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飛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分析
——以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為例
劉 飛 (長江大學農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為深入研究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收入之間的相互關系,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并增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采用計量經濟軟件對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家庭收入進行了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發展對農民家庭收入的增加有著非常顯著的正向影響。因此,應該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扶持力度,促進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和持續健康發展,進而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
農產品加工業;農民收入;影響
在現階段,農民增收問題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農產品加工業不僅是我國乃至全世界的極具發展優勢的特色產業,也是關系到國計民生乃至經濟發展興衰的產業。對于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民收入之間的關系,有的學者認為農產品加工企業增加值和農民收入之間存在著協整關系[1],有的則認為在不同時期、不同規模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程度不同[2]。本研究以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為例,分析了近年來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民家庭收入的影響,并借助計量經濟軟件分析了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農民家庭收入的影響程度,旨在為有關部門提供決策依據,并增強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的信心和力度。
農產品加工是指以農、林、牧、漁業的產品為原材料,直接將它們進行谷物磨制、飼料加工、植物油提煉以及制糖加工、屠宰及肉制品加工、水產品加工以及蔬菜、瓜果以及堅果等食品的初加工以及深加工活動。農產品加工產業是聯接第一二三產業的一個重要紐帶。1997~2011年,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快速發展,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從1997年的3792.4億元飛速增長到2011年的44126.1億元,增長了10倍之多!其中1997~2001年間,增長速度較平緩,4a僅增長了55.4%;而進入21世紀以后,呈現出突飛猛進的增長趨勢,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從2001年的4097.88億元逐年飆升到2011年的44126.1億元,增幅高達976.8%(《中國統計年鑒》1997~2011年)。
盡管近15a來我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一般企業規模較小,貢獻率較低;產業集聚效應遠遠不夠,帶動作用不大;企業創新能力較差,精加工能力較弱;優勢品牌較少,市場缺乏競爭力;私營企業比重較大,管理不盡規范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制約著農產品加工業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且對農民增收也有著一定的負面影響。
2.1 數據來源
由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程度可以用農產品加工企業的產值來衡量,農民家庭收入可以用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來衡量,因此選取《中國統計年鑒》中1997~2011年中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作為實證分析對象。需要說明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制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在2010年之前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2011年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及以上的法人工業企業。
2.2 數據處理

表1 1997~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與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數據處理結果
由于農產品加工業的總產值與農民家庭收入等變量的單位不同,為了更準確地說明這些變量的相關關系,需首先對不同單位表示的指標進行無量綱化,對數據進行歸一化處理,以保持變量的相關關系,同時還消除了時間序列大的波動。本研究涉及的是1997~2011年的時間序列數據,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單位是億元,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的單位是元,故采用極值標準化的歸一化方法標準化,對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的相關數據進行量化,分析兩者之間的長期均衡關系。用X(%)表示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歸一后值;用Y(%)表示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水平歸一后值。結果如表1所示。
2.3 計量結果與分析
2.3.1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相關性的理論分析
一方面,發展農產品加工業不僅可以吸納農村富裕勞動力就業,進而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而且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還可以有效緩解農民農產品賣出難的問題,降低農民的銷售成本,進而增加農民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農民家庭收入的增加,反過來也會促進農民對農副產品的消費,從而刺激農產品加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是息息相關的。
2.3.2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相關性的圖形分析

圖1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相關性散點圖
假定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具有相關性,先作圖形分析。為了表達方便,將農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年純收入水平歸一后值Y(%)作為縱軸,以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歸一后值X(%)為橫軸作散點圖,如圖1所示。
從散點圖形可以來出,X(%)對Y(%)的線性影響很明顯,說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農民家庭收入有很明顯的正影響。
2.3.3 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的回歸分析
為了更好地分析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與農民家庭收入的影響,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回歸結果如下。

(4.821954) (44.18401)

從回歸結果來看,其擬合程度很高,調整后的擬合優度達到99.28%,解釋變量系數的符號顯示為正,這個結果與理論預期相符。而且變量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這說明在現階段,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農民家庭收入有著非常顯著的正影響,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每增加1個單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年純收入都會相應地增加0.977679個單位,即農民家庭收入隨著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而顯著增加。
通過對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民家庭收入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對農民家庭收入的增加有著非常顯著的正影響。農產品加工業的大力發展,不僅為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而且有效地解決了農產品滯銷的問題,這都對農民創收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視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最大限度地增加農民收入。由此可見,我國在現階段可以通過以下措施促進農產品加工業長遠健康發展。
3.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增強企業發展后勁
農產品加工業的快速發展,必定需要政府的強有力支持。所以,第一,政府應當積極推進服務體系、人才培訓等工作,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輸送實用人才。第二,政府還應增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這對這類企業維持正常的投資、生產、銷售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第三,政府還要加大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稅收方面的優惠幅度。與此同時,企業也要加強與稅務部門之間的聯系,切實落實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從而增強企業的發展后勁。
3.2 加快企業技術革新,壯大企業發展規模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僅僅經過粗加工的農產品早已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了,粗加工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所占的市場份額日益縮小。在這種形勢下,只有加快技術革新,對農產品進行精深加工,才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領先優勢,促進其長遠發展。所以,第一,農產品加工企業應該加強與政府和有關科研單位的長期合作,以發揮我國眾多農業示范基地的作用。第二,我國農產品種類繁多,政府應該培育優勢產業,帶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長遠發展,促進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三,企業要大力實施品牌戰略,提高農產品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并把品牌戰略作為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來實施,從而真正增強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的規模與實力。
3.3 鼓勵農民自主創業,實現農企互利共贏
在新形勢下,政府、農產品加工企業與農戶應共同發展,力爭實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的雙贏。鼓勵農民自主創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對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和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應該盡可能地為農民創造條件,鼓勵其創業。具體說來,第一,應為創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農民提供優厚的貸款政策和信用擔保機制。第二,應設立農民創建農產品加工企業的專項資金,將其列入財政預算,優先考慮那些有經驗有技術的優秀農民創立農產品加工企業。第三,應建立農產品加工企業服務網絡系統,同時在鄉鎮成立農產品加工企業創業服務中心,為農民搭建咨詢以及培訓的平臺。
總之,只有將政府、企業以及農戶的力量都發動起來,才能真正實現農民利益的最大化,才能切實提高農民的家庭收入,才能實現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民的雙贏。
[1]李學靈,張 艷.安徽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民收入關系的實證分析[J].鄉鎮經濟,2007,(5):31-34.
[2]賴作蓮.陜西農產品加工業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分析[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100-103.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8.015
F307.5;F323.8
A
1673-1409(2012)08-S046-03
2012-08-10
劉 飛(1984-),男,湖北武漢人,碩士生,研究方向為農業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