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航,王同喜(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軟件工程》雙語教學改革探討
秦 航,王同喜(長江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
在《軟件工程》課程雙語教學實踐基礎上,總結了該課程教學改革的措施,包括合理選擇教材,正確處理英語交流和課程內容的關系、建立結構框架式雙語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和運用適當的教學手段。教學實踐表明,采取上述措施有助于提高學生外語思維能力和工程專業素質,從而為該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軟件工程;雙語教學
《軟件工程》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必修主干課,在國內高校已經開設20多年了,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不斷更新。2004年,美國IEEE協會在其發布的軟件工程知識體(SWEBOK)中對《軟件工程》的軟件構造、軟件配置管理、計算基礎進行了明確界定。作為軟件工程發展的重要里程碑,SWEBOK的思想對我國學生的軟件工程雙語教學指明了方向,即一方面要求學生掌握軟件工程學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英文進行科學思維和交流[1-2]。為此,筆者根據教學實踐,從教材選擇、教學模式、學習環境和教學手段等方面對《軟件工程》課程雙語教學改革進行探討。
1)合理選擇教材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許多計算機學科最前沿的技術和思想都體現在國外教材上。目前,國內已經出版了不少國外影印版教材,采用這些教材可以把最新的軟件技術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在計算機學科領域,所有的國際標準、編程語言和技術文檔都采用英文,因此進行雙語教學有助于學生直接讀懂程序代碼和英文文獻。為此,筆者選用了清華大學出版社影印的美國Roger S. Pressman所著的教材《Software Engineering: A Practitioner’s Approach》(第6版)。該教材是大學計算機教育國外著名教材系列的引進圖書,覆蓋軟件過程、軟件工程實踐、應用Web工程、管理軟件項目、軟件工程高級課題等5個方面。另外,配合使用鄭人杰等翻譯的該教材中文譯本,這樣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該課程內容。
2)正確處理英語交流和課程內容的關系 在教學語言難點方面,學生的主要學習障礙體現在龐雜的專業術語和英文縮寫上,因此需要課前對學生進行專業詞匯的講解。同時,需要正確處理英語交流和課程內容的關系,使得學生能真正運用軟件工程思想進行思維,而不應僅僅把注意力停留在英文詞法和文法上。授課重點應以軟件工程概念、規律及應用為主。教師特別要注意防止把過多精力放在英語語言本身上,從而避免將教學內容變成支離破碎的單詞和短語,不然會阻礙學生用英文進行交流,甚至產生學習上的逆反心理。為此,教師應對教學語言難點進行重點講解,以便留出時間讓學生深入理解《軟件工程》中的其他相關教學內容。
在授課方式上,教師可運用英文幻燈片采用英語講解,只在相關知識難點上輔以適當的中文解釋。根據教學內容難易程度和教學班級的英語水平,英文授課比例可控制在60%~80%之間。為此,筆者根據Colin Baker[3]提出的“輸入-輸出-環境-過程”模式中引入了學科專業知識、規范化軟件開發技能等要素,提出了結構框架式雙語教學模式(見圖1)。該模式中包括輸入系統、過程系統、輸出系統、控制系統和支持系統,通過幾個子系統相互作用,可以講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單化。

圖1 結構框架式雙語教學模式圖
雙語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其獲得更開放的學習空間。為此,需要跟蹤和學習國外優秀的軟件文化,如硅谷精神和團隊精神等。另一方面,需要創建富有創造力、富有包容性的教學環境。筆者采取如下措施:①讓軟件工程專業班學生與本校巴基斯坦留學生定期建立Workshop進行互動交流;②在教學過程中突出石油軟件應用特色,并兼顧IEEE CS國際標準;③以興趣團隊的形式組織優秀學生積極參加國際ACM、微軟、Intel、IBM的程序比賽;④邀請國外的學者舉行學術報告,定期召開模擬國際學術會議;盡力去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學習環境。
在雙語教學過程中,一旦遇到教學難點,通常教師會從不同角度進行解釋,這樣使授課進度減慢而出現課時緊張的情況。因此,應適當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雙語教學。多媒體教學方式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英文講授或與學生交流,使學生能夠完成由漢語到英語的思維方式轉變。此外,多媒體課件設計應圖文并茂、言簡意賅、邏輯清晰,充分體現啟發式教學的特點,通過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開展《軟件工程》雙語教學不僅是時代發展和教育國際化趨勢的需要,也是培養軟件復合型人才的需要。在實行雙語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教師、學生、課程的具體情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接受程度,精心安排教學進度,使學生能夠接觸到計算機方面的學科前沿信息。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外語學習能力,而且也能引導學生進行規范化軟件設計。從學生反饋的信息看來,該課程的雙語訓練使得學生的英文思維能力和專業素質普遍得到了增強,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1]龍琪. 理科雙語教學的實踐現狀與理論探討[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2]李文新,梅宏,陳徐宗. 北京大學計算機學科的教學體系改革[J].中國大學教學,2008(4): 14-16.
[3]莊建東,曾勇進,李思. 雙語教學理論的探討及其應用[J].心智與計算, 2004(10): 8-13.
[編輯] 李啟棟
N4
A
1673-1409(2012)05-N181-02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5.061
2012-02-17
秦航(1980-),男,2001年大學畢業,博士,講師,現主要從事無線網絡、軟件工程和存儲虛擬化等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