGGuo-huai,LiXun,LIUZhong-song
(Hunan Branch, National Oil Crops Improvement Center; Oil Crops Institute,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Xiangzayou763 is a new double-low genic male sterile hybrid rapeseed combination with high yielding and high oil content. Its oil content reaches 45.71%, erucic acid content is 0.1% and glucosinolate content is 18.15μmol/g. Its vegetable oil production was inreased by 11.3%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in rapeseed regional test of Hunan Province. This new combination had many good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rowing vigorously before winter, medium maturing, disease resistance, lodging resistance and good comprehensive traits, and it was appropriate to planted in the middle reach of yangtze river.
Rapeseed; Breeding; High oil content; Xiangzayou 763
陳社員(1956-),男,湖南祁東人,研究員,從事油菜育種研究。
國家現代油菜產業技術體系項目;湖南省油菜重大專項。
S565.403.3
A
1001-5280(2012)01--03
10.3969/j.issn.1001-528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