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炯
(浙江省寧波慈溪市文化館,浙江 寧波慈溪 315300)
農民工階層作為我國社會的重要生產和政治力量,既是我國無產階級的一個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又是推動我國工業化進程以及城市化進程的組成力量。依照人力資本投資理論:唯有推動勞動力的素質提高才能帶動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目前,農民工儼然已是城市的一部分,只有保障農民工文化權益,才能全面提高整個階層的精神生活水平。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我黨首次使用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鮮明提出了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以及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戰略任務。尊重和保障農民工的基本文化權益,不僅能夠顯著提高國民素質,而且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城鄉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有助于在實踐中增強政府對農民工文化生活的關注,為政府部門解決農民工問題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加強農民工對公共文化服務的享有度,豐富農民工的業余生活,保障農民工的文化權益,從而提高整個階層的文化素質,保證社會的穩定。
據國家統計局監測調查結果顯示,全國農民工總數2011年已達到2.4億人,比上年增長4.4%。而新生代農民工占到了全部外出農民工總數的近60%,已成為農民工的主體。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素質整體較高、思想活躍、接受新事物能力強,但是農民工文化素質以及接受技能培訓的比例整體仍顯偏低。
從調查結果顯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低學歷者)由2001年的85%下降至現如今的70%,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較高學歷者)所占比重由2001年的15%上升至現如今的20%,農民工總體文化程度偏低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僅從技能培訓狀況上看,曾經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人群占全體農民工總數的30%左右,未曾接受過專業的技能培訓的人群占全體農民工總數的70%。究其原因,一方面,相對滯后發展的農村教育直接影響著農民工教育培訓的起點,由于農村大多數學生缺乏接受初中和高中階段教育的積極性,大量輟學,25歲及25歲以下的農民工,初中畢業以下學歷的占三成以上;另一方面,他們所從事的大多是低技術含量的行業,使其不太重視文化知識和職業技能。
隨著新一代80后90后農民工逐漸成為主流,農民工文化素質以及接受技能培訓的比例整體比第一代農民工要高很多。根據最近的調查問卷統計顯示:高中以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被調查者53%,雖說比例有了顯著的提高,但農民工整體文化素質仍舊不容樂觀,提高文化素質,加強專業技能培訓仍需加強。提高農民工文化素質以及專業技能仍然是我國現如今刻不容緩的一個大問題。
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依舊極度的貧乏,其主要的休閑方式依舊為看電視、睡覺等,幾乎沒有其他的健康娛樂活動。最近的調查顯示:如今農民工作之余休息時間的主要是睡覺、上網、聊天或打電話等;還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在休息時間閑逛、下棋,打撲克,麻將等;僅有極個別農民工會利用休息時間充實自己,大部分的用人單位對于農民工的基本精神文化權益都基本忽視,農民工在工作之余缺乏豐富的文化生活填補空虛的精神需求。
為了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得到進一步的保障,使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充實豐富,2011年,由文化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指出:到2015年,我國將形成相對完善的“政府指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機制,建立相對穩定的農民工文化經費保障機制,農民工文化服務將切實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民工文化經費保障機制,是我國進一步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表現,這是我國第一次對農民工文化建設進行全面的部署。表達出我國對待農民工文化權益的重視,加強農民工對我國的公共文化服務的享有度,使得農民工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從而提高了整個階層的文化素質,更加促進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為了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滿足農民工在工作之余空虛的精神需求,浙江省慈溪市早在2004年就提出把村落文化宮創建的成功經驗運用到企業文化建設上來,將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企業文化建設范疇作為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的設施,然而方太集團更是全面打造了“六大陣地”,投入大量資金建起了網吧、圖書室、瑜伽房、健身房、乒乓球室、燈光球場等等,盡一切可能讓員工在工余時間充分享受文化權益。但僅僅這樣做還遠遠不夠。在“十二五”期間,慈溪市將力爭組織引進高水平體育賽事30場以上、高水準文藝演出150場以上,每年送電影下鄉高達4000場,送演出下鄉達到1000場,送各類講座、展覽等下鄉100場。并且委托專業社會機構管理公共文體場館設施。為社會基層、為低收入群體和特殊群眾提供更多免費或低價的文化服務,慈溪市作為一個典型代表,全國以慈溪為例,繼續建立并且努力發展全國范圍內的文娛場所,提供比如臺球、棋牌、乒乓球、KTV等等農民工喜愛的活動場所以及相關設施,讓全國的農民工在有精神文化需求時能夠有"家"可去。并且鼓勵全國農民工組建屬于自己的各種文藝小組,幫助農民工排演屬于自己的文藝演出,在積極培養農民工進行文藝表演的積極性。“旭日陽剛”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對"旭日陽剛"進行宣傳,鼓勵全國的農民工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自己創作表演屬于自己的節目,抒發自己的情感,為文化建設添磚加瓦。
長期以來,對農民工的差別待遇一直存在,雖然在我國已經廢止了歧視性的政策和規定,但歧視觀念早已潛移默化。假如在觀念上對農民工的歧視不真正消除,即使相繼出臺實施對保障農民工權利有利的新法,有關部門也可能認為這些是我黨對于農民工施與的恩惠。因此,專門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隊伍應運而生。工會是工人階級利益的代表者,決定了其理應成為農民工權益的維護者。故此,為了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工會成為了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的“先頭兵”。工會出面與社會保障部門交涉,要求加強維護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在社會各界的積極合作與鼓勵下,農民工文化權益已經得到了極大地保障。一旦發生了諸如侵犯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的問題,全國現有專門提供法律援助的律師隊伍幫助農民工更好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社會做到公平公正,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極大地改善。如今政府公共文化職能的在不斷的完善,文化消費供求渠道也正在努力的恢復暢通,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已經基本得到了較為有效地保障。
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有效保障,不僅能夠實現廣大農民工的切身利益,還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要做到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就是要做到既加強農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質與技術,又要向農民工開放更多的文化娛樂設施或降低有償文化服務的門檻,在不久的將來,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將得到更好的保障。
[1] 《慈溪市文化發展“十二五”規劃》
[2] 保障農民工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文化權益[J].決策探索,2011(19).
[3] 鄒農儉.江蘇沿江農民工現狀調查報告[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