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婷 韓穎
(黑龍江建筑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就業為導向,培養生產、服務第一線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技術人才已成為各地職業院校的共識。溫家寶總理曾強調職業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國家要把發展職業教育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來抓,要理順職業教育管理機制,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學校興辦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可見,我國職業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人才培養向市場需求靠攏,教學內容向崗位能力看齊。企業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結合目前的國情和企業的實際,認真研究企業人力資源的類別、特征、影響,不僅有利于企業的發展,還能促進個體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有利于和諧社會的建設,同時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現代企業的人才觀各具特色。微軟選拔人才特別注重人品、智慧、團隊精神、激情。IBM用人標準有三點:必勝的決心、又快又好的執行能力、團隊精神。諾基亞考察人才分為硬件和軟件系統兩方面,所謂硬件系統包括專業水平、業務水平和技術背景,軟件系統包括溝通能力、創新能力及靈活性等。摩托羅拉強調遠見卓識、創造力、行動力、果斷、道德。我國電子百強第一名的聯想集團公司總裁柳傳志在談到人才時,認為現代企業需要的人才應具備三個條件:做人要正;胸有大志,有極強的進取心;有才能。通用電氣海鷹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人在談到選拔人才時認為,除了看學生的學業是否優秀外,還要看學生是否擁有“speed”(講速度)、simplify(管理作風簡潔化)和 self-canfidente(自信)的“3s”素質,此外綜合考核的部分還包括是否有遠見、誠信及團隊精神等。
高等院校為社會經濟建設培養人才,就必須清楚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從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這一國情出發,大力培養文化程度高、工作技能強的生產型人才,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們也應注意到,企業有時單靠提高生產能力并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有時需要根據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大膽創新,設計新的奇特創意的產品,開拓新的發展道路。所以,高校在大力培養生產型人才的同時,也要研究創意型人才的培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人才培養結構矛盾的問題,促進企業和高校雙贏發展。
3.1 高校應高度重視提高大學生品德素質
品德素質的含義很廣,它包括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等,一個人不論從事什么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知識和才能,但是有了知識和才能之后干好事還是壞事,這并不取決于知識和才能本身,而取決于思想道德標準和價值取向。因此,品德素質對成才起著保證和定向的作用。
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主陣地的高等學校,應把思想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放在首位,不斷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教育。要把政治思想、道德素質與專業素質培養有機結合起來,克服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
3.2 高校應根據社會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高校從創造知識的角度引導著變化的潮流,而從培養人才的角度看,卻滯后于社會變化對人才的需求,這使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高等教育,根據社會需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
應從狹窄的專業教育轉向綜合素質教育。我國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受傳統計劃經濟的影響,形成了一種狹隘的專業對口觀念,大學教育過分專門化,專業面狹窄,知識面不寬,畢業生學科綜合能力差,適應能力、創造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不強,往往需要在實踐中鞏固、領會和理解所學過的知識,在求知的道路上呈現出迂回前行的狀態。因此,高校應調整專業設置,在大學專業培養上向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方向轉軌,加大了專業調整的力度。在縱向上應加深專業教育的深度,由以專業理論和知識的積累為中心轉向既注重積累又注重專業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訓練兩個中心;在知識積累上更注重“學習”本身的學習,不僅授學生以“魚”,而且授之以“漁”,增強學生獲取知識的主動性,進而增強對社會的適應力。在橫向上,拓展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的內容,把相關學科、新興學科、傳統文化和藝術素養納入教育體系,以開闊學生的學術視野,加深思想底蘊,以迎接現代社會對人才綜合素質的要求。
4.1 樹立創業人才培養新觀念
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是:通過對創業教育理念、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教學運行和管理機制、教學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構建起有利于培養學生首創、冒險精神、創業和獨立工作能力以及技術、社交和管理技能的開放式全程化的創業教育體系,為社會培養大批具有開創性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4.2 以學生為本
樹立“以學生為本”,注重基礎知識、創業意識、創新精神、創業能力及綜合素質協調發展的教育理念。廣義上講,創業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開創性人才,除了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創業意識和技能的培養,因此,要優化課程體系、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通過企業家的言傳身教、學生的創業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創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4.3 建立以學生創業實踐為驅動的自主學習模式
傳統教育模式中,大多假定學校具備完整的專業知識體系,學生在事先給定的課程體系下先學書本知識,再參加實踐,就造成了學生學習書本知識時缺乏方向,只能被動接受;而通過實踐發現自己的不足時又沒有機會學習了,學習效果十分有限。建立完善的貫穿大學四年教育始終的創業實踐教學體系和相對完備的選修課程體系,學生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業實踐以發現自身知識的不足,在導師的精心指導下自主選擇選修課程,以實現以創業實踐為驅動的自主學習模式。
結語
高職教育應當樹立“雙重服務”的質量觀,即既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學生提高綜合素質服務;又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為地方現代化建設服務。而且,只有同時樹立“合格+特色”的質量觀,才能實現高等教育質量的多樣化。高職教育發展觀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全面發展質量觀,包括人才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質量兩個互有聯系的部分。人才質量是教育質量的核心。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最終取決于市場。總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其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制約因素多,但當前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思路已進一步明確,即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校企合作的道路,社會、行業、企業與學校聯合起來共同培養人才,這也是高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也是高職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教育要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就必須以就業為導向,堅持全方位的校企合作,確保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1]朱媛玲.高等學校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2007(9).
[2]羅月領,汪宜丹.基于創新的高校創業教育模式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0(9).
[3]陳健.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J].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