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琳 (武漢市第十一醫院急診科,湖北 武漢 430015)
影響急診老年患者心肺復蘇成功的相關因素
楊 琳 (武漢市第十一醫院急診科,湖北 武漢 430015)
目的 探討影響急診老年患者心肺復蘇(CPR)成功的相關因素。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該院急診科行心肺復蘇的148例老年患者資料,按照心肺復蘇成功與否,將其分為心肺復蘇成功組與失敗組,比較兩組之間CPR開始時間、發病地點、病因、復蘇藥物、電擊除顫、氣管插管等相關因素的差別。結果 148例老年心肺復蘇患者,23例復蘇成功,125例失敗,復蘇成功率15.5%。兩組之間CPR開始時間(從心搏驟停至CPR開始時間)、發病地點、腎上腺素用量、病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性別、胺碘酮用量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急診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較低,普及全社會急救意識、盡早識別心搏驟停、及早CPR、及早氣管插管和及早電擊復律等,是提高急診老年患者CPR成功的關鍵。
心肺復蘇;急診
心臟呼吸驟停是急診科常遇到的危急情況,及時有效的心肺復蘇(CPR)對于挽救患者生命具有極其重要意義。老年人作為一類特殊人群,由于各器官代償功能減退,且常合并多種慢性疾病,給CPR增加了更多的難度。如何提高急診老年人CPR的成功率是急診醫師重要關注的問題。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我院急診科CPR老年患者資料,旨在探討影響急診老年人CPR成功的相關因素,總結有益經驗,以便提高急診老年人CPR的成功率。
回顧性分析我院急診科2006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CPR 148例患者病歷資料,男107例,女41例,年齡60~82〔平均(68.13±10.59)〕歲。入選標準:年齡≥60歲;在院外或急診窗口發生呼吸心搏驟停進行CPR搶救后轉入急診監護室繼續CPR搶救;在急診觀察病房住院期間發生呼吸心跳停搏而進行CPR。排除標準:院外發生呼吸心搏驟停明確>30 min,患者家屬不同意CPR,CPR過程中家屬不愿意氣管插管、電擊除顫、深靜脈穿刺,CPR過程中家屬放棄繼續治療,院前和院內已出現不可逆的死亡體征如尸斑、尸僵。
1.2.1 心臟驟停診斷標準 ①突然意識喪失或抽搐;②心音及大動脈搏動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⑤心電顯示心跳停止(包括室顫、無脈搏性心動過速、心室停頓和無脈搏電活動)。
1.2.2 分組標準 CPR成功標準:意識恢復,心電圖顯示心跳恢復、節律規則,出現自主呼吸,周圍動脈搏動可觸及,顏面部、口唇指甲顏色由青紫轉為紅潤,心臟在自主心律或起搏心律下能維持血壓≥90/60 mmHg或平均動脈壓≥60 mmHg,瞳孔由大變小、有眼球活動、睫毛反射和對光反射出現。終止復蘇標準:經采用各種措施搶救治療60 min后仍無自主循環出現,則終止復蘇。按照上訴CPR成功標準,將入選對象分為CPR成功組和失敗組,記錄兩組入選患者相關資料。
1.2.3 復蘇方法 參照國際CPR 2005指南〔1〕,運用徒手胸外心臟按壓、盡早電擊除顫、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抗心律失常等方法;頭部低溫、脫水、納洛酮等腦復蘇法。CPR開始10 min后再考慮用碳酸氫鈉;同時治療原發病。所有患者均予心電、血氧飽和度監測。凡經正規CPR持續60 min以上,仍無自主循環則終止CPR。復蘇成功后根據病情、病因進一步進行高級復蘇及生命支持等相應治療。
148例老年CPR患者,23例復蘇成功,125例失敗,復蘇成功率15.5%。兩組在搶救地點、搶救時間、搶救半徑、除顫、氣管插管、病因方面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性別、胺碘酮用量方面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因素比較(n±s)

表1 兩組相關因素比較(n±s)
指標 成功組(n=23)失敗組(n=125)t或χ2值P 值15 49 5.358 0.019院外 8 76 CPR開始時間 ≤5 min 17 54 7.342 0.006>5 min 6 71 CPR開始時間(min) 7.32±1.65 12.54±2.71 5.691 0.017除顫 是 14 49 3.731 0.045否9 76腎上腺素 ≤5 mg 18 32 24.081<0.001>5 mg 5 93腎上腺素用量(mg) 3.14±0.81 5.35±1.34 4.121 0.021胺碘酮用量(mg) 917.52±71.32 920.59±68.33 1.230 0.570氣管插管 是 11 34 3.906 0.045否12 91心源性疾病 是 13 37 6.294 0.017否10 88性別 男 17 90 0.035 0.851女6 35搶救半徑 ≤6 m 17 32 20.474<0.001搶救地點 院內>6 m 6 93
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盡管CPR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但目前我國整體復蘇水平仍然較低??赡芘c老年人器官功能退化、代償功能差,對藥物反應敏感性差等有關,Herlitz等〔2〕研究表明高齡是影響CPR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總結急診老年患者CPR經驗具有重要意義。
有研究顯示在院內或監護病房發生的呼吸心跳停止的緊急復蘇成功率達50%以上〔2〕。院內復蘇一般均由急診科醫務人員實施。因此,加強急救知識宣傳及CPR知識的指導,提高全社會急救意識,使現場每一位目擊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對患者心臟驟停實施CPR,具有重要意義。心搏驟停10 s患者出現意識喪失,驟停1 min自主呼吸逐漸停止,3 min開始出現腦水腫,6 min出現不可逆腦損害。有研究顯示,4 min內進行復蘇可能有50%的患者被救活;4~6 min開始復蘇者,10%可以救活;超過6 min者存活率僅4%;10 min以上開始復蘇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因此,CPR的關鍵時期應在心搏驟停4~6 min以內。辛正宏等〔3〕研究顯示呼吸心跳停止后立即CPR其成功率達82.3%。資料顯示,早期、有效的CPR是成功復蘇的關鍵,復蘇開始的時間越早,復蘇的成功率越高〔1〕。隨著時間的延長,復蘇的成功率逐漸降低,存活率也越低〔4〕。老年急診患者搶救半徑>6 m CPR成功率分別明顯低于搶救半徑<6 m,也表明欲提高急診CPR成功率,必須縮短急救半徑和急救反應時間。
國際指南推薦的復蘇藥物仍以腎上腺素為首選〔4〕,但對于CPR中腎上腺素的使用劑量,目前仍存較大爭議。CPR時使用腎上腺素可增加冠狀動脈的血流量,增強心血管緊張度,改變自主循環恢復。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減退、藥物代謝慢、機體在缺氧后對藥物的反應敏感性差,臨床工作中腎上腺素有大劑量使用趨勢,然而大劑量腎上腺素的蓄積可能會使心內膜下血管收縮,惡化血流動力學,增加心肌耗氧,加重心肌缺血,增加心功能不全的發生率,引起心律失常,增加病死率〔5〕。因此,建議CPR時盡量減少腎上腺素的應用劑量。
病因分析中發現,老年人多數合并有嚴重的基礎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是主要病因,也是影響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從資料中看出,心血管疾病仍是導致心跳呼吸驟停的重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心肌梗死和終末期心衰,其中大部分患者因室顫和心源性休克而導致心跳驟停,在發現室顫后立即行電除顫,為挽救患者的生命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非心源性疾病多為腦血管疾病,最多是高血壓腦出血,生命中樞受影響,長時間處于昏迷狀態,易繼發呼吸道感染及營養不良。
早期除顫也是患者心搏驟停后存活的關鍵,心搏驟停最常見的初始心率是室顫,電擊除顫是治療室顫最有效的手段,除顫成功率隨時間的延長而明顯降低,若不及時有效終止室顫,患者可在數分鐘內轉變為心室停頓等更加難治的心律失?!?〕。未除顫多在胸外心臟按壓一段時間心臟不復跳時才給予藥物,治療常常被延遲。由此表明,早期除顫有提高復蘇成功率的作用,特別是對心肌梗死的室顫,電擊除顫可有效恢復自主心律。
大量臨床經驗表明,急診搶救過程中,及時有效的氣管插管可以明顯提高病人的存活率,早期氣管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通暢,病人的病死率明顯下降〔7〕。老年患者常存在氣道不暢、誤吸、大量痰液、中樞性呼吸功能障礙等情況,若不及時氣管插管,會導致各臟器缺氧水腫,從而失去救治機會〔8〕。
綜上所述,急診老年患者CPR成功率較低,急診老年患者CPR成功率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提高全社會急救意識、及早CPR、盡早電除顫、及早氣管插管仍是急診老年患者CPR成功的關鍵,對于提高CPR的成功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1 ECC Committee,Subcommittees and Task Forces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5;112(24):Ⅳ1-203.
2 Herlitz J,Bang A,Gunnarsson J,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to hospital discharge among patients hospitalized alive after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i:change in outcome over 20 years in the community of Goteborg,Sweden〔J〕.Heart,2003;89(1):25-30.
3 辛正宏,梅 林.238例心肺復蘇影響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2011;32(6):880-4.
4 Herlitz J,Bang A,Alsen B,et al.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among patients suffering f rom in hospit al cardiac arrest in relat ion t o the interval betw een collapse and start of CPR〔J〕.Resuscitation,2002;53(1):21-7.
5 Han K,Cao W,Che J,et al.First line chemotherapy with weekly docetaxel and cisplati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advanced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ulticenter phase II study〔J〕.J Thorac Oncol,2009;4(4):512-7.
6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lnterna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Guidelines 2000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Circulation,2000;102(8):1358-70.
7 陳德俊,陳尊發,陳木有,等.早期氣管插管在心肺復蘇中的應用〔J〕. 廣東醫學,2003;1424(10):1117-8.
8 秦海萍,章之川.急診老年人心肺復蘇的特點及成功相關因素研究〔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19(7):1175-6.
R541
〕 A
〕 1005-9202(2012)22-4883-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2.22.013
楊 琳(1970-),女,主治醫師,主要從事急診內科疾病的臨床診治研究。
〔2012-04-01收稿 2012-08-09修回〕
(編輯 袁左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