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建 許偉東 張如松 張金煥 葉麗香
福建省莆田市華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摸索出一套水稻—花椰菜—結球甘藍高效栽培模式,通過水旱輪作,合理安排茬口,減輕病蟲為害;采取菜地免耕方法,減少肥料流失,以保護環境。該模式延長了莆田地區出口結球甘藍的供應期,提高了復種指數和種植經濟效益,2009年667 m2產值達10 572元。

慶農65天花椰菜
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的福建省,既要應對城市的擴張、土地面積的減少,又要在擴大特色蔬菜產銷規模的基礎上,穩定糧食生產,做到糧菜生產兩不誤。福建省莆田市華林蔬菜基地有限公司通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一套水稻—花椰菜—結球甘藍糧菜輪作高效栽培模式,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2009年產值達10 572元/667 m2。現將此模式介紹如下。
水稻—花椰菜—結球甘藍周年高效栽培茬口安排見表1。

表1 水稻—花椰菜—結球甘藍周年高效栽培茬口安排
①品種選擇 選用高產、優質、矮稈、抗逆性強的品種或組合,如佳福占、汕優016等。
②種子處理 以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15℃的初日為始播期,3月20日播種。播種前對種子進行精選、曬種,然后間歇浸種催芽24~48 h,催芽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高溫破胸,32~35℃保持10 h,第二階段適溫催根長芽,24~30℃保持24 h,第三階段攤晾催芽。
③秧田選擇及整理 秧田應選擇土質疏松、地勢平坦、地下水位低、排水方便、水源清潔的地塊,并667 m2施腐熟人糞尿1 000 kg和復合肥20 kg作為基肥。采取濕法育秧,畦寬100~130 cm,溝寬30~40 cm,溝深約15 cm,要求平、直、細。
④秧田肥水管理 a.追肥。1葉包心期施尿素 2.0~2.5 kg/667 m2,2 葉包心期施尿素 2.5 kg/667 m2,移栽前 4~5 天施尿素 4~5 kg/667 m2作送嫁肥。
b.秧田水管。出葉前畦面不上水,以濕潤為主;出葉后淺水,以水調溫、調氣、調肥,促分蘗。如有拋秧,拋秧前2~3天要斷水。
⑤插秧 a.大田準備。前茬作物采收后,機耕翻埋,灌足水,使蔬菜葉、莖等充分淹沒腐化,插秧前1~2天再耕翻,耙平耙勻。
b.插秧。秧齡 20~25 天,要求淺插(2~3 cm)、穩(不浮秧)、勻(苗數均勻)、直(不斜插)。種植密度佳福占約 2 萬叢/667 m2、汕優 016 約 1.5 萬叢/667 m2。
c.追肥。以“穩頭、顧中、保尾”為原則,可少施氮肥,多施鉀肥。插秧后6~10天,667 m2施用水稻專用肥15 kg及氯化鉀12~15 kg;抽穗期可結合噴施0.2%磷酸二氫鉀液。
d.大田水管。分蘗期,應灌遮泥水,排灌結合,適時烤田,并分次輕烤。當田間總蘗數達到預期穗數的80%時開始擱烤田。孕穗期,則采用淺水勤灌、間歇交替的方法,以后水不見,淺水為宜。從抽穗至齊穗期保持淺水,后期保持濕潤狀態,收割前7天斷水,以防止脫水過早,影響灌漿結實。
e.病蟲害防治。以農業防治為主,采取水稻群體優化調控技術,增強水稻植株自身抗性。本季主要病蟲害有水稻紋枯病、水稻二化螟、水稻三化螟和稻叢卷葉螟等,可用18%殺蟲雙水劑加5%銳勁特(氟蟲腈)懸浮劑+20%井崗霉素粉劑或8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在分蘗期和破口抽穗期各噴一次,防治水稻紋枯病和水稻螟蟲。
f.收獲。成熟度達95%~100%時便可收割。
①品種選擇 選用抗病、優質、豐產、耐熱的慶農65天、農美70天等花椰菜品種。
②育苗 a.苗地整理。育苗地應與生產田隔離,選土壤肥沃、排水方便,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每667 m2撒施優質商品有機肥200 kg,硫酸鉀復合肥(N、P、K 各 15%,下同)10 kg,鈣鎂磷肥 25 kg,然后深翻20~25 cm,播前3天左右按畦面寬100 cm,畦高30 cm,畦溝寬30 cm的規格起畦及平整畦面。
b.播種。每隔3~4 cm壓1條1 cm深的條溝,然后沿溝均勻播種,粒距約3 cm。播完后覆1~1.5 cm厚的細砂(土),并淋透水,再用2層遮陽網覆蓋畦面,以后每天早晚直接在遮陽網上各淋一次水。
c.苗期管理。待70%左右種子出苗時,及時去掉覆蓋物,齊苗后控制水分,防立枯病和植株徒長。當苗具2~3片真葉時,若出現苗弱、苗小、葉色淡黃色現象,可追施尿素 2.5 kg/667 m2。4~5 片真葉時移苗定植。
d.苗期蟲害防治。苗期主要防治菜青蟲、小菜蛾、跳甲等為害,可用10%除盡(蟲螨腈)3 000倍液或15%安打(茚蟲威)4 000倍液噴霧防治。
③定植 a.定植前準備。水稻收割后,及時深翻,并結合翻地施足基肥。一般每667 m2撒施商品有機肥300 kg和鈣鎂磷肥20 kg,硫酸鉀復合肥20 kg和硼砂1 kg條施在畦中央,并按畦帶溝1.2~1.3 m作畦。低洼基地宜作成高畦,以防澇降漬。
b.定植方法及密度。選擇苗齡在25天左右的無病蟲壯苗,在午后陽光溫和時,采用雙行定植,定植密度 2 000~2 500 株/667 m2,株距為 40~50 cm。
④大田管理 a.灌溉與排水。定植后每天傍晚澆水一次,保持土壤濕潤。緩苗后,可結合淋水進行追肥。開花需要充足的水分,但在中耕及施肥時,土壤應稍干燥,以便中耕除草及肥料吸收。如降雨過多,要及時清溝排水。
b.追肥。花椰菜生長初期和抽薹期需要較多的氮素和適量的磷鉀肥;生長盛期,除施足氮肥外,還必須配合增施磷鉀肥及補充硼、鎂、錳、鉬等微量元素。第一次追肥在定植后的7~10天內進行,澆施尿素5 kg/667 m2;栽后30天中耕除草,結合培土追施硫酸鉀復合肥10 kg/667 m2;第三次追肥在栽后60天,開始現蕾前667 m2施尿素5 kg+硫酸鉀復合肥10 kg;后期配合噴藥根外噴施0.2%硼砂液1~2次。
c.遮葉。花椰菜開花期如不遮葉,則花球易發黃,商品性較差。因此在花球直徑7~8 cm時,折斷老葉把花球全部遮住。
d.病蟲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霜霉病、菌核病、黑腐病、軟腐病等。霜霉病發病初期用64%殺毒礬(噁霜·錳鋅)、58%雷多米爾(甲霜靈)或 72%克露(霜脲·錳鋅)500~600倍液噴霧。菌核病在發病初期及多雨天用50%撲海因(異菌脲)1 000倍液或50%速克靈1 500倍液噴霧。黑腐病、軟腐病在移栽成活后用80%必備 (波爾多液)500倍液或77%可殺得(氫氧化銅)500倍液或47%加瑞農 (春·王銅)800倍液噴霧。主要蟲害有蚜蟲、白粉虱、小菜蛾、斜紋夜蛾等,可用10%吡蟲啉2 500倍液或3%農不老(啶蟲脒)5 000倍液防治蚜蟲和白粉虱,選用10%除盡(溴蟲腈)3 000倍液或 15%安打(茚蟲威)4 000倍液防治小菜蛾和斜紋夜蛾。
e.收獲。采收太早花球未充分長大,產量低;太遲則花球松散,花蕾粒粗松,影響其品質和價值,故應在花球發育適當、各小花蕾尚未松開之前采收。用刀在花球基部砍下,去掉多余的外葉,套上泡沫網袋,并做好標簽后放進塑料筐,及時送進附近工廠進行預冷,并做好記錄,以便后期加工或銷售。
①品種及產地選擇 宜選擇高產、優質、抗逆性強、耐抽薹、適合秋冬季栽培的品種,如全球、超越、四季獲、冠軍等;必須選擇生態環境條件好,遠離污染源,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沃,排灌及交通方便的地塊作產地。
②育苗 育苗技術與花椰菜相同。
③定植 a.定植前準備。花椰菜收獲時,直接將菜葉砍下,只剩菜頭,待全園采收完畢后,將菜葉和菜頭隔畦移到畦溝內,溝兩頭用泥土堵住,輕鋤并平整畦面,將原來2畦并成1大畦,讓菜葉和菜頭在中間畦溝內自然腐爛。
b.定植。選擇4~5片真葉、無病蟲的壯苗,雙行定植,定植位置與原花椰菜的錯開,每667 m2定植3 800株左右,株行距為35 cm×40 cm。定植后澆定根水。種植田塊要做好標記及田間記錄,以便溯源。
c.覆地膜。定植1周后覆蓋地膜,先將地膜沿畦覆蓋上,畦溝邊用泥土蓋緊,再在甘藍苗上開洞將苗放出,用泥土將洞口蓋緊。
④大田管理 a.排灌水。緩苗后,灌水并結合追肥。多雨天氣時,要及時清溝排水,以防田間濕度過大,導致病害發生。
b.追肥。結球甘藍需肥較多,除施足基肥外,蓮座后期和結球前、中期還要重點追肥。栽后10天左右,澆施尿素10 kg/667 m2作提苗肥;蓮座初期結合中耕除草,穴施硫酸鉀復合肥15 kg/667 m2;結球前期再追施硫酸鉀復合肥25 kg/667 m2。蓮座前期應以氮肥為主,蓮座后期以氮、鉀肥為主,并結合葉面噴施磷肥,促進包球緊實。
c.病蟲害防治。本生長季主要病蟲害有黑腐病,小菜蛾、斜紋夜蛾、蚜蟲、白粉虱。防治技術與花椰菜相同。
d.收獲和貯運。當葉球達到緊實,大小和質量符合內銷或出口要求時,及時分批采收,以免葉球破裂。
水稻長期淹水種植,易感染一些隨水傳播的病害,如白葉枯病、綿腐病、菌核病等,還會使土壤生成一些還原物質,抑制稻根生長。實行水旱輪作,可大大減少這些病害和土壤還原物質的積累,有利于提高水稻產量,也可以減少蔬菜葉斑病、青枯病、冠腐病、銹病、紋枯病等土壤性病害和金龜子、金針蟲、斜紋夜蛾、地老虎等地下害蟲。
我國南方黏性土壤面積比較大,花椰菜采收后若碰到持續陰雨時,因土壤濕而黏,無法深翻耕地,將影響后一茬蔬菜的定植,導致貽誤農時。通過免耕,可以在較多的時間內平整田畦,定植結球甘藍。
在菜地種植水稻,可充分利用蔬菜田地土壤肥沃、有機質豐富的特點,減少水稻的用肥量;花椰菜采后不深耕不施基肥,可以減少肥料的用量,還可節省深耕開支。
經常耕翻會破壞土壤微生物的生態環境,影響其對肥料的分解,同時還會把表層可利用養分翻到底層,而把土壤下部不能利用的養分移到上面來,因為蔬菜生長前期不能吸收利用,其往往會隨雨水流失掉,所以采用免耕種植可以減少肥料流失,使熟化表土得到充分利用,并減少耕作對土壤結構的破壞,改善土壤團粒結構,減少水分蒸發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蓄水保墑和抗旱能力。此外,利用水旱輪作,可減輕病蟲害發生,進而減少農藥的用量,保護環境。
結球甘藍是我國冬季出口俄羅斯、蒙古國、日本等地的重要蔬菜之一,莆田市具有發展結球甘藍的區位優勢、銷售優勢。本栽培模式不但充分發揮莆田秋冬季出口結球甘藍的栽培優勢,延長結球甘藍的供應期,并通過水旱輪作,合理布局茬口,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減少肥料流失,提高蔬菜復種指數,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種植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