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濤
(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 廈門 361000)
通過現場走訪調查得知,該路段通車已有十余年,2005年前交通量較大,后修建了東部快速干線,分流了一部分車輛,緩解了公路的交通壓力,但轉移的車輛大多為過路貨車及長途汽車,沿線村鎮車輛仍以公路為主要進出通道。現鎮區內路段已拓寬至六車道。路面基本為水泥混凝土面層,通車十多年后,水泥路面破損較嚴重,路況較差。
公路路面結構層主要分三種類型,原路面結構層如下所示:

?
K0+000~K4+000段路面結構 K7+700~K27+200段路面結構
路面破損狀況評定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范》(JTJ073.1-2001)中規定,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損狀況采用路面狀況指數(PCI)和斷板率(DBL)兩個指標進行評定。
本項目調查采用斷板率(DBL)和路面狀況指數(PCI)兩個指標分別評價各路段路面損壞狀況,以最不利評價結果作為該路段的路面破損狀況評價等級。
路面破損狀況分為五個等級,各個等級的路面狀況指數和斷板率的評價標準按表1進行。

表1 路面破損狀況等級評定標準
按照《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JTGD40-2002)要求,本次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傳荷能力和承載能力調查采用DYnatest8000型落錘式彎沉儀(FWD,FallingWeightDeflectometer)。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類型主要有四類15種,分別是水泥混凝土面層斷裂類(包括縱向裂縫、橫斜向裂縫、角隅,交叉裂縫或斷裂板);水泥混凝土面層豎向位移類(沉陷、脹起);水泥混凝土面層接縫類(包括填料破壞、縱縫張開、唧泥脫空、錯臺、接縫碎裂、拱起);水泥混凝土面層表面類(包括磨損和露骨、紋網裂和起皮、活性集料引起得網裂、坑洞),每種類型又按破壞程度分為輕微、中等、嚴重三個等級。結合該段水泥混凝土路面現狀調查,提出對主要的八種病害類型要進行處理,各種類型病害具體處理方法如下:
2.1.1裂縫處理方案
當混凝土面板上僅出現一至二條縱向、橫向或斜向裂縫,路基與基層情況良好的路段,可采用灌漿技術處理。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縫形式多樣,處治時應根據裂縫的具體情況采用相應的技術措施。
A.寬度在3mm以下的非擴展性裂縫,用低粘性瀝青材料灌注,如為擴展性裂縫,則沿裂縫鑿槽,注入灌縫材料。
B.對于局部性裂縫,且裂縫寬度大于3mm時,可用低粘性瀝青與細砂攪拌均勻后直接灌注。
C.對于貫穿全厚的裂縫,則應采用條帶罩面法進行處治,具體做法如下:
①順裂縫兩側各15cm,鋸兩條深7cm的橫縫。
②兩鋸縫內側鑿除7cm。
③沿裂縫兩側20cm,每隔50cm鉆直徑為1cm,深為7cm的鈀釘孔。
④吹刷干凈后,均勻涂刷水泥漿。
⑤將鈀釘孔填滿沙漿后,把去污銹后的鈀釘插入孔內安裝。
⑥澆筑快硬混凝土,及時振搗密實,并抹平。
2.1.2換板方案
當路面板被裂縫分割成四塊以上,或水泥板的彎沉值大于60(0.01mm)的板應當將該破損板整塊挖除,處治好基層后澆筑新的混凝土板塊。重新澆筑的混凝土強度不小于舊混凝土的強度。板厚與原面板厚度一致。當原路面基層穩定性差、強度不夠時,應將基層徹底挖除,符合最小機械施工長度時,回填水泥穩定級配碎石;否則采用C20貧混凝土回填。板角斷裂等破損采用局部修補方式,即對板角斷裂的部分鑿除成正方形或矩形,在原板壁上加裝傳力桿后,在鑿除位置澆筑混凝土,其具體施工要點如下:
A.板塊破碎、鑿除。先用鑿子在破碎板塊的邊角位置破出臨空面(缺口),用風鉆或鉆子成孔,再打入鋼楔子,將板塊破開,需利用的板塊應基本破為方形,尺寸不大于40×40cm。
B.基底清理。破碎板塊清運后,原路面基層松散、濕軟時,應將其徹底挖除,小范圍的用C20貧混凝土回填,大范圍的用5%的水泥穩定級配碎石材料修補。修補后的基層頂面標高按保證澆筑的面板厚度控制,表面應平整并滿足路拱要求,其相鄰的完好板塊的基層存在問題時,應將路槽掏挖5~10cm寬,并用混凝土進行修補。
C.混凝土拌和與運輸。建議采用早強混凝土修補破碎塊板,其材料配合比應通過試驗確定。投料拌和順序為:石子-水泥-外摻劑-砂-干拌30s-加水-濕拌60s至90s。拌和后混凝土坍落度應不大于1cm,其它指標滿足普通混凝土要求,拌合后的混合料應在30min內運輸至工地使用。
D.混凝土澆筑。澆筑前應在原板保留部分的壁面上均勻涂刷粘結劑,以增強新舊板塊的結合,其鄰板塊壁上應涂刷瀝青或其它隔離劑。混凝土從拌和至澆筑成型、抹面完成時間應不超過1h。
E.接縫設置。橫向縮縫采用假縫,每5m設置一道縮縫,一般應與原路面橫縫對齊,新澆筑的混凝土與舊板塊在縱向的接合處應設成工作縫。橫向兩塊板同時澆筑時應設縱向縮縫。橋涵兩端及原脹縫位置,均應設置脹縫。新換板塊必須設置傳力桿和拉桿。
F.養生。混凝土抹面完成后不遲于1h必須采用適當方法進行養生。養生時間應以新澆筑的混凝土板達到設計強度的80%為準。養生方法及養生時間可參照早強劑型號說明并依試件試驗情況而定。一般溫度、濕度均較適宜情況下,1~2d可開放交通。
G.如果路床軟弱強度不夠,采用級配碎石或水泥穩定碎石進行換填。
由于基層或土基強度、剛度不足,造成混凝土板下沉或由于板的膨脹變形造成板塊拱起屬于此病害,拱起的板塊應先按照養護規范要求將其應力釋放,然后采用水泥壓漿穩板方法。面板下沉的采用深層灌漿處治,灌漿孔深度要穿透經過穩定的基層,且鉆入土基的深度不得大于7cm。
2.3.1接縫填縫料損壞
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填縫料失效、未填、填法不當或縱縫張開病害的處理辦法:挖除原縫中的失效填料和雜物,用高壓鼓風機吹干凈,然后用瀝青灌縫,要灌實、灌滿。
2.3.2縱向接縫張開
A.縱向接縫開口寬度在15mm以下時采用低粘性瀝青填縫。
B.縱向接縫開口寬度在15mm以上時采用瀝青砂填縫。
2.3.3唧泥和板底脫空
根據《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中改建路面設計FWD檢測脫空建議,本次脫空檢測認為接縫彎沉差大于0.06mm,或接縫處彎沉大于0.20mm即認為該接縫處板角可能存在脫空,施工時以此作為板塊脫空的控制標準。當接縫處平均彎沉大于0.20mm小于0.40mm,則對該路段板進行淺層壓漿。當接縫處平均彎沉大于0.40mm小于0.60mm,則對該路段板進行深層壓漿,加固路床。
當裂縫板塊及破損的板塊沉陷量不大,且其板塊尺寸較大時,板底脫空應進行壓漿處理,充填混凝土板底的脫空部分,使其為混凝土板提供均勻支撐。如果破損后沉陷量較大或板塊尺寸較小時,則不宜采用灌漿處理板底脫空問題,而應當將破碎板全部挖除后重新澆筑新面板。另外,一些看來既沒有破損又沒有裂縫的板塊,其底仍有可能存在脫空,亦應該確定下來,進行壓漿處理,嚴重的采用破板新建處理。
唧泥病害處理措施與板底脫空處理一致,均采用穩板壓漿方法處理,壓漿處理后應及時灌縫。
2.3.4錯臺
錯臺的處治方法有磨平法和填補法兩種,本項目全部采用磨平法,從錯臺最高點開始磨平至相鄰兩塊板齊平為止,并進行此處填縫料的養護。
2.3.5接縫碎裂
在破碎部位外緣,應切割成規則圖形,其周圍切割面應垂直于板面,底面宜為平面,然后清孔,采用瀝青砂填補。
2.3.6拱起
拱起的板塊應先按照養護規范要求將其應力釋放,然后采用水泥壓漿穩板方法處理。
對于表面起皮、漏骨、剝落、麻面的病害,由于病害對整個路面結構承載力和行車舒適性影響很小,可不予以處理。
瀝青混凝土加鋪層設計即設計瀝青加鋪層厚度,厚度由行車荷載和防反射裂縫兩個因素控制。由于水泥混凝土面板本身強度較高,將其做為基層,在其上再加鋪瀝青混凝土這種路面結構,強度一般沒問題,關鍵是防止反射裂縫的產生。防止反射裂縫的措施可通過改善瀝青罩面層性能、設置中間夾層來實現。
本次設計提出了四個防止反射裂縫的方案:①聚酯玻纖布+熱瀝青封層;②橡膠瀝青應力吸收層+玻纖格柵;③高粘度瀝青封層+聚酯長絲單面燒毛土工布;④Strata應力吸收層。
在混凝土板加鋪后,瀝青混合料因其承受荷載、溫度應力最大,又直接暴露在空氣中,所以必須選擇抗車轍、抗裂縫、抗磨耗能力強及穩定、耐久、密水、粗糙抗滑的瀝青混合料類型。其加鋪層厚度的確定,除改善路面結構承載能力和抵抗混凝土板反射裂縫外,還應考慮加鋪層施工難易程度和經濟性等。而反射裂縫的處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瀝青加鋪設計的關鍵和難點,實踐證明,瀝青加鋪后產生反射裂縫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只能在混凝土板病害處治較好的基礎上,采用優質瀝青混合料,并從加鋪層結構設計中采取一定的反裂措施,以減少和延緩反射裂縫的產生。目前,主要的防治措施有:①在瀝青加鋪層上鋸切橫縫;②采用厚加鋪層;③加鋪裂縫緩解層;④設置各種夾層。本工程采用瀝青碎石及聚酯玻纖布+熱瀝青封層作為抗反射裂縫的主要措施。
3.2.1上面層
目前高速公路瀝青路面抗滑層混合料技術比較成熟的級配類型為AC、SMA、OGFC等類型,還有一種新興的路面材料橡膠瀝青ARAC,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提出了AC、SMA、OGFC及AR-AC四種路面結構方案進行比較,決定取舍的依據主要在于投資費用和施工的難易性。SMA、OGFC混合料工程投資相對較高,綜合性能最優,施工備料及攤鋪壓實質量要求最為嚴格;AR-AC效果等同于SMA,價格較SMA便宜,但施工控制難度大,需要專用的機械設備及專業技術人員現場指導,目前國內尚沒有統一的技術標準;AC混合料綜合性能適中,根據地區特點對其級配進行適當改進后基本能夠滿足使用要求,工程投資費用適中,石料備料及施工難度相對較小,積累的工程應用經驗最為豐富,是我國最為傳統的瀝青混合料。從本項目實際需要和綜合各方面工程條件考慮,本項目路面上面層全線擬采用AC-13C改性瀝青混合料。
3.2.2中面層
為了抵抗行車荷載的垂直壓應力在中面層產生較大的壓縮變形,要求中面層應有較高的強度和良好的抗永久變形能力,同時具有良好的抗滲水能力和耐久性。綜合考慮工程投資和施工難易性等因素,本項目中面層全線擬采用AC-20C型改性瀝青混合料,平交口添加0.3%的抗車轍劑。
3.2.3下面層
在荷載作用下受重復拉應力作用下,下面層應具有一定的抗重復疲勞和抵抗疲勞開裂的能力。同時,為了抵抗舊水泥混凝土板接(裂)縫在下面層層底形成應力集中而造成的反射裂縫,須有一定的骨架結構形成足夠的強度和一定的空隙率釋放集中應力、延緩反射裂縫的擴展。綜合考慮,本項目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罩面瀝青下面層擬采用ATB-25瀝青碎石,新建半剛性基層瀝青路面下面層采用AC-25。

表2 路面加鋪方案經濟指標表
根據舊水泥混凝土路面的驗算結果,加鋪兩層瀝青混凝土就可以滿足設計要求,結合本工程的特點,提出了AC、SMA、OGFC及AR-AC四種路面結構方案進行比較,各方案詳見表2。
本方案以17cm作為瀝青加鋪一般控制厚度,可以滿足今后15年的使用要求,并且有足夠的安全儲備,采用瀝青碎石和聚酯玻纖布作為抗反射裂縫的雙重保障,可有效減緩舊砼板的反射裂縫的產生,該路面結構施工難度小,在國內應用廣泛,有成熟的應用經驗,是比較可靠的加鋪結構。
對舊混凝土面板的各種病害需要進行處理,對原有混凝土板上的板縫,除凈板縫里面的雜物外,應用純瀝青填封。
面層采用具有高含量粗集料、高礦粉、較大瀝青用量、骨架密實結構,有良好的高溫抗車轍、低溫抗開裂、抗滑、密水性及耐久性的改性AC-13C瀝青混合料。
根據對加鋪罩面層受力分析,面層3~8cm剪應力最大,且隨著軸載增加,剪應力作用深度增加;表面層以下4~9cm溫度最高;底面層主要作用是抗剪切變形和車轍;所以中面層是最易發生嚴重車轍和剪切變形的層位。中面層選用SBS改性瀝青AC-20C,平交口中面層添加0.3%的抗車轍劑。
反射裂縫主要是荷載型和溫度型反射裂縫,由于本路段過境重車、超載車占較多,且舊路面板的橫縫沒有設傳力桿,路面板整體性差,路面傳荷能力差,板縫彎沉差、板邊彎沉大,所以荷載型反射裂縫是主要問題。舊水泥板上灑鋪熱瀝青封層,然后滿鋪聚酯玻纖布。
瀝青路面的水損害是瀝青路面破壞的主要問題,應采用如下措施減少水損害:1)加強瀝青封層設計、施工;2)采用摻加劑提高集料與瀝青的粘結性,要求提高到5級;3)改善路面結構內部的排水、防水功能,設置邊部排水設施;4)加強瀝青砼密實度、空隙率的控制要求:
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鋪瀝青罩面在全國舊路改造中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有些地方改造后的道路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損壞,該門技術有待于建設工作者認真對待、進一步深入試驗研究。對舊水泥混凝土病害的處理和防止反射裂縫產生的處理,設計、試驗研究、施工應高度重視、精心設計、認真施工,嚴格控制各項技術指標,為我國城市改造、美化環境作出貢獻。
[1]JTJ073.1-200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養護技術規范[S].
[2]JT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設計規范[S].
[3]JTGD50-2006.公路瀝青路面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