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華,曾峻峰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景觀設計研究——以荊州市集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為例
郭曉華,曾峻峰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作為對城市生活垃圾的合理處理以及新型能源開發利用的有效方式,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又一課題。以湖北省荊州市集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景觀設計為例,通過研究該類企業建設和環境特點,針對性地提出了適宜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景觀設計的原則和措施。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可持續發展;環境景觀設計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社會經濟發展與能源、環境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為實現可持續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發展可再生能源逐漸受到重視,人們對生活垃圾也有了新的認識,逐漸把它當作資源來看待和利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在實現垃圾處理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的同時,減輕了社會對一次性能源的依賴,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然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作為工業中的新興重污染企業,其環境景觀的營造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根據該類企業的建設和環境特點,針對性地營造環境景觀,對改善區域環境、生態效益及樹立企業在公眾中的良好形象有著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1-2]。
湖北省荊州市集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是國家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示范項目,也是該市“十一五”規劃5個重點能源建設項目之一。項目于2007年5月30日奠基,經湖北省發改委以鄂發改能源“2006”948號文核準,由荊州市集美熱電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和營運。該項目位于荊州區拍馬工業園,占地3.6hm2,總投資2.426億元,建設規模為2臺處理量為400t/d的循環流化床垃圾焚燒鍋爐,日焚燒處理城市生活垃圾800t,裝機1.8萬kW。該項目投產后,年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可達26.7萬t,發電1.3億kW·h,供熱56萬t。該項目的目的是將生活垃圾焚燒,轉變成電能和熱能,變廢為寶。
2.1 項目分析
2.1.1 工廠
工廠的核心就是生產,所以不能把目光簡單地放在外環境的綠化美化上,而要使植物配置與工廠的整個生產流程相互協調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使植物滲透到生產的各個環節,減輕各生產環節產生的負面影響,為生產服務。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負面影響主要有粉塵(爐渣、飛灰)、廢氣(SO2、NOx、CO、HF、二惡英)、廢水、噪音(焚燒爐、余熱鍋爐、汽輪發電機組、泵、風機動力機械噪音)、惡臭(H2S/NH3)等[3]。
2.1.2 循環經濟
該企業將循環經濟的理念應用于園林,即為了打造生態園林,按照資源的合理與循環利用原則,在規劃、設計、施工、養護等各個環節中,最大限度地節約各種資源,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減少能源消耗。
2.1.3 植物
植物是有生命力的元素,在綠化、美化企業的同時,能提高生態效益。故該項目在品種上注意適地適樹(鄉土樹種),選擇抗性強、有滯塵能力、能吸收有害氣體并能有效提高生態效益的樹種;在植物配置上注意品種豐富,喬灌藤草復層種植,形成穩定的人工植物群落。
2.2 項目定位
將該項目定位為打造生態型花園式工廠(圖1)。以植物造景為主,提高物種多樣性(其中喬灌草、落葉與常綠、針葉與闊葉搭配,吸引鳥類、動物)、景觀多樣性(觀花、觀葉、四級景觀交迭)、結構多樣性(喬灌地被復層群落),選用鄉土樹種,不同的功能分區有針對性地配置植物,使植物既能健康生長,又可抵抗、吸收各種有害物質[4]。

圖1 總體鳥瞰圖
3.1 生態優先
植物群落是園林綠地發揮其生態作用的基礎,對于該企業綠地的建設,要將植物群落作為園林綠地的主體結構,始終保證綠地發揮良好的生態效益。
3.2 生產優先
明確綠地建設是為生產服務,設計者與建設方充分溝通,了解相關的安全需求,把保證安全、高效的生產放在第一位。
3.3 適境適樹
充分分析垃圾發電廠的地域及地理情況,通過對其產生的負面環境因素調查研究,有針對性地選用鄉土樹種及抗性樹種,做到適境適樹。
3.4 綠量控制
以葉面積為主要標志的“綠量”[5],是決定園林綠化生態效益大小最具實質性的因素。對于綠化用地有限的企業來說,以合理的復層綠地結構來增加單位面積的綠量,是一個切實可行的綠地建設方法。
3.5 注重防護
針對各功能區環境質量及污染類型的不同,根據廠區內的功能分區,合理布局綠地,以滿足不同的功能要求,以道路綠化、防護林帶、觀賞綠地串聯起來,組成點、線、面結合的網絡化綠地系統。
4.1 規劃布局
在對該項目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按照設計原則,貫徹“生態型花園式工廠”的設計思路,規劃形成“兩條軸線、五個節點、兩個邊界”的景觀結構體系。
4.1.1 兩條軸線
景觀的主次軸,為重點綠化區域。主軸是以大門入口、廠前辦公區、過渡區及生產倉儲區為線;次軸是以次入口到景觀瞭望塔為線。
4.1.2 五個節點
五個節點即1個入口景觀節點、2個生態型節點、2個交通生態型節點。
(1)入口景觀節點 在構圖上體現循環經濟,在設計上反映企業文化理念“生產、生態、生活”,該企業中生產起源于生活,又歸結于生活,在生產與生活的循環中,無不滲透著生態的理念,亦是由于生態而起,又回歸于生態的一種循環模式。
(2)2個生態型節點 強調設計的鄉土性、多樣性、生態性,以鄉土樹種為主,喬灌地被多樣化組合,以自由的秩序,表現自然風光。
(3)2個交通生態型節點 注重設計的引導性、安全性、鄉野性,在合理組織交通、保證安全視線的前提下,使景觀具有多變的野趣。
4.1.3 兩個邊界
兩個邊界即外圍防護邊界和景觀隔離邊界。外圍防護邊界以抗性強的植物水杉+女楨的配置形式;景觀隔離邊界則以抗性較強且兼具觀賞價值的植物廣玉蘭+夾竹桃+杜鵑(/梔子花)的配置形式。
4.2 詳細設計
根據整個工廠功能分區和景觀結構,總體設計將廠前辦公區、露天倉儲區、職工生活區、生產區聯系成一個整體。
4.2.1 廠前辦公區
廠前辦公區由主要出入口、崗亭、綜合辦公樓等組成,是企業對外聯系的樞紐,是人流集散的中心,這里的環境反映了一個企業的面貌,因此其景觀風格應追求簡潔大氣,必須充分展示企業精神和企業品牌文化形象,并注意企業文化與周邊環境的協調與統一。
設計方案中,著重考慮出入口周圍,將它與周圍景觀分別開來,選擇毛竹進行叢植。竹具有很好的精神內涵及觀賞效果,歷來是中華民族喜歡的樹種之一。同時,竹的線條柔和,在嚴肅規則有序的景觀中獲得一種安全認同感。
中心區由幾個大型的組合花壇將空間進行分割和圍合,形成主次干道。主干道植白玉蘭做行道樹,次干道以深山含笑,使空間具有識別性,引導組織交通。
花壇布置在主干道中心,周邊用金邊黃楊、紅繼木做循環裝布置,寓意“循環經濟”,中間用黃石、羅漢松、蘇鐵精心布置成小品,形成主景。此中心花壇位于主要出入口及辦公建筑之間,既形成主景,成為視覺焦點,又增加了景深,擴充了空間感。周邊花壇綠地內用銀杏+桂花+紫薇(含笑/雞爪槭)+杜鵑,形成復層植物群落。
辦公區種植八角金盤、梔子花、山茶、樟樹、紅繼木、金邊黃楊、羅漢松。辦公樓前以(山茶/紅繼木/金邊黃楊)+羅漢松+香樟;周圍用八角金盤/梔子進行圍合,邊上種植雞爪槭+樟樹。
4.2.2 儲藏區
主要有灰庫及干煤棚等設施,景觀設計上考慮以粉塵隔離、防火為主。
該廠露天倉儲區由于堆積的煤塊屬于可燃燒物質,一切工作必須首先保證該場地的消防安全,同時不能影響堆場的操作。倉儲用地的綠化布置宜簡潔,東向為保證消防通道的寬度和高度,選擇干性高,冠大蔭濃的樟樹作為行道樹。
對于場地西面的可綠化用地,主要建設了以防風滯塵為目的的多層復合綠地,選用高大喬木臭椿、枝葉繁茂的珊瑚樹綠籬和地被植物麥冬這3種滯塵能力較強的植物。植物與其周圍加以很好地隔離,對煤灰粉塵污染職工生活區以及生產區作以屏障防護處理。
4.2.3 生產區
生產區的綠地景觀設計風格簡約、規整,運用規則的幾何線條來暗示生產過程中所必需的秩序與和諧。主要運用廣玉蘭+紫葉李間種作為行道樹。在隔離地帶采用夾竹桃,有綠化可能的地帶,盡可能地增大“綠量”。
4.2.4 職工生活區
包括職工宿舍樓及食堂、浴室。環境景觀應為職工提供一個休閑、娛樂、交流的場所,景觀風格必須精致、實用,特別要重視和諧、清幽景觀空間的打造,同時要注意避免食堂對宿舍區的噪聲和衛生干擾。在進行設計時根據廠地規劃的實際情況,在植物搭配上有針對性地選擇了長勢茂密、對有害氣體抗性強、吸附作用和隔音效果好的樹種。下層:梔子、鳶尾、八角金盤、月季、龜甲冬青;中層:蚊母、紫薇、雞爪槭、羅漢松;上層:桂花、合歡、國槐[6]。
綜上所述,由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對生態和環境影響的復雜性,在進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環境景觀設計時需要更多地針對企業建設的特點,對污染源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從生態、經濟、科學和藝術的角度出發制定有針對性的、操作性強的景觀實施方案,才能最大程度地實現景觀綠地的美化和生態效益。
[1]周啟星,魏樹和,張倩茹.生態修復[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5.
[2]程先斌.火力發電廠廠區植物景觀配置探討[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10):45.
[3]蘇 維.火電廠綠地建設研究——以義馬錦江煤矸石電廠為[D].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08.
[4]徐 君,勁 松.環境污染的植物修復技術及其應用前景[J].農業環境與發展,2004,21(6):35-38.
[5]周堅華,孫天縱.三維綠色生物量的遙感模式研究與綠化環境效益估算[J].環境遙感,1995,10(3):162-174.
[6]嚴 俊.抗污染樹種的功能與應用[J].江蘇林業科技,2007,34(5):50-51.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3.006
TU983
A
1673-1409(2012)03-S020-04
2012-02-22
郭曉華(1984-),女,河南焦作人,碩士,助教,主要從事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和植物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