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圣雪 鄭偉波
(中國海洋大學,山東 青島 266100)
針對滸苔的聲學特性以及其所處觀測環境,采用聲納對沉降滸苔進行探測、獲取滸苔分布數據,相比傳統手段有著相當的優勢。本文對聲納探測滸苔分布的技術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實驗結果分析其可行性及應用前景。為及時有效的應對滸苔爆發,需要對滸苔分布進行有效的監測。目前,對于漂浮在水面的滸苔,已經有了衛星、航拍、水面艦船監測等諸多手段,在時效性及可靠性上都能令人滿意。但對于所觀測到的滸苔,其分布厚度究竟如何?目前尚無高校的探測手段;而對于水下的滸苔,尚無有效的監測方法,基本沒有辦法對其進行跟蹤。本文探討并試圖解決此問題。
滸苔(Entermorpha prolifera),屬綠藻門石莼目石莼科植物。主要生長在潮間帶,在我國野生藻類中存量豐富,尤其在東南沿海一帶分布廣泛。滸苔常見于淺海水域,但在淡水中也可生長。
滸苔屬速生藻類,在適宜水溫、光照條件下,生長、繁殖十分迅速,單日凈重增加率能夠達到15%。爆發增殖的滸苔可在短時間內覆蓋大片海域,形成與赤潮相似的"綠潮"。
滸苔的爆發性生長,乃至形成綠潮,是近年來逐漸收到關注的新問題。與廣為人知的赤潮不同,綠潮本身對所爆發水域并無大的直接破壞;事實上,形成綠潮的緣管滸苔對形成赤潮的赤潮異灣藻還有強烈的抑制作用。滸苔爆發對環境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破壞水體生態平衡 滸苔爆發、直至形成綠潮后,本身對覆蓋水域水質并無直接影響。但大量的滸苔在生長過程中,會大量消耗水體養分;并且形成片漂浮的滸苔會形成遮蔽效應,阻礙海中其它浮游藻類的生長;
*影響海岸景觀 大量聚集的滸苔,不僅會覆蓋沿海海面,還會隨海潮上岸堆積,腐爛后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嚴重影響沿岸的濱海景觀;
*引發次生生態災難 滸苔生命周期約15~30天。由于滸苔粗蛋白含量約13.2%,聚集的滸苔死亡后,容易發生腐爛。由于滸苔爆發數量巨大,此過程會消耗水體氧氣、并釋放有毒物質,對沿岸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破壞;
*破壞沿海養殖業 滸苔在生長周期中,常常發生沉降,從而將上述負面作用帶入下層水體,造成沿海水下養殖生物、特別是貝類的大量死亡。
滸苔是一種漂浮藻類,在生長成熟期一般都漂浮于海面。對于漂浮于海面的滸苔,由于景象十分“壯觀”,且嚴重影響海岸景觀及水面運動項目的進行(如青島奧帆賽),近期引起了極大關注,其危害性無需贅言。但對于存在于海面以下的沉降滸苔,目前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在滸苔藻體細胞內,有一體積約占細胞體積50%的空泡;滸苔主要依靠改變空泡體積,來調整自身在水體中的分布。根據對滸苔生長史的研究,滸苔在生長初期,合子具有負趨光性,或由配子直接進行單性生長,其生長地點一般位于淺海海床,滸苔多以假根依附于海底礁石上。在生長成熟后,假根消失,滸苔即變為漂浮狀態,直至生長周期結束而老化、死亡,最終沉入海中。
處于生長初期的滸苔雖然位于海底,但形體尚小,且處于正常生長期,并不會造成生態災害。在滸苔大量爆發性生長、聚集于海面時,則能夠觀測到相當數量的旺盛滸苔發生沉降,并大量聚集于海底。目前,對于滸苔沉降的具體原因,尚未有定論;分析可能與滸苔大量聚集、消耗水面養分,造成部分滸苔生命活動受抑制有一定關系。
傳統觀點認為,作為可被海洋生物食用的藻類,懸浮于海底水層的滸苔,可以作為海生生物、特別是貝類的食物。但近期在青島海岸線進行的抽樣觀測,卻發現在海岸沿線的水下,可見大量沉降滸苔;層疊的滸苔覆蓋在沿岸海底,引起了養殖貝類(鮑魚、扇貝等)的成批死亡。究其原因,在于滸苔的大量反常繁殖,造成沉海滸苔數量隨之暴增,數量巨大的沉降滸苔耗盡了水層氧氣(沉降滸苔光合作用微弱,釋放氧氣尚不足以支持自身需求),超過了底層水體的承載能力,最終形成生態災害。
沉降滸苔與漂浮滸苔一樣,最終都會進入消亡分解期。由于沉降滸苔在海面上無法觀測,有造成突發性生態災害的可能。近幾年來,青島及周邊海域多次發生養殖貝類和海洋生物成批死亡的案例;聯系到這些年來滸苔災害從無到有、由輕至重的發展態勢,這些沒有明顯肇因的生態災害,很可能就是沉降滸苔的腐爛分解造成。
總之,滸苔爆發時,漂浮滸苔和沉降滸苔都會形成相當程度的生態災害。由于沉降滸苔發生相對隱蔽,監測控制難度更大,所以其造成的災害更加難以遏制。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財務管理實現轉型發展,朝著管理會計方向轉變,同時便于提高工作的信息化、數據化和專業化。從數據的搜集、利用、處理和分析構建新型財務管理模式,實現了管理效果的提升。
如前所述,滸苔的爆發,其危害是巨大的。為了能及早發現滸苔爆發的跡象,在出現滸苔爆發、或綠潮征兆時,能夠及時進行監控并指揮清除,乃至對綠潮進行系統研究,以期從根本上找到應對策略,這些工作的進行都有賴于對滸苔及時、準確的監測。
作為一種新近受到關注的自然災害,目前對藻類爆發災害的監控,多使用應用于其他目的的、較為成熟的觀測方式。目前使用較成熟的檢測手段主要有:
衛星圖像判別 采用衛星傳回的海面圖像進行分析,對于綠潮區域可見明顯的綠色斑塊。但衛星受限于海域氣候狀況,在多云天氣基本上失去作用;
航空遙感 派出飛行器攜帶相關設備進行探查,或直接使用肉眼觀察。該方法受天候影響較小,但對大片海域的綠潮進行持續監測,費效比很低;而且由于航空遙感的不連續掃描特性,很難對綠潮的分布、規模等做出精確估計。
海面監測 主要依靠船只搜索觀測。該方法成本較低,但受限于海況,海清惡劣時無法使用;且船只機動能力也不強,導致觀測時效性較差。
水下監測派出潛水員或ROV觀察水下藻類分布狀況。該方法效率很低,只能用于特定水域的點觀測。
目前,針對滸苔等藻類爆發性災害的監測手段,主要是衛星照片、航拍、水面監測等。這些手段只能監測海面漂浮的滸苔。而如果使用潛水員下水探測,雖然所得信息翔實、可靠,但效率很低,且代價高昂。滸苔的爆發,往往在夏季6至9月份。此時正值夏季多風期,海水能見度較低;使用傳統檢測手段,包括潛水員與ROV,都很難得知沉降滸苔的分布狀況。監測手段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沉降滸苔的生態危害。
聲納是利用聲信號在水下的優良傳播特性,進行目標探測的一種水聲設備。要使用聲納探測滸苔,首先要對滸苔的水聲特性進行研究。
水體中的滸苔,不論漂浮還是沉降狀態,都不是密實、均一的結構體。故對于滸苔聲學特性進行分析時,不能簡單的將其視為一種材料,而應以實驗為基準。
滸苔在水中呈懸浮狀態時,所在水體的聲阻抗和純水體不同,但差值應屬有限,造成聲波在滸苔與水體分界面上部分反射,部分穿透;且由于含滸苔水體的內在不均勻性,造成反射波的雜亂,在聲納上很難得到清晰的回波。
圖示設備即為滸苔探測試驗管。該設備可以模擬滸苔的漂浮和沉降狀態,使用示波器配合聲納,可以完成 探測海底沉降滸苔和 聲納測定漂浮滸苔厚度 兩項試驗。
將濕潤的滸苔裝入魚線材質的網兜內,加配重放置在水池底部,利用滸苔本身的浮力特性,可以控制網兜中滸苔的懸浮形態。改變滸苔富集密度和厚度,使用可變頻聲納探頭,在不同頻段對滸苔進行掃描。
考慮到滸苔在海底的富集程度可能有相當大的差異,實驗取定若干組厚度值,使用不同頻率超聲對其進行測定。
首先記錄無滸苔分布時的聲納回波狀況。當聲納工作頻率200KHz、靈敏度為6時,可以觀測到清晰的水底回波。而當頻率更換為50MHz時,由于回波干擾較嚴重,則觀察不到明顯回波。根據對滸苔升學特性的分析,可以認為50KHz超聲不適合探測淺水區的滸苔分布。
當投放10cm厚的沉降滸苔后,聲納回波發生了變化,在相同頻率、靈敏度下不再能檢測到水底回波。提高靈敏度后,在靈敏度10時開始出現水底回波,11時開始出現滸苔回波;當靈敏度16時,可以觀測到明顯的滸苔回波。值得注意的是滸苔的回波并不是窄帶,而是在分界線下有連續的中等回波強度區,這一反射特性,對于通過屏幕顯示判定海底狀況很有幫助。
投放20cm厚沉降滸苔的結果,與前述有所不同。在靈敏度11時出現滸苔回波,但水底回波直到靈敏度13時才出現;靈敏度17時回波穩定,此時滸苔回波的強度超過了水底回波。出現這樣的回波,與滸苔吸收聲波、產生對水底的遮蔽有關。
通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聲納對水底滸苔的探測效果是較好的。在200KHz工作頻率下,聲納對海底的滸苔分布探測的靈敏度較高,海底分布少量滸苔即可從顯示變化上檢出;且隨著滸苔分布密度的增加,聲納回波也相應發生變化,從而為定量分析海底滸苔分布狀況提供了較好的分析依據。
測量漂浮滸苔的厚度,是依據滸苔在水中的聲反射原理,使用水下垂直于海面的聲納探頭向上探測,從而根據潔凈水體-含漂浮滸苔水體反射面及海面反射面之間的差值,得到漂浮滸苔的厚度。實際操作中,還可以用實測的聲納探頭距海面深度代替海面反射測量值,從而得到更精確的結果。
使用直徑約12cm的有機玻璃圓管,底部垂直向上放置聲納探頭,注水后,投入滸苔,即可模擬滸苔漂浮于海面的狀態,可以使用聲納自水下對其厚度進行測量。由于給定厚度的滸苔漂浮狀態唯一,故只對不同設定厚度的滸苔,用不同頻率進行測試。
四、結論與探討
本文所探討的兩種基于聲納的滸苔監測方法,設備復雜度低、操作簡單,具有較強實用性,可以迅速應用于海洋綠潮災害的監測與防控,具備較高實用價值。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發展簡便易用的水下超聲監測裝置,用于目的更廣泛的水下監測任務,以覆蓋ROV、潛水員等光學探測技術的盲區。
在方法的可靠性方面,目前尚待解決的,主要是淤泥質海底的探測問題。由于淤泥的聲反射特性與沉降滸苔相似,可能會對滸苔監測產生一定干擾。雖然目前滸苔危害海域主要為礁石、沙質海床,但這一問題仍然需要足夠的重視。
此外,利用聲納探測的方法,還可以用于海面漂浮滸苔的厚度監測,可以快速得知漂浮滸苔的準確厚度,為準確統計災害嚴重程度、定量安排清除提供決策依據。
[1]徐大倫,黃曉春,楊文鴿,吳丹,曹衛慶.滸苔營養成分分析[J].浙江海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12 318-320.
[2]王曉坤,馬家海,葉道才,陳孝德.滸苔生活史的初步研究[J].海洋通報 2007.10 112-115.
[3]許妍,董雙林,于曉明.緣管滸苔對赤潮異灣藻的克生效應 [J].生態學報2005.10 2681-2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