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林
(測試技術服務分公司第六大隊,黑龍江 大慶 163114)
目前,聚合物驅油技術是各大油田在三次采油中采取的一項重要方法。它是利用可溶性聚合物在水中溶解后,形成高粘度水溶液,降低巖層中油滴的表面張力,最終提高水驅效率。但由于聚合物粘度高、分子量大,在油管中流速較慢,且易沉淀,在水井測試時常用的投撈器改在注聚井中便會產生一些問題。
2011年3月,吉林扶余油田采油二廠決定對西區六口水井進行注聚試驗,設計要求將注水層位堵塞器撈空,死層不動,注聚一段時間后再將死層撈空,注水層堵死,接著注入聚合物,以達到全井注聚的目的。六口井的具體情況如下表:

表1 西區六口注聚井情況
在對六口井的投撈測試過程中,我們發現隨著注聚時間的延長,投撈難度不斷加大,經常出現投撈器下入困難、坐不上層位、撈不到堵塞器或堵塞器投不嚴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施工進程。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就目前的測試工藝、結合聚合物溶液的物理性質進行了細致分析,總結出以下幾點可能性因素:
1 聚合物在堵塞器上部沉積結垢,導致投撈器撈不到堵塞器
目前測試工藝是將投撈器(以雙投撈為例)下致測試層位以下,上提刮開投撈器的打撈爪,再下放致層位,利用投撈器導向爪在通過配水器導向槽時的導向作用,使得投撈器坐入測試通道,打撈爪抓住堵塞器然后上提。這時堵塞器連同打撈爪會在下部磁鐵的作用下吸入打撈倉內,再下放投撈器使得投送爪上的儀器坐入配水器偏孔內,完成一次投撈工作。
但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高、分子量大,其中還伴有并未完全溶解的塊狀聚合物,長時間注聚后,聚合物會在堵塞器上部慢慢沉積結垢,導致投撈器打撈爪無法坐入堵塞器打撈桿,也就無法撈出堵塞器。
2 投撈器在聚合物溶液中下放速度過慢,導致堵塞器坐不嚴層位
由于聚合物溶液的粘度較大,投撈器在其中運動所受的阻力也較大,導致投撈器在下放的過程中沒有足夠的向下的沖力,使得堵塞器無法完全坐入到配水器偏孔內,鎖輪無法張開卡住堵塞器,造成堵塞器坐不嚴層位。
3 聚合物在層位及配水器偏孔內沉積,堵塞測試通道
長時間注聚后,聚合物在層位和配水器偏孔內慢慢沉積結垢,尤其是吸水不好的層位,沉積速度更快,堵塞了測試通道,使得堵塞器無法完全坐入到配水器偏孔內,造成投撈失敗。
4 聚合物在配水器導向槽沉積,造成投撈器坐不上層位
聚合物在配水器導向槽內的沉積會破壞投撈器導向爪的導向作用,致使投撈器坐不上層位,出現滑層現象。
結合現場經驗,我們將導致投撈失敗的原因主要歸結為以下兩點:首先,聚合物溶液的粘稠度導致投撈器起下速度過慢,沒有足夠的沖擊力其次,聚合物在層位的沉積導致投撈器某個部件失靈,最終導致投撈失敗
1 改在清水中測試
既然聚合物溶液的粘稠度嚴重影響了投撈器的起下速度,導致其沒有足夠的沖擊力起下投撈,但在清水中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在測試時與注聚站協商改注清水,并加大注水量對層位進行沖刷,盡量去除聚合物的沉積,然后在清水中進行投撈,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前后對比成果表:

表2 注水測試前后對比效果
從表中可以看出,注水測試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仍有部分層位結垢嚴重,無法成功投撈,于是我們采取了進一步措施。
2 利用自制層位除垢器并改進投撈工具與方法
2.1 利用自制層位除垢器對投不嚴層位進行除垢,去除配水器偏孔中的沉積物質,除垢器如圖:

圖1 配水器偏孔除垢器
2.2 在投撈器上部安裝小振蕩器,小振蕩器上安裝加重桿。投儀器時先將投撈器坐于層位上,慢慢上提鋼絲使振蕩器打開致最大程度,然后迅速下放,利用振蕩器的“錘擊”作用將堵塞器砸嚴。如圖:

圖2 安裝振蕩器的投撈器
2.3 對于配水器導向槽結垢嚴重導致投撈器滑層的層位,可在加大注水量沖刷的同時用下部帶雙導向塊的投撈器在層位出多起下幾次,利用導向塊和水流的雙重沖擊將結垢去除,使投撈器恢復效用后再進行投撈。
綜合利用以上幾種方法,我們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有層位均能成功投撈,并得到了采油二廠的認可。以下是最終測試成果表:

表3 綜合應用測試后效果表
1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高、分子量大,嚴重阻礙了投撈器的起下速度,可以改在清水中測試。
2 聚合物沉積較快,尤其是其中未完全溶解的塊狀聚合物,導致投撈器部件失靈,要清除沉積物以后再進行投撈。
3 本方法適用于其它所有注聚井,并可根據現場情況做適當改進,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1]劉旭陽. 改進注聚井壓裂解堵工藝的實踐和認識, 2009.
[2 ]潘恒民. 注聚井堵塞類型及措施效果,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