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鵬
(公安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氯胺酮麻醉復合骶管麻醉在小兒尿道下裂手術中的應用
劉 鵬
(公安縣人民醫院麻醉科, 湖北 公安 434300)
目的:比較氯胺酮麻醉復合骶管麻醉與單純氯胺酮麻醉在小兒尿道下裂手術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尿道下裂患兒60例,隨機分為兩組,氯胺酮麻醉組(對照組)和復合骶管麻醉組(觀察組),每組各30例。記錄氯胺酮術中總用量、術后清醒時間、術中、復蘇期不良反應例數。結果:觀察組在氯胺酮總用量、術后清醒時間、術中、復蘇期不良反應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氯胺酮麻醉復合骶管麻醉應用于小兒尿道下裂手術臨床效果確切,蘇醒時間短,不良反應少,是一種較理想的麻醉方法。
氯胺酮;骶管麻醉;小兒尿道下裂成形術
小兒尿道下裂手術麻醉可選用多種方法。我們近年來采用氯胺酮靜脈麻醉復合骶管阻滯和單純氯胺酮靜脈麻醉,比較觀察后認為前者有明顯優越性。現報道如下。
1.1對象
選擇行尿道下裂手術患兒60例,全部為男性,ASAI~II級,年齡1~6歲。體質量10~25kg。隨機分為靜脈麻醉復合骶管阻滯組(觀察組)和單純靜脈麻醉組(對照組),每組各30例。兩組患兒年齡、體質量、手術與麻醉時間和ASA分級等一般情況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術前常規禁食6~8h,禁飲4h。所有患兒麻醉前30min肌肉注射阿托品0.02mg/kg、苯巴比妥5mg/kg。在病房建立靜脈通道,入手術室后常規吸氧,監測心電圖、血壓、心率、呼吸、血氧飽和度,心前區放置聽診器監測心音及呼吸音。觀察組常規靜脈注射氯胺酮2mg/kg,待患兒入睡后,取側臥位,常規消毒鋪巾,用7號針作骶管穿刺,穿刺成功,回抽無血、無腦脊液后即緩慢注入1%利多卡因2~4ml,觀察3~5min無不良反應后緩慢注入0.25%羅哌卡因1ml/kg行單次骶管麻醉。以肛門松弛為起效標志,骶管麻醉起效后行手術。對照組術前2min靜脈注射氯胺酮2mg/kg后即開始手術。兩組術中如發現患兒有明顯體動,則靜脈追加氯胺酮1mg/kg維持麻醉。術畢上導尿管,清理口鼻分泌物,手術時間45~70min。待患兒自主睜眼或呼之能應,生命體征平穩后送回病房。
監測項目:分別觀察記錄兩組患兒氯胺酮最終使用量、術后清醒時間以及術中、復蘇期出現不良反應的病例數。
1.3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氯胺酮用量小,術后清醒時間短,術中及復蘇期不良反應例數少(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氯胺酮最終劑量、術后清醒時間、術中、復蘇期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小兒尿道下裂成形術是一種刺激較大的精細手術,而且手術時間較長。單純采用氯胺酮靜脈麻醉,雖然麻醉深度能滿足手術的要求,可以重復用藥,但小兒脂溶性較高,對麻醉藥品的耐受量因而變大,這就導致氯胺酮的使用劑量容易過大[1]。且這類手術時間較長,造成了氯胺酮用量更加偏大,常常出現呼吸節律不均,導致低氧血癥的發生,而且鎮痛不全,無肌肉松弛作用。麻醉后分泌物增多,患兒常常有譫妄、狂躁、不自主肢體動等并發癥,其惡心、嘔吐發生率也較高[2]。本研究應用骶管麻醉復合氯胺酮可明顯克服以上缺點,氯胺酮總劑量明顯減小,術后清醒快,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
小兒骶管結構清晰,操作簡單,成功率高,效果確切,且小兒骶管容量較小,注入少量局部麻醉藥便可沿硬膜外腔擴散,阻滯平面可達T6[3],能很好滿足尿道下裂手術的麻醉需要。同時,應用長效局麻藥羅哌卡因,有利于減輕患兒手術后傷口疼痛及導尿管刺激尿道引起的不適。在本研究中,小劑量應用氯胺酮可解決小兒不合作導致的骶管穿刺困難,同時減少了患兒的心理創傷。
總之,氯胺酮全麻復合骶管麻醉在小兒尿道下裂手術中的應用,明顯減少了氯胺酮的用量,患兒術后清醒快,術中、復蘇期不良反應少,術后鎮痛時間延長,臨床效果顯著優于單純氯胺酮全麻,是一種較理想的麻醉方法。
[1]鄭浪高,黎濁鶯. 骶管麻醉聯合氯胺酮應用于小兒腹股溝斜疝手術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1,8(4):161-162.
[2]田波. 套管針連續骶管麻醉復合異丙酚用于小兒尿道下裂手術的應用[J]. 第四軍醫大學學報,2008,29(16):1531.
[3]莊心良,曾國明,陳伯鑾 . 現代麻醉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81-382.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11
2012-08-25
劉鵬(1970-),男,湖北公安人,主治醫師,主要從事臨床麻醉工作。
R614.2;R726.1
A
1673-1409(2012)10-R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