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吉福 李 馨 孫 鵬
(1、黑龍江省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化研究所,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4;2、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1)
在媒體上傳的沸沸揚揚的2011年5月初,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延陵鎮大呂村的40多畝瓜地里,許多西瓜還沒有成熟就裂開了,讓首次種瓜的劉明鎖夫婦損失慘重。專家調查后認為,“瓜裂裂”現象和超劑量使用西甜瓜膨大增甜劑有關。此后一個多月,“瓜裂裂”事件讓許多百姓談瓜色變,擔心過量使用的膨大劑會危害食用者健康,不少地方出現了賣瓜難現象。這是典型的人們對農產品安全產生了不安全感。
隨著三農政策的實施,更多的農民愿意回到田間地頭,從事農業生產,農產品的開發也有了豐富的貨源。然而隨著利益的驅使,使得許多農產品加工后出現了生產領域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問題主要出在兩個方面,一是農作物在種植期間,為了提高產量投入化肥、農藥等,而畜產品則在喂養期間,投入沒達標的飼料、添加劑等催生素來增收。雖然這些手段能令現代的農業生產增產,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是這種措施,當一味追求利益而法制觀念淡薄的人員采用后,很容易產生不合格的農產品,加工后其質量堪憂。結果就出現,產量越多負面效果也越多。近年來,對農產品加工后產品的抽檢結果顯示出來,很多地區的農村使用化肥的量每畝超標了30%以上,不合理的亂用,會導致有的有害物質在土地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都不能降解。例如有的偏遠地區,其農民還在繼續使用國家很早之前就已經禁用的甲胺磷、雙氟磷、氟乙酰胺、鹽酸克倫特羅等農藥、獸藥。有的種植戶,只考慮經濟便宜、效果好等因素,使用六六六等農藥,卻根本不去考慮其危害性。這類現象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因此其農產品的質量會存在嚴重的不合格現象。
除了生產期間導致產品不合格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關于農產品的市場管理也比較混亂、監管不嚴。染色饅頭、染色綠豆煮不爛等食品安全問題近幾年頻現,食品添加劑、增白劑亂用,十多年前的放心豬肉,現在人們還是對此不放心,注水肉市場常見。據相關部門對農貿市場的檢查發現,各個城市的農貿市場都或明或暗的存在著銷售明令禁止的有毒農藥、獸藥等現象,如毒鼠強禁售多年,還是可以被農民買到。
針對前面的各種現象,確保農產品的安全,要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從多個方面著手管理。首先,健全體制、制定相關法規,對違紀要嚴處不怠,其次對農產品生產戶進行告誡和引導,杜絕源頭,最后對市場流體加強管理,根據法規進行嚴厲處罰。
食品安全問題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建立相關的法制、法規是很有必要的。前幾年農產品價格低,利潤比較少,很少有人會想到為了利潤去生產偽略假冒的農產品。如前幾年雞蛋才0.2元至0.25元一枚的價格,而現今雞蛋漲至1.0元至1.1元一枚的價格。于是就有人打起了雞蛋的注意,出現了橡皮雞蛋。在山東驚現橡皮雞蛋,買來雞蛋砸開后發現蛋清凝固,蛋黃煮熟后則變成了超有彈性珠橡皮雞蛋。其危害卻十分嚴重,有研究稱長期食用橡皮雞蛋會讓人變癡呆。那么如何制造假雞蛋呢?假雞蛋即人造雞蛋,是用化工原料人工合成的雞蛋。假雞蛋蛋清蛋黃的成分與真雞蛋截然不同。人造雞蛋的蛋殼是用碳酸鈣做的,蛋黃和蛋清則是用海藻酸鈉、明礬、明膠、食用氯化鈣加水、色素等制成。由于人造雞蛋中的主要成分是明礬、明膠等添加劑、輔助劑,這些對人體沒什么好處,營養與真雞蛋相比不可同日而語。這些人造蛋廠家都是地下工廠,很難說這些工廠用些什么原料。因此,假雞蛋的安全性無法保證。有實驗說人造雞蛋沒營養,長期食用會造成大腦記憶力衰退、癡呆等癥狀。識別假雞蛋的方法有哪些呢?首先看顏色。假雞蛋蛋殼的顏色比真雞蛋亮一些,但不太明顯,要仔細觀察才能看出來。其次嘗口感。假雞蛋煮熟后嚼在嘴里有點像橡皮,沒蛋味。還可以聞味道。用鼻子細細聞,真雞蛋會有隱隱的腥味;如果聞不出來,可將雞蛋帶殼煮熟后剝皮燒灼,真雞蛋會發出毛發燒焦時的焦臭味,假雞蛋不會;或將雞蛋炒熟,一般來說比煮的或者做湯更能發揮雞蛋的香味,假雞蛋沒有雞蛋的香味。另外假雞蛋沒氣室。通常情況下,真雞蛋的一頭有個小小的氣室,假雞蛋沒有這個氣室。購買時搖晃雞蛋。假雞蛋搖晃起來內部有晃動感,而真雞蛋沒有。即使真雞蛋過期散黃了也會有晃動感,但如果一個蛋有晃動感而打開來又沒有散黃就有問題了。還可以通過輕輕敲擊雞蛋來辨別,真雞蛋發出的聲音較脆,假雞蛋聲音較悶。假雞蛋危害極其大,因此國家對于這些農產品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可遵循操作的法律規定,比如農產品加工后產品生產質量標準、食品安全法規等,將原來那種不合時宜的體制、法規進行修正,使其具有可行性,有法可依切實能行。農產品加工后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高低,體現了社會的進步,體現了政治制度,也標志社會質量和生活質量,同時,生活水準的提高它標志著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程度,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標準。
最后執法力度加強、管理跟上。盡管農產品加工后產品及其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解決需要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做執法依據,但目前更重要是政府部門的管理和執法力度。管理好質量安全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政府重要工作和職責、也是一個國家政府對經濟管理駕駛能力、管理力度和政策的具體體現。只有嚴查嚴管,排除地方保護,讓危害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農產品加工后產品和食品拒之市場門外,對不法商販繩之以法,使之傾家蕩產,才能根除農產品加工后產品及其食品質量安全隱患的危害。
[1] WEI Hai-long,Wu Xue-qian,Fu Lizhong,Wu Qing-qi,Li Hai-bo發展無公害食用菌的制約因素及對策[A].2004中國食用菌產業協調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4.
[2] WAN Xue-dao FENG Zhong-ke.我國農業和農村信息化發展現狀與展望[A].中國農業信息科技創新與學科發展大會論文匯編[C],2007.
[3] 任愛勝,秦富,王秀東,胡源遠,王軍.“十一五”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的條件和趨勢分析[A].“全球農業科技與發展評估”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
[4] 任愛勝,胡志全,王軍,胡源遠.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的成就、經驗與問題[A].“全球農業科技與發展評估”國際會議論文集[C],2005.
[5] 劉雙,姜巖.淺析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的現狀[A].新規劃·新視野·新發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下)[C],2011.
[6] 竇艷芬,姜巖,苗強.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態度和消費行為分析—基于天津消費者的調查統計[A].新規劃·新視野·新發展—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優秀論文集《天津學術文庫》(下)[C],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