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存宇,聶 敏,楊朝東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4種百合科植物葉表皮結構的比較
周存宇,聶 敏,楊朝東 (長江大學園藝園林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5)
以百合科的吉祥草(Reineckiacarnea)、萬年青(Rohdeajaponica)、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和萱草(Hemerocallisfulva)4種植物為研究對象,利用光學顯微技術進行葉表皮特征的觀察,測量并統計表皮細胞長寬、氣孔大小、氣孔密度等參數,初步分析了4種植物葉表皮解剖結構的相關性和差異性。結果表明:4種植物葉表皮細胞具有長、短細胞之分,細胞形狀多數為長矩形、橢圓形或近圓形,均無副衛細胞;4種植物的葉表皮細胞大小、形狀、氣孔密度、氣孔與周圍表皮細胞相對位置,以及氣孔器在上下表皮的分布等特征均存在一定差異。
百合科(Liliaceae);葉表皮;比較
百合科(Liliaceae)的許多植物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為經濟價值極高的單子葉植物大科之一。此前,已有很多學者對百合科植物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1-3],但對該科植物葉片比較解剖的研究相對較少[4]。本研究利用顯微解剖及顯微攝影技術對百合科中4個不同屬植物的葉片表皮特征進行了研究,期望能對百合科植物的分類及種間親緣關系的鑒定提供一定的依據。
1.1 材料
供試植物材料來源于長江大學植物園,分別為萬年青(Rohdeajaponica)、吉樣草(Reineckiacarnea)、麥冬(Ophiopogonjaponicus)和萱草(Hemerocallisfulva)。
1.2 方法
參照小麥葉表皮的制片方法制片[5],采用體視顯微鏡(Jnoec JSZ6,China)、光學顯微鏡(Leica DME,Germany)、數碼相機(Nikon E5400,Japan)觀察并攝影,測量及統計指標包括長、短表皮細胞的長和寬,氣孔的長和寬,氣孔密度,每種植物做5次重復。采用SPSS 11.5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與分析。
吉祥草的上、下表皮細胞各一層,上表皮細胞近長方形。下表皮細胞近方形,比上表皮細胞略大。氣孔器類型為平列式,沒有副衛細胞(圖1)。
麥冬葉片上、下表皮均有發達的角質層和豐富的蠟質,且蠟質主要分布于下表皮氣孔帶處。氣孔器沒有副衛細胞,在葉脈間形成縱向氣孔帶,以帶狀形式分布于下表皮,其在上表皮很少見(圖2)。
萬年青葉片表皮細胞排列較為緊密,氣孔均不具副衛細胞。保衛細胞的細胞核清晰可見,氣孔主要分布于下表皮,且靠近主葉脈1/2處較多,上表皮少見,氣孔器分布類型為平列式(圖3)。
萱草上下表皮細胞區別較為明顯,上表皮細胞近長方形,排列較為緊密;下表皮細胞近橢圓形,且氣孔周圍的細胞壁局部外突導致氣孔相對下陷。氣孔的輪廓不清晰。氣孔均沒有副衛細胞(圖版4)。

圖1 吉祥草上、下表皮

圖2 麥冬上、下表皮

圖3 萬年青上、下表皮

圖4 萱草上、下表皮
觀察結果表明:4種植物葉片近軸面和遠軸面表皮細胞均由長細胞和短細胞2類細胞構成。短細胞形態變化不大,大多為方形或近圓形;長細胞形態存在一定變化,麥冬長細胞形態變化不明顯,均為長矩形,其他植物的長細胞形態變化較大,有矩形、梭形、多邊形之分。麥冬上下表皮細胞形態變化較大,上表皮細胞類型主要為長細胞,排列規則、下表皮細胞類型為長、短細胞,排列不規則。供試的 4種植物葉上表皮細胞排列緊密,形狀有菱形、長矩形、六邊形及橢圓形等(表1)。通過顯微測量并統計分析,發現4種植物葉表皮細胞大小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上表皮長細胞長度變化較小,平均值在104.1~142.8μm之間,寬度變化較大,平均值在25~57.3μm之間。但下表皮長細胞長度變化較大,平均值在90.6~168.7μm之間,上下表皮短細胞長度變化較小,平均值在47.9~59.4μm之間。除萱草外,其余3種植物葉片上表皮均有較少的氣孔分布;氣孔多分布于下表皮,保衛細胞長軸和表皮細胞長軸均與葉脈平行。氣孔大小差異相對較小,長度平均值在19.4~54.6μm之間,寬度平均值在15.6~48.4μm之間,長寬比為 1.11~1.36之間,氣孔從大到小的順序依次為萬年青、吉祥草、麥冬、萱草。總體而言,4種植物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都比上表皮的大,下表皮氣孔密度的變化范圍為12.3~141.3個/ mm2(表2)。4種植物葉片下表皮氣孔密度從大到小依次為:萱草、吉祥草、麥冬、萬年青。

表1 4種植物葉表皮細胞形狀比較

表2 4種植物葉表皮細胞顯微結構比較
葉是高等植物的營養器官,不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具有很大的分類價值,尤其是葉表皮特征在分類學上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6]。本研究以吉祥草、麥冬、萬年青、萱草為材料,取其葉片上、下表皮進行解剖觀察,通過統計分析得出了葉片表皮細胞形狀、大小和氣孔分布的一般規律,并且就百合科植物葉片表皮的獲取方法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1)在葉表皮的制片過程中,根據材料的特征,采用了直接撕取表皮法、次氯酸鈉離析法、纖維素果膠酶解法3種方法來制片[7],結果表明:纖維素果膠酶解法能制取完整的表皮,并清晰顯示葉表皮微形態特征;用次氯酸鈉離析法不能清晰地顯示表皮特征;直接撕取表皮法制片較困難,而且效果也不理想。
(2)通過對4種百合科植物葉片進行微形態結構觀察,結果表明:由于它們屬于同一科植物,且生態類型也基本相同,均屬耐蔭植物,所以其外部特征和內部結構均有相同之處,如葉形披針形,均為等面葉,葉端漸尖,向下漸狹成柄,主脈較粗。萱草葉片表皮比較特殊,與其他3種植物葉表皮差異較為明顯。萱草的表皮細胞形狀為長橢圓形,而其他3種植物的基本為長方形或不規則多邊形。
(3)4種植物葉片上氣孔分布具有相似的規律,即在下表皮遠軸處分布較多,近軸處很少或沒有。吉祥草、麥冬、萬年青的氣孔器具有相似的特征,如氣孔都不下陷,氣孔大小和密度相近。萱草葉片上表皮沒有氣孔分布,下表皮上所有氣孔都下陷,且氣孔較小,氣孔密度大,與其他3種植物存在較大差異。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可能如下,一方面,在分類上萱草與其他3種植物在親緣關系上比較遠,無論在葉片形態,還是花的結構上都與其他3種植物差距較大[8];另一方面,萱草雖可耐受一定的陰蔽,但其習性是喜光的,本研究所選材料也是種植在光照條件好的空曠地帶,而空氣濕度則較林下低,這樣其葉片結構呈現出一些旱生的特點,如氣孔全部分布于下表皮、氣孔小而密度大、氣孔下陷等。
[1]汪發績,唐 進,梁松筠,等.中國百合科植物之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6,8(1):51-52.
[2]龍雅宜,張金政.百合屬植物資源的保護與利用[J].植物資源與環境.1998,7(1):40-44.
[3]王仁睿,劉 軍,盧昌泰.我國百合種質資源的研究與創新[J].四川林業科技,2007,28(3):34-37.
[4]劉明英.百合科植物比較形態解剖學研究[J].四川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3,30(1):120-125.
[5]王灶安.植物顯微技術[M].北京:農業出版社,1992.
[6]張樹仁,梁松筠,戴倫凱.苔草屬復序苔草亞屬14種植物葉片的解剖學研究[J].植物分類學報,1998,36(4):333-340.
[7]張亞冰,王秀云,洪 亞.植物葉表皮制片方法改進[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29):12683-12689.
[8]陳心啟,許介眉,梁松筠,等.中國植物志(第14、15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0.
10.3969/j.issn.1673-1409(S).2012.03.011
Q944;Q949.71+8.23
A
1673-1409(2012)03-S038-04
2011-11-27
湖北省教育廳教研項目(2008204);長江大學校級教研項目(JY2010039)。
周存宇(1968—),男,湖北荊州人,博士,副教授,從事植物學和生態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