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兆邦,付方東,指 導:劉繼華
(1.陜西中醫學院2009級碩士研究生,陜西 咸陽712000;2.陜西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陜西 咸陽712000)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 hritis,KOA)是一種慢性骨關節疾病,多發于中老年人,它的主要病變是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繼發性的骨質增生,主要癥狀為關節痛疼、腫脹、功能障礙為主。本研究采用手法聯合玻璃酸鈉膝關節腔注射治療KOA,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全部患者來源于2010年到9月~2011年3月寶雞市解放軍陸軍第三醫院骨科門診及病房,確診并符合納入標準的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64例,所有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2例,對照組32例。治療組女18例,男14例;年齡41~69歲,平均53.53歲;體重48~75 kg,平均57.53 kg。對照組女15例,男17例;年齡40~68歲,平均54.11歲;體重45~78 kg,平均59.29 kg。2組性別、年齡、體重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醫診斷標準 采用1995年美國風濕病學會膝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1]:①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痛;②膝關節活動時有摩擦聲響;③X線片示膝關節骨端邊緣有骨贅形成;④膝關節周圍有腫脹;⑤膝關節晨僵<30 min;⑥年齡>40歲。具備①③或①②⑤或①②④⑤⑥即可診斷為OA。
1.3 中醫診斷標準 ①初起多見關節隱隱作痛,屈伸不利,輕微活動稍緩解,氣候變化加重,反復纏綿不愈。②起病隱襲,發病緩慢,多見于中老年。③局部關節可輕度腫脹,活動時關節常有喀刺聲或摩擦聲。嚴重者可見肌肉萎縮。關節畸形。④X線攝片檢查:示骨質疏松,關節面不規則,關節間隙狹窄,軟骨下骨質硬化,以及邊緣唇樣改變,骨贅形成。
1.4 納入標準 (1)自愿作為受試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著;(2)男女不限;(3)符合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診斷標準者;(3)年齡超過40歲以上者。
1.5 排除標準 (1)年齡在40歲以下或超過75歲以上的患者;(2)符合膝關節炎手術指證者;(3)近3個月內使用非甾體類消炎藥活受試近6個月內使用皮質醇及透明質酸制劑;(4)有類風濕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關節炎性疾病、急性滑膜炎、半月板損傷、韌帶損傷及其他影響下肢功能的疾病;(5)研究者認為不宜入選本試驗者。
1.6 治療方法 所有病例皆應用基礎療法,包括:減少負重、配帶護膝等護具。
1.6.1 治療組 采用玻璃酸鈉膝注射液(商品名:施沛特,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有效公司,國藥準字H10960136,規格:2 mL∶20 mg)關節內注射 患者取仰臥位,患側膝關節略屈曲,常規碘伏消毒,無菌操作下選擇髕骨內下方或外下方膝眼為進針點,進入關節腔后盡量抽干關節液,注入玻璃酸鈉注射液2 mL,拔針后,常規消毒,無菌紗布覆蓋包扎,術后被動屈伸膝關節數次,以使藥物均勻地分布在關節腔內。治療期內停用非甾體抗炎藥及其他治療,每周1次,連續5次,治療期間避免過度負重活動;手法治療:①患者仰臥位,醫生立于患者一側,先用拿法、揉法等放松膝關節周圍肌肉;②點按膝關節周圍血海、梁丘、犢鼻、內外膝眼、陽陵泉、足三里、委中等穴位;③提推髕骨,醫者雙手拇指同側與其余四指對合用力,拿捏髕骨兩側,力度以能使髕骨剛好提起為宜,沿下肢上下滑動,反復操作10次;④搖晃膝部,醫者一手托住患肢足跟輕度曲髖曲膝,另一手扶膝上,配合小腿輕柔屈伸旋轉,約1 min,最后以揉法、擦法放松膝關節。上述治療,2日治療1次,共治療5周。
1.6.2 對照組 予以單純玻璃酸鈉膝關節注射,療程同上。
1.7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建立數據庫,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等級資料采用Ridit分析。計量資料數值結果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
1.8 觀察指標 膝關節功能評分:采用國際公認的Lyshol m膝關節功能評分標準[2],對治療前及治療后5周的膝關節功能評分為療效判定依據。標明治療前及治療后五周的膝關節功能得分,分別對治療前和治療后5周的評測分數進行比較。見表1、表2。
2.1 療效標準 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 》[3]中標準制定 臨床控制:癥狀體征消失,膝關節功能恢復正常;顯效:臨床癥狀消失,關節功能基本恢復正常;有效:膝關節痛疼減輕,關節功能改善;無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幾關節功能無改善。
2.2 治療結果 見表3。

表3 2組治療結果比較
骨性關節炎已經成為全球性疾病,它的發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隨社會老齡化的加速,人群OA患病率有增加的趨勢,尤以膝關節發病率較高;骨性關節炎的發生系多種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如遺傳、年齡、炎癥)及機械性損傷造成,引起關節軟骨變性和丟失及關節邊緣和軟骨下骨骨質再生,造成結構上的破壞以及生物力學方面的紊亂[4]。針對此病理基礎,手法作用主要為可改善滑膜組織,關節周圍肌腱、肌肉、韌帶的血運,緩解痛疼,消除腫脹,松解粘連,改善關節活動,加快膝關節周圍微循環,降低關節腔內壓力,同時促進滑液向關節軟骨滲透及擴散,從而改善關節軟骨的營養及代謝,促進軟骨的再生修復。
玻璃酸鈉是關節滑液和軟骨內的重要成分,骨性關節炎時,OA患者關節滑液的玻璃酸鈉含量下降,從而失去對關節軟骨的保護及潤滑作用,通過玻璃酸鈉膝關節腔注射,提供外源性的玻璃酸鈉,可提高關節液內玻璃酸鈉的含量,幫助恢復膝關節滑液和關節組織基質流變學內環境穩定性,增強關節液的黏稠性和潤滑功能,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并促進滑膜產生玻璃酸鈉,改善滑液組織的炎癥反應,抑制免疫損害進程,減少滑膜水腫,防止軟骨破壞,緩解痛疼,改善關節功能[5]。
本臨床研究結果顯示,經過5周治療后,手法聯合玻璃酸鈉膝關節注射以及單純玻璃酸鈉膝關節注射兩種方法在改善膝關節功能和膝骨性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均有肯定的臨床效果,但手法聯合玻璃酸鈉膝關節注射治療膝骨性關節炎療效較之單純玻璃酸鈉膝關節注射療效更為顯著,手法及玻璃酸鈉膝關節腔注射兩種治療方法配合應用,可達到相互促進的作用,從而改變關節內環境,緩解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是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較為有效的治療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因為本組臨床的療效周期比較短,缺乏遠期療效的判定,還需要深層次,長時間觀察隨訪。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 .骨關節炎診治指南[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3,7(11):702~702.
[2]Tegner Y,Lyshol m J.Rating syst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knee ligament in juries[J].Clinic Orthopedic,1985,198:43~49.
[3]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4]陸裕樸,胥少汀,閣寶豐 .實用骨科學[M].3版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1438.
[5]Lussier A,Cividino AA,Mc Far Iane CA,eral.Viscosupp len entation wit h hyalans f or t he treat ment of osteoart hritis findings fro m clinical pactice in Canade[J].JRheu m,1996;23(9):157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