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湖北 荊州 434000)
健康教育在門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
張曉琴
(長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湖北 荊州 434000)
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提高門診優質護理服務中的作用。方法:將在門診就診的300名內科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150名,對照組給予傳統的門診服務,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系統的、個性化的健康教育。結果:觀察組健康教育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患者滿意度明顯提升。結論:門診實施健康教育可延伸門診無縫隙服務的范圍與服務時間,靈活應用;滿足了患者對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促進了患者自我管理、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
健康教育;無縫隙服務;延伸;自我護理
門診是醫院的窗口,門診工作的好壞是衡量一個醫院管理水平的標志之一,它不僅關系到醫院的社會形象,也影響到醫院在人民群眾中的聲譽[1-2]。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患者需要而賦予護理工作的重要職責。我院將健康教育融入到門診優質護理中,使優質護理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使患者帶著滿意入院,帶著滿意出院,用健康教育知識指導患者生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伸了服務范圍與時間,提高了服務效果。
2011年1月至8月,我院門診開展優質護理,實施全程無縫隙服務。1月至5月我們改變了門診的服務觀念,調整了工作模式,改進了排班模式,實施彈性排班,護士工作實施責任到人,包區域、包診室服務。護理的內容主要為引導服務、分診服務、陪檢、陪送服務、咨詢解答服務等。要求在各項服務范圍內環環相扣,無縫隙服務。6月至8月,我們增加健康教育內容,將健康教育融入到無縫隙服務中,加大了服務的力度。以2個月來掛號為單數的患者150名,作為觀察組,男86例,女64例,年齡13~86(42.3±10.2)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0例,初中、高中/中專58例,大專及以上82例。掛號為雙數的患者150名,作為對照組,男84例,女76例,年齡22-85(40.1±11.3)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18例,初中、高中/中專52例,大專以上80例。
2.1護士健康教育知識培訓
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愿地改變不良的健康行為和影響教育的相關因素,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提高生活質量。掌握健康教育的核心問題是促使個體或群體改變不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組織行為的改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知識的需求日益增加,通過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們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依從性,遵從醫囑,主動配合治療,促進康復,提高醫療護理質量。同時可以通過健康教育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消除不良心理反應,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也可以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實現自我保健。
護士掌握各科各種常見疾病的病因、臨床表現、治療、護理及不良心理狀態,藥物作用、副作用,有針對性、個性化地為患者提供教育。具體內容包括:如何正確認識疾病、心理健康指導、營養與飲食、休息與活動原則、特殊用藥指導、特殊檢查指導、預防并發癥指導及自我護理方法。
2.2共性教育
對照組進行常規門診服務,對患者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未行主動的、系統的、個性化的教育。門診候診廳設置健康大講壇,放映健康宣教片,門診各樓層粘貼各種疾病的健康知識。
2.3個性教育
觀察組實施有針對性、個性化的健康教育:①制定實施心理教育的措施。按時間、流程進行教育。候診心理健康教育,解除患者到院后的恐懼、焦慮、煩躁不安,消除患者擔心診斷、治療、護理的一系列心理活動及對環境的陌生的心理變化。護士通過親切溝通,了解患者需要就診的具體情況,幫助消除各種顧慮,使正常接受診療全過程。②制定就診個體化專科教育內容。內科患者疾病大多是慢性病,需要維持較長時間的治療過程,每位患者疾病不一致,對于各個診室中專科醫生不同,采取分專業進行教育,利用有限的時間為患者解除疾苦。做到準確分診與導診,穩定患者情緒。及時陪檢并行健康教育,根據檢查內容的不同進行教育,分散患者對檢查時的注意力,緩解緊張情緒,使更好的配合檢查。③制定取藥治療健康教育。根據取藥的種類、性質對藥物進行說明,告知用法、劑量、作用與副作用的觀察及注意事項,使患者能準確執行醫囑,增加從醫性。④入院時健康教育。門診就診患者需住院進一步治療時,陪送人員利用送病人入院的途中進行教育,內容涵蓋心理安慰、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及治療護理過程,使患者知曉基本知識。
2011年6月至8月門診健康教育貫穿于優質護理全過程以來,門診內科醫生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候診時間縮短,患者檢查配合人數增加,心理負擔減輕,服藥知識知曉率增加,就醫準確率提高。門診內科患者投訴減少,滿意度提高32.67%。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對門診工作質量的評價

表2 兩組患者對門診服務滿意度
門診醫務人員面對的是多層次、多樣化需求的患者,其服務是不同于一般其他行業的特殊服務。優質護理服務,是住院患者優質護理的前提。門診患者健康教育是綜合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3]。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促進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的掌握和了解,才能使患者真正享受到主動、全面、連續的身心整體護理,對其起到積極作用[4]。門診健康教育的實施使門診無縫隙服務得到延伸,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促進了患者自我管理、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
[1]岳新麗,李竹萍.細微服務提高門診病人的護理滿意度[J].護理研究,2005,19(12C):2806-2807.
[2]張元紅,魏素芳,鄭文蘭.我院門診倡導人性化服務的做法與體會[J].中華護理學雜志,2006,41(3):244-245.
[3]程麗萍,李榮.門診健康教育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3,18(11):819-820.
[4]王穎,李秀云,汪暉,等.甲乳外科試點病房開展全程健康教育的方法與成效[J].護理學雜志,2010,25(22):18-20.
[編輯] 一 凡
10.3969/j.issn.1673-1409(R).2012.10.013
2012-07-29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8Y127)
張曉琴(1967-),女,湖北荊州人,副主任護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與護理管理工作。
R47
A
1673-1409(2012)10-R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