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紅妍
(象山縣技工學校 浙江 寧波 315700)
關于機械制圖課補左視圖解題后之反思
吳紅妍
(象山縣技工學校 浙江 寧波 315700)
“反思”是解題的歸宿,通過不斷反思、回顧才能真正掌握解題技巧和方法。在機械制圖課中的補左視圖解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解題著手點、解題“瓶頸”、解題結果、解題規律等方面進行反思。
機械制圖;補左視圖;反思;解題;能力
在機械制圖課中,補左視圖解題教學過程,一般包括“看懂已知視圖”、“分析想象物體空間形狀”、“按投影規律補畫視圖”、“解題回顧”(即“反思”)四個步驟,如果說“看懂已知視圖”是解題的起點,那么,解題后的“反思”便是解題的歸宿,它遠比前面三步重要。這一步,不僅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深化理解,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就補左視圖解題之后,如何引導學生反思的問題談些粗淺的看法和體會。
解完一道題目,首先要引導學生反思著手點是否正確。因為,作為解題之始、思維之初的著手點是打開解題大門的關鍵。如果著手點對了,那么,解題過程就猶如涓涓之細流,在著手點的引領下開啟了前行的腳步,不斷挺進,不斷壯大,最終走向成功。反之,解題的效率就會大大降低,甚至會走入死胡同。
例1:補畫左視圖(見圖1)。
解:先補畫平面C(和D)的側面投影c〞(和d〞),再補畫平面A(和B)的側面投影a〞(和b〞)(見圖2)。
反思:上述解法的著手點是不合理的,因為它違背了解題從簡單知識點入手的原則。對于本題,補畫側平面A(和B)的側面投影遠比補畫正垂面C(和鉛垂面D)的側面投影來得簡單。因為前者 “側面投影原形現”,而后者 “側面投影面積變”(見圖2)。
正解:先補畫平面A(和B)的側面投影 a〞(和b〞),再補畫平面C(和D)的側面投影c〞(和d〞)(見圖2)。

圖1

圖2
有關補左視圖的題目難易程度不等,隨著疊加、切割次數的增多往往可衍生出一定難度的綜合題,學生的解題思維就容易受阻。此時,若能再按照讀圖步驟“抓特性,分線框;對投影,想形狀;合起來,想整體”,找準突破口,仔細回味,認真反思,題目一定能迎刃而解。
例2:補畫左視圖(見圖3)。

圖3
分析:本題學生的解題“瓶頸”往往出現在 “補畫平面E的側面投影”,思維受阻表現在無法聯想平面E形狀。此時,若能再殺“回馬槍”,想想平面E是哪一種基本幾何體經過怎樣切割而產生的,即可突破 “瓶頸”,解出此題。(1)被切割的基本幾何體是圓柱(見圖4)。(2)在正中挖槽(見圖5)。(3)再挖去一個圓柱孔,從而求得平面E的側面投影e〞(見圖6)。
在解題過程中,因各種各樣的原因,可能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因此,在解完一個題目后,教師就很有必要啟發、引導學生對解題結果的正誤做進一步的思考,思考解答中是否弄清了截交線和相貫線,是否忽視了不可見的面,是否忽視了特例,是否違背“長對正、高平齊、寬相等”的三視圖投影對應關系等等。長此以往加以訓練,對培養學生思維的嚴密性和批判性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例3:補畫左視圖(見圖7)。
反思:從解題結果來看,側平面F、G、H的側面投影f〞、g〞、h〞都已正確地求得,但違背了主、左視圖“高平齊”的投影對應關系(見圖8),反思該物體的上半部分是一個不完整的圓柱面,前方被截切,而后方卻沒有(見圖9)。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一個補左視圖的問題解決之后,啟發、引導學生再思考,積累所學,適時升華已有知識,概括總結解題規律,這遠比讓學生單純解幾個題的意義大,這樣做不僅使學生掌握了解補左視圖的基本規律,而且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受到了“由特殊到一般”思想方法的訓練,學生解決的不是一道題,而是一串題。

圖10

圖11

圖12
例4:補畫左視圖(見圖10)。
解完這道題后,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分析和反思:(1)把題目中的“孔”改成“槽”(如圖11所示),結論有何變化?(2)把題目中的“槽”往下移至如圖12所示的位置,結論有何變化?把題目改成如圖13所示,結論怎樣?把題目改成如圖14所示,結論又如何?

圖13

圖14
在這5個題目的求解過程中,學生不難發現補左視圖的解題規律:一是先看懂視圖,想象出空間形狀。二是補畫特殊位置平面(如側平面、正垂面、鉛垂面)的側面投影。三是補畫一般位置平面的側面投影。四是補畫挖切部分(如孔、槽)的左視圖。此時,應特別注意截交線和相貫線兩個知識點。解完一道題之后,要引導學生反思此題是否可作一般性推廣和引申,是否蘊含一定的規律性。這樣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解題能力。
總之,在解題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進行解題后的反思與回顧訓練,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思考、一個充分展現自我檢視觀察能力的平臺,哪怕只有一兩句話,哪怕只花一點點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領會并熟練運用有關“補左視圖”的解題技巧和方法,真正掌握知識的真諦,真正提高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1]張方津.機械識圖與制圖技能鑒定考核試題庫[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9.
[2]傅建中.機械識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幼龍.機械制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G712
A
1672-5727(2012)05-0094-02
吳紅妍(1975—),女,浙江永康人,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技工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機械專業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