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業,熊又喜,熊建軍,萬 俊
(鄂州市血吸蟲病防治所,湖北 鄂州 436000)
鄂州市人民洲2007年至2011年人、畜血吸蟲感染情況觀察
廖世業,熊又喜,熊建軍,萬 俊
(鄂州市血吸蟲病防治所,湖北 鄂州 436000)
目的:觀察近年來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情況,對防治策略進行評價。方法:收集2007年至2011年人、畜血吸蟲感染情況進行分析和比較。結果: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率在2008年達到最高峰,分別為0.31%和6.22%,在2009年以后,則呈明顯下降趨勢。結論:鄂州市人民洲2007年以來血吸蟲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治理,實施的綜合治理防治策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血吸蟲病;感染率;觀察
人民洲為長江沖積性沙洲,屬鄂州市華容區段店鎮和黃岡市團風縣所共有,為湖沼型洲灘亞型血吸蟲病流行區,洲內現有易感釘螺面積276600m2。人民洲疫區范圍涉段店鎮中灣、中咀、羅湖和張灣四個疫區行政村,疫區居民1.04萬人。洲內居民以種植油菜等早熟農作物為主,疫區居民因生產、生活接觸疫水頻繁,大量牛、羊散放于洲內,人畜感染嚴重。在我國,實施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防治策略已取得明顯成效[1],為有效控制血吸蟲病疫情,自2006年底起在人民洲強化了以控制傳染源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先后實施了環境改造工程滅螺和動物傳染源管制。為客觀評價綜合治理措施效果,對2007年至2011年人民洲疫區人、畜血吸蟲感染率進行了調查、分析。現報道如下。
2007年至2009年疫情數據來源于鄂州市血吸蟲病防治所法定傳染病年度統計報表,2010年、2011年疫情數據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中血吸蟲病防治信息管理子系統。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學研究方法,數據處理采用Excel2007軟件。
2.1 2007年至2011年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情況調查結果
2007年至2011年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情況調查結果見表1。

表1 人民洲2007年至2011年人畜血吸蟲感染調查結果
2.2 2007年至2011年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變化
2007至2011年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率變化見圖1。

圖1 2007年至2011年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率變化
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的人畜共患病,牛是血吸蟲病的主要傳染源,在血吸蟲病傳播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2]。特別是在丘陵型農村疫區,實行的是小塊分割承包耕種模式,再加上受低丘崗地、無機耕道路等條件的制約,使得畜力的使用在所難免,人、畜因生產、生活接觸疫水無可回避。在這種情況下,根據血吸蟲病傳播的環節實行綜合治理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通過連續5年的觀察,鄂州市人民洲人、畜血吸蟲感染率在2008年分別為0.31%和6.22%,均達到最高峰,在2009年以后,則呈下降趨勢,其中人群血吸蟲感染率走勢較為平穩,家畜感染率變化明顯。經過調查結果進行分析,2007年因查病人群中涵蓋了較多的非血吸蟲病流行小組居民,人群查病數目大,致使人群感染率在2008年顯得不降反升;2008年加大了耕牛查病覆蓋面,查出了較多病牛,使家畜感染率數值達到高峰。在鄂州市人民洲2007年秋季實施環境改造工程滅螺后,有效控制了陽性釘螺面積[3],勢必會使人畜感染機率得到一定的下降,2008年加大病牛處置力度,實施荒地禁牧與感染季節限畜的防治策略,也降低了人畜血吸蟲感染率[4]。
上述文獻[4]報道與此次自2009年起人畜感染率均呈明顯下降的調查結果相符,表明鄂州市人民洲自2007年以來血吸蟲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治理,實施的綜合治理防治策略取得了明顯成效。
[1]陳紅根,曾小軍,熊繼杰,等.鄱陽湖區以傳染源控制為主的血吸蟲病綜合防治策略研究[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9,21(4):243-249.
[2]郝陽,吳小華,鄭杰,等.2007年全國血吸蟲病通報[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08,20(6):401-404.
[3]劉紅勝,廖世業,陳新苗,等.鄂州市段店鎮環境改造工程滅螺前后螺情對比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09,4(8):附頁3.
[4]劉紅勝,廖世業,陳新苗,等.鄂州市人民洲控制家畜防治血吸蟲病效果[J].中國血吸蟲病防治雜志,2010,22(3):299-300.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01
2012-06-26
湖北省衛生廳血防科研聯合攻關項目(XF06A03)
廖世業(1973-),男,湖北鄂州人,副主任技師,主要研究方向:寄生蟲病檢驗和控制。
R383.24
A
1673-1409(2012)10-R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