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麗,胡春鳳
(昆明學院 農學院,云南 昆明650214)
刺五加(Acanthopanaxsenticosus(Rup.et Maxim)Harms)又名五加參、刺拐棒、刺老牙等,屬五加科五加屬落葉灌木。因莖、枝條有刺,故被稱為刺五加。日本北海道則稱其為蝦夷五加,俄羅斯稱其為西伯利亞人參。在我國主產于黑龍江小興安嶺,在云南、吉林、遼寧,湖北、山西等省也有分布,多生長在土壤比較濕潤,腐殖質層深厚、土壤微酸性的雜木林下、林緣、高山、河邊及陰涼潮濕的地方。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夾沙土壤中生長最好。刺五加對氣候要求不嚴,喜濕耐寒耐熱,也不受雨水多少的影響。
刺五加是一種珍貴藥食兼用植物,嫩芽為高檔蔬菜,根、莖、葉均可入藥,藥效與人參相似,其多種制劑已暢銷國內外。商品剌五加主要依靠野生資源提供,但由于人們采取了掠奪式采挖,野生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現已呈零星分布,我國于1987年將其列為國家三級重點保護物種。1992年出版的《中國植物紅皮書》已把刺五加列為漸危物種。實施人工種植是保護這一漸危物種,充分發揮其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有效途徑,而要進行人工種植,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種苗繁殖。刺五加可通過種子繁殖、組織培養、扦插繁殖等繁殖方式獲得種苗,但剌五加結子較少,難以獲得種子,而且種子休眠程度高,發芽率低。采用組織培養亦存在分化頻率低,技術要求高,操作難度大的缺點。而扦插繁殖具有操作簡單、技術容易掌握、繁殖材料多等優點。因此,采用扦插繁殖是快速獲得大量刺五加苗木的有效途徑。
目前,國內外尚未大面積開展人工繁殖和栽培刺五加,國內學者對刺五加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方面研究較多,但對刺五加扦插繁殖研究起步晚。經查詢現有資料,已有人對刺五加扦插繁殖進行過試驗,但都不夠系統,特別是刺五加根的激素扦插繁殖研究尚無報道。
采用潔凈珍珠巖與沙子按1∶1比例混配做為基質,在扦插前2d用多菌靈進行插盤消毒,以8g/m2的標準配制1%的多菌靈液均勻地噴撒在插盤上,扦插前1d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噴灑基質表層濕透進一步消毒。
試驗于2011年5月進行,插條采自昆明學院白沙河校區藥圃基地生長的刺五加植株。挖取刺五加根段,剪取具有潛伏芽的部位,長度12cm,根徑粗11mm以上,每51段捆成一捆。
為了進一步了解不同激素濃度處理對刺五加根插條生根的影響,試驗使用激素為吲哚丁酸(IBA)、萘乙 酸 (NAA),處 理 濃 度 為 0.000g/L(CK),0.25g/L,0.50g/L,1.00g/L,共設10組不同濃度的吲哚丁酸與萘乙酸分別處理和混合處理刺五加插條,處理及代號見表1。每個處理51個插條,處理后隨機分成3組(每組17根)扦插。

表1 試驗處理與代號
扦插前插穗分別用不同濃度IBA溶液、NAA溶液及IBA和NAA混合液分別進行處理,IBA和NAA 及 IBA×NAA 各 設 0.00g/L 、0.25g/L、0.50g/L、1.00g/L 4種濃度梯度,插條在配制好的藥液中沾一下(5sec左右)。然后按株行距5cm×5cm的密度斜插入插盤基質內,根扦插直立插入基質中,頂端覆蓋土2~3cm厚,并注意上下端不可顛倒。插后即澆透水,在插盤上覆蓋薄膜,遮陰避免陽光直射。試驗過程中每天測量拱棚內的溫、濕度,適時澆水,并觀察插條的形態變化。
在刺五加扦插繁殖的插條生根期間,大氣中應保持較大濕度,避免水分過多散失而枯萎?;|的水分含量一般不能低于田間持水量的50%~60%,尤其在溫度較高、光照較強的情況下,若水分不足,則影響插條的成活。其次,插條生根對溫度與空氣有一定的要求。一般插條生根最適土溫為15~20℃。土壤通氣良好則有利于插條生根,基質應保持疏松、通氣和保水狀況良好。具體管理措施如下。
(1)溫濕度控制。地溫保持在18~22℃,氣溫在15~20℃,相對濕度為85%以上。
(2)通風消毒。塑料薄膜內溫度超過28℃時及時打開塑料薄膜通風,待溫度降到15℃左右再扣上塑料薄膜。到5月中旬將塑料全部揭開,6月中旬之前每隔5d噴灑1次綜合性營養液和殺菌劑。
用不同濃度的NAA、IBA溶液浸泡刺五加根插條,其扦插效果見表2。

表2 不同處理下根扦插效果
表2的結果表明:2、4、5、6、7、8、9、10處理刺五加根插條生根率分別高出清水對照10%、20%、3.3%、35%、45%、46.7%、15.5%、44%,而只有2處理生根率低于對照9.6%。由此可知,8處理生根率高于其它各處理,4、6、7、8、9、10處理的生根率比對照有明顯提高。各處理對刺五加根插條平均根長影響不明顯。5、6、7、8處理對刺五加多年生插條平均根數影響高于對照,以8處理平均根數高于其它各處理。
為了進一步確定不同處理對刺五加根插條生根率的影響,對根插條平均生根率進行多重比較(LSR法),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處理間根插條生根率多重比較的差異顯著性
表3的結果表明:不同處理對刺五加根插條平均生根率有明顯影響,處理8效果最好,但與處理7、10之間的差異未達到顯著水平,處理8、7、10、6之間的差異未達到極顯著水平,但這幾種處理極顯著高于處理4、9、2、5、1、3。因此在生產中選用處理8、7、10、6進行扦插最有利于刺五加根插條的生根。
刺五加扦插繁殖技術不但能保證在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扦插苗,而且還能保持植物本身的固有特性。插條生根成活受植物本身生物學特性、環境因素、生根處理方法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適宜地生根處理方法是扦插苗成活的關鍵因素之一。
本試驗研究了不同濃度IBA溶液、NAA溶液及IBA+NAA混合溶液對刺五加扦插生根效果的影響,結果表明:不同濃度NAA、IBA處理均可提高刺五加插條平均根數、增加插條的根數和根長,對刺五加扦插生根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可誘導刺五加根原體的形成,促進細胞分化和分裂,有利于刺五加的根生成,促進插條不定根的形成。吲哚丁酸的處理效果好于萘乙酸,激素IBA 0.125g/L+NAA 0.125g/L混合液浸泡插穗的處理在根插穗進行的扦插試驗中,刺五加的生根率較高,其生根率可達86.7%,平均根長4.2cm,平均根數位13.1條,生根率、平均根長、平均根數都高于其他處理,為較適宜的激素處理組合,有推廣應用價值,能進一步拓寬刺五加扦插繁殖材料來源。
[1]趙淑蘭,沈育杰.刺五加綠枝扦插繁殖研究[J].特產研究,2003(3):1~2.
[2]張美萍,于立河.刺五加秋季扦插繁殖技術試驗[J].園藝園林科學,2004(3):202~203.
[3]陳彩杰,馬文麗,樸楚炳.刺五加硬枝扦插技術[J].延邊大學學報,2003(12):250~253.
[4]宋安詳,賀吉華,池玉喜,等.刺五加繁殖技術及栽培利用[J].吉林林業科技,2003(12):58~59.
[5]馬冬君.刺五加的開發利用與栽培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5(5):56~57.
[6]武志剛,孫利國.刺五加生物學特性及人工種植調查報告[J].農林科技,2009(5):76.
[7]祝 寧,王義弘.刺五加生殖生態學的研究(Ⅲ).根分布、能量分配及干擾對無性系小株發生的影響[J].東北林業大學學報,1993,21(9):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