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園園,柏友萍,張 晶,許曉東
(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選取安徽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籃球、手球、足球二級以上(含二級)專業運動員63 人,其中籃球組20人,手球組23 人,足球組20 人,均為男性,年齡18-22周歲。具體情況見下表1
表1 研究對象分組一般情況(D)

表1 研究對象分組一般情況(D)
為保證數據的準確性,測試前對檢測人員進行培訓,并對每臺儀器進行預試驗校正,由同一檢測員、同一儀器、同一時間點對受試者進行測試,減少系統誤差。
實驗測試的一系列指標的數據,采用統計軟件包SPSS13.0 進行數據整理、統計分析,均使用平均數±標準差(D),組間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的LSD 法進行分析,對三大球類相關指標之間差異性進行檢驗,P<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 為差異有非常顯著性。
表2 是籃球組、手球組和足球組心率與血壓指標的比較,通過One-Way ANOVA 比較分析得出:三組心率都發生非常明顯的變化,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籃球組與手球組收縮壓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籃球組與足球組和手球組與足球組舒張壓和脈壓差的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P<0.01)。
表2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心率與血壓指標One-Way ANOVA(D)

表2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心率與血壓指標One-Way ANOVA(D)
注:P >0.05 為無顯著差異,* P<0.05 為差異顯著性,**P<0.01 為差異非常顯著性。P 1 表示籃球與手球的差異;P 2代表籃球與足球的差異;P 3 代表手球與足球的差異。
表3 是籃球組、手球組和足球組心臟動力學指標的比較,通過One-Way ANOVA 比較分析:籃球組與足球組的心搏指數差異有顯著性(P<0.05);籃球組與足球的噴血阻抗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籃球組與手球組的利能率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
表3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心臟動力學指標One-Way ANOVA(D)

表3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心臟動力學指標One-Way ANOVA(D)
注:P >0.05 為無顯著差異,* P<0.05 為差異顯著性,**P<0.01 為差異非常顯著性。P 1 表示籃球與手球的差異;P 2代表籃球與足球的差異;P 3 代表手球與足球的差異。
表4 是籃球組、手球組和足球組肺通氣量指標的比較,通過One-Way ANOVA 比較分析:籃球組與手球組的VC、MV 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手球組與足球組的MV 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籃球組與手球組的FVC 差異有顯著性(P<0.05)。
表4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肺通氣量指標One-Way ANOVA(D))

表4 籃球組、手球組、足球組肺通氣量指標One-Way ANOVA(D))
注:P >0.05 為無顯著差異,* P<0.05 為差異顯著性,**P<0.01 為差異非常顯著性。P1 表示籃球與手球的差異;P2 代表籃球與足球的差異;P3 代表手球與足球的差異。
心率是目前用于了解人體心血管系統功能最簡易可行的指標之一,心率的變化程度能反映心臟功能的好壞,它被廣泛用于運動訓練的常規檢測中,是體育運動中運動強度和恢復情況等重要的監控指標,也是運動訓練水平良好的標志之一。長期的耐力訓練可以有效地降低心率。常云等[4]對中國不同項目優秀運動員安靜心率研究顯示:男運動員安靜心率平均值為58.95 次/min。表1 指出:籃球、手球、足球運動員靜息心率分別為56.75 次/min、65.83 次/min、61.50 次/min,籃球運動員靜息心率與手球、足球運動員靜息心率相比偏低,說明籃球運動員的心肺功能相對較好。當訓練水平偏高時,心率偏低,因此籃球運動員擁有較高的心率儲備。在運動訓練的影響下,神經體液因素對心肌內在收縮機制的改變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安靜時心臟迷走神經緊張性增高使心率減慢、心室舒張期延長,從而使心室舒張末期容積增加。因此,表現為安靜狀態時每次搏出的血量增多,心率減少[5]。本文認為,籃球運動員的這種心功能反映是長期籃球運動訓練導致,籃球運動的訓練程度更能引起運動員心率產生良好的適應性變化。
迄今大多數研究表明,運動是獨立的降壓因素[3]。運動后理想的反應應當是收縮壓升高而舒張壓適當下降或保持不變。有研究提示:對于在耐力項目運動中跑速快的運動員,其舒張壓要比跑速慢的運動員低[6]。從表1 可知,足球組運動員舒張壓低于籃球組和手球組運動員,可能是由于足球運動要求其跑速更快于籃球運動和手球運動。據有關文獻統計,一場高水平足球比賽中運動員在場上活動的總距離8 706~14 274 m,快速沖刺跑100~140 次左右,同時還要完成大量爆發性動作,雙方爭搶數多達300 多次,要求足球運動員要有較好的有氧耐力水平和奔跑速度[7-8]。一般而言,收縮壓隨著運動強度的加大而上升,由本次研究可看出:手球運動員收縮壓高于籃球、足球運動員以及正常成年人的收縮壓,這可能是由于手球運動訓練的強度相對更大導致,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為其教練員制定適宜的運動強度以及觀察運動員是否適應此強度提供有效的依據。
評價心臟功能的指標是多方面的,其中,心臟的儲備[9-10]能力是運動員心功能評價的一項重要指標,通常可通過增加機體的運動負荷或體外給藥[11]等多種方式使心功能活動發生改變來觀測心臟的儲備能力。心力儲備是表示心輸出量隨機體代謝水平的需要而產生相應變化的能力,是評價心功能適應能力的重要指標[12-15]。而運動員心功能儲備中,心搏指數與心率變化相關作用的問題一直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籃球、手球、足球運動都屬于耐力性項目,需要良好的心臟儲備。通過耐力訓練,心肌細胞內游離鈣基值無顯著改變,說明運動心臟可保持其穩定,心肌收縮時,收縮結構鈣可獲得的量提高,從而增強心肌纖維收縮速度及輸出功率,增加心臟心搏指數[16]。靜息心率降低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血液供應,使心肌的機能儲備提高,運動員安靜時心率較低,但運動時動員快,運動后的恢復也快,心臟調節功能更加完善。長期運動訓練可改善心肌血液供應、提高冠狀動脈功能,運動中表現尤為明顯,從而適應運動時機體對能量和氧需求的增加[17]。從表1、2 中可得:籃球運動員相對手球、足球運動員的靜息心率偏低,心搏指數偏高。
肺活量大小也和參與運動訓練有密切聯系,肺活量越大,說明人體呼吸系統的最大工作能力越強。有關資料表明:長期的有氧訓練過程,激發了肺部毛細血管開放數量的增加,以此來增加毛細血管網的通透效果,從而使毛細血管網能更好的進行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同時長期的運動訓練也使肺組織的彈性增加,使肺部能量的供給更充分,糖原分解提供能量來合成ATP 的速率更快,從而促進肺組織的能量供應能力增加。一般認為,當運動員訓練狀態提高時,其最大通氣量和肺活量的數值也增加。從表3 中發現籃球組與手球組的肺活量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籃球運動員的肺活量低于手球運動員的肺活量。
籃球、手球和足球都屬于技能主導類同場對抗性項群,高度發展的動力性耐力素質和心血管系統的工作能力對該項群運動員來說,是其競技能力高低的決定性因素。運動員的心肺功能所反映的機能能力在體能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血液循環和呼吸系統功能是運動員在長時間比賽中持續運動的體能基礎。本文主要從籃球、手球、足球運動員的心率與血壓、心臟功能以及肺通氣量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顯示:籃球運動員靜息心率與手球、足球運動員靜息心率相比偏低;籃球組收縮壓低于手球組、足球組,舒張壓低于手球組而高于足球組;在心搏指數方面,籃球組相對手球組、足球組而言占有一定優勢;手球組肺活量高于籃球組、足球組,而籃球組肺活量最低。這些研究結果一定程度上幫助了解了三種球類運動員的心肺機能狀況,為合理的安排訓練計劃、訓練強度以及訓練監控提供有效的參考指標。
[1]周珂.第14 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中國男籃進攻速度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2):100-123.
[2]中國國家體育總局.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籃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1:516.
[3]李皓,馬寧.動態血壓評價有氧運動在高血壓康復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康復,2002,6(17):2606-2607.
[4]常云,高曉嶙,熊正英,楊瑾.中國不同項目優秀運動員安靜心率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7,26 (1):34-38.
[5]劉凱,劉曉莉.高校高水平女足運動員心肺功能特點的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1):53-54.
[6]王瑞元主編.運動生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
[7]徐偉,常鋒.淺談現代足球運動員體能訓練[J].科技創新導報,2010,32:241.
[8]丁軼建.男子公開級賽艇運動員機能變化規律的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04.
[9]步斌.心力監測在體育運動中的運用:一種運動員機能評定新方法的探討[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05,24(5):76-78.
[10]步斌,蘇全生,孫君志.心力變化趨勢與攝氧量和心率相關系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4,24(10):35-37.
[11]J A MOOLMAN.Thyroid hormone and the heart[J].Cardio vascular J S Afr,2002,13(4):159-163
[12]MCRORMICK R E,VOEKS L.We got game!An analysis of win/loss probability and efficienc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NBA and WNBA[J].J Sports Economics,2005,6(1):5-23.
[13]Fort R,Quirk J.Cross-subsidization,incentives and outcomes in professional team sports leagues[J].J Economic Literature,1995,33(3):1265-1299.
[14]SANCHEZ J M,CASTELLANO P,DOPICO J A.The winning production function:Empirical evidence from Spanish basketball[J].Europe Sports Manage Q,2007,3:283-300.
[15]易丹輝.數據分析與Eviews 應用[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5.
[16]彭峰林,喬秀芳.運動與心臟結構的重塑[J].體育科研,2001,22(2):35-36.
[17]劉偉,張潔.運動與心臟[J].體育科技,2000,21(3):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