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峽 陳峰 劉明
為提高農業科研院所成果轉化率,促進種業發展,科研院所研究部門應與種業公司加強深度合作,在了解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選育優良品種推向市場。為確保科研院所研究部門與種業公司的利益,應明確雙方職責、義務,制定合理的利潤分配方案,在品種選育后,應加強種子質量控制。制定研發激勵措施,加快種子開發與成果轉化。

根據市場需求選育蓮藕

2011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發[2011]8號《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種業新政”中首次明確了種業的地位,把種業作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的核心產業,同時也首次明確了種業的科研分工。
為進一步促進我國農業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轉化開發,制定激勵和獎懲措施,近期我們對我國部分科研院所研發部門品種研發現狀和近3年研發計劃進行了調查統計,結果表明,大部分科研院所產出的成果不多、不硬、不強、不快,特別是可用于轉化推廣、經濟開發的成果比較少。為扭轉目前局面,必須加快新品種選育、種業開發,促進蔬菜產業發展。
按照市場慣例和操作方法,依據不同蔬菜市場發展的需要,種業公司與研究部門協商洽談,選擇經銷商、買斷總經銷、合作開發等方式,訂立種子繁銷協議,并在院所監督下嚴格執行。
種業公司積極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提出研發方向和目標,并主動搜集相關育種材料(品種資源)提供給研究部門。
對于原種(常規原種和雜交種親本)和生產種(商品種)在各方(研究部門-良繁部門-種業公司)交付時進行扦樣封存,并送交種子管理站備案。
①科技成果利潤保底進入 以院、所屬研究部門近3年自主研制科技成果開發利潤的平均值為依據(以所財務數據為準),種業公司以每年給付該研究部門最低利潤(即平均值)為起點,且在此基礎上以每年遞增不低于20%的利潤值為回報(在研究部門保證科技成果數量的前提下),5年為一階段。
②科技成果買段進入 按院、所屬研究部門科技成果打包評估,以科技成果10年的市場生命力 (以第一年產品市場推廣開始計算)為基礎,以科技成果10年的市場推廣利潤為標準計算,種業公司給付科技成果打包買段金,以科技成果所有權為所得 (知識產權、專利),此法在大田作物應用較多。
③科技成果銷售毛利分成進入 按院、所屬研究部門科技成果進入種業公司后的銷售毛利(銷售收入-繁殖成本)為依據,以研究部門和種業公司比例為3∶7或4∶6進行利益分配,科技成果繁殖成本由種業公司先期支付,每年12月底支付分配利潤。
④科技成果一口價進入 按院、所屬研究部門科技成果近3年的市場行情,以最低批發價由總公司開發經營,以合同采購形式合作,相當于總代理經營方式。
⑤科技成果入股 對研究部門的現有科技成果進行評估(評估方式同方案2),按評估價值在執行院所科技成果轉化辦法后的所得,折合成現金入股種業公司。
為激勵研究人員選育新品種,加快種子開發、成果轉化和經濟發展,可以制定以下激勵措施。
①優先支持新品種選育的課題立項,給予項目支持。
②研究人員研發的新品種通過審定的,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一次性獎勵該研發團隊一定金額,其中主持人(第一研發人員,以審定證書為準)獲得的獎勵不低于總獎金的40%。
③研究人員研發的成果獲得國家專利的,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一次性獎勵該研發團隊一定金額,其中主持人(第一研發人員,以專利證書為準)獲得的獎勵不低于總獎金的50%。
④對于良繁部門,按照質量要求完成合作協議總數量的95%~100%,給予其一定金額獎勵,其中該部門負責人獲得的獎勵不低于總獎金的50%。其超出任務量的部分由各方協議據實結算。
⑤對于種業公司,按照質量要求銷售完成合作協議總數量的95%~100%,給予其一定金額獎勵;按照質量要求完成合作協議總數量>100%,按超出部分純利潤的20%獎勵,該部門負責人獲得的獎勵不低于總獎金的40%。其超出任務量的部分由各方協議據實結算。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及有關規定,為明確研究部門(研究單位、良繁部門)與種業公司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確保雙方的利益,特此說明。
①嚴格遵守《公司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
②向種業公司提供合格的種子,種子純度和發芽率均要達到國家規定的相關標準。
③提供相應的栽培技術資料,在種子栽培的關鍵時期,配合種業公司組織進行相關的技術培訓,并對繁殖的全過程跟蹤督辦。
④研究單位所繁的種子經檢疫合格后,要負責在雙方商定的期限內及時調運入庫。
⑤研究單位在與種業公司合作的期間,不能同時與第三方(行業里其他同行)進行合作。
⑥研究所單位必須保守雙方全部的合作秘密。
①嚴格遵守《公司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法規。
②負責在雙方商定的期限內銷售、開發研究單位提交全部數量的合格種子,不得自留或外流所繁殖的種子。
③種業公司要做好產品銷售工作,將市場利潤按事先協商好的比例反哺給研究單位,拉動科研發展。
④種業公司必須保守雙方全部的合作秘密。
種子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是保證農業增產增收的主要因素之一。種子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品種在農業生產中應有的作用,因此必須全方位加強種子質量監管,從源頭抓起,進行長效管理,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建立科學規范的新品種試驗推廣規程,科研部門特別是育種專家要與管理部門相互配合,共同搞好新品種的試驗、審定和推廣。同時實行品種引種登記制度。這樣,既有利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實施,維護品種選育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又有利于品種管理,防止品種多、亂、雜。
縣級種子管理部門和植物檢測部門要密切配合,重視種子試驗、生產基地的監管工作,對種子生產、試驗基地的選址要根據不同要求作出規定,防止檢疫性病蟲的傳播和種子生物學混雜。
鼓勵和倡導有條件的種子企業建立現代質量自控體系,強化種子生產加工過程中的質量自檢。對不具備自檢條件和技術的企業可以取消生產資格。在種子上市前,種子管理部門和植物檢測部門必須在企業自檢的基礎上做好復檢和抽檢,嚴防不合格的種子流入市場。
建立企業誠信檔案,對違法生產經營種子的企業要嚴肅查處,依法規范種子市場,使農業生產更安全、更高效。
在各方合作過程中,出現種子質量事故,根據扦樣由種子管理部門進行鑒定,確認責任方,對該責任方停止發放(取消)績效獎和其他年終獎,并追究責任方主要負責人的其他責任 (包括職務任免、職稱晉升或評聘)。
為了全面落實此項工作,通過科研院所黨委研究,可以決定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設定領導小組組長、副組長、小組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具體工作。
研究部門在新品種選育和技術研發上,依據研發規劃和進程,科學制定品種研發方案,以推動研究工作按計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種業部門在品種市場推廣上,依據市場調研情況,科學制定年度銷售計劃方案,以推動銷售工作按計劃目標順利完成。
建立定期總結交流機制,每月召開一次合作總結交流會議,分別匯報科研、良繁、市場營銷情況,分析總結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找出存在的問題,探討下一步工作目標和保證措施,以推動科研企業合作更加深入扎實的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