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惠 張志云
目前隨著我國工業(yè)、交通迅速發(fā)展等,意外事故導致的肢體損傷患者逐年增多,其中骨折最為多見。在肢體骨折的處理過程中,有可能繼發(fā)血管損傷的并發(fā)癥。如不及時正確處理骨折伴隨的血管損傷,就可能引起肢體嚴重供血不足,并影響其功能,重者導致截肢甚至危及生命。體溫是衡量機體生理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各種原因都可以引起患者的核心體溫下降,多數(shù)情況下這是一種不良刺激,機體會產(chǎn)生一系列應激反應,此應激反應對人體正常生理功能和術后影響很大,這些副反應既帶來的很大的安全隱患,又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經(jīng)濟負擔。因此加強四肢長骨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圍術期患者的體溫保護非常重要,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6例四肢長骨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的患者,進行保溫護理對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患者的治療效果的比較。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26例四肢長骨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的患者,并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26例入選病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齡24~66歲,平均(48.7±6.8)歲,開放性損傷14例,閉合性損傷12例。致傷原因:交通傷17例,摔傷5例,刀砍傷2例,擠壓傷2例。致傷部位:前臂雙骨折伴尺橈動脈傷6例,前臂雙骨折伴尺動脈傷2例,肱骨髁上骨折伴肱動脈傷7例,股骨下段骨折伴股動脈傷6例,脛腓骨上段雙骨折伴脛動脈傷10例,脛腓骨雙骨折伴前后脛前后動脈傷3例。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在病情、性別、年齡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規(guī)護理 (1)術前護理:①迅速控制血管出血、積極補充血容量和抗休克;②密切觀察傷肢,警惕血管損傷的可能,積極進行術前準備。(2)術后護理:①監(jiān)測生命體征;②保持肢體適當體位,正確指導功能鍛煉;③重視心理護理;④加強飲食護理。
1.2.2 保溫護理方法 1、對照組通過室內空調,使室內溫度維持在22℃ ~25℃。2、試驗組術前通過變溫毯聯(lián)合空調提高體外溫度至30℃ ~35℃,術后通過變溫毯聯(lián)合烤燈局部照射至30℃ ~35℃達2周。
1.3 觀察指標 采用骨折傷口愈合情況比較,治療后腫脹消退時間和疼痛減輕程度比較及功能預后情況比較等。2月后比較護理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骨折傷口愈合情況、治療后腫脹消退時間和疼痛減輕程度及功能預后情況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認為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對照組和試驗組骨折傷口愈合情況比較(表1)。護理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之間骨折傷口愈合情況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護理結果并不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對照組和試驗組骨折傷口愈合情況比較
2.2 治療后腫脹消退時間和疼痛減輕程度比較(表2)。護理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之間腫脹消退時間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護理對照組和試驗組患者之間疼痛減輕程度比較有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試驗組患者治療后腫脹消退時間和疼痛減輕程度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

表2 治療后腫脹消退時間和疼痛減輕程度比較
2.3 功能預后情況比較(表3)。護理試驗組患者術后肢體血供及功能、并發(fā)缺血性痙攣和截肢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1)。

表3 功能預后情況比較
對四肢損傷的患者都應警惕并發(fā)主要血管損傷,大多數(shù)四肢骨折伴主要血管損傷者,患肢均可出現(xiàn)肢端缺血、傷處張力性或搏動性血腫,傷口活動性大出血。必須仔細檢查,嚴密觀察,對有高度懷疑的病例應及早積極手術探查,以免延誤時機。黃海生等[1]報道應爭取在傷后12 h內進行手術。我們認為缺血時間最好在8 h內,特別是對腘動脈、股動脈、髂動脈最為重要。因此接診后應在抗休克的同時快速做好術前準備。術后定時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記錄24 h液體出入量,傾聽患者主訴,密觀察肢體皮膚顏色、溫度、毛細血管回流情況[2]。并監(jiān)測血生化、腎功能的動態(tài)變化等,早期發(fā)現(xiàn)異常早期處理。直到患者一般情況穩(wěn)定。
加強四肢長骨骨折致主要血管損傷圍術期患者的體溫保護非常重要,有著很大的現(xiàn)實意義。目前,很多人意識到維持正常體溫的重要性,采用棉毯或者預先加溫過的毯子為患者保溫,其作用是為了阻止患者溫度與室溫的交流以免體溫進一步降低,由于此種毯子的溫度很快會消散,不能將熱量維持恒定,因此它們的保溫效果有限。也有人報道單獨使用輸液加溫器來防止低溫或迅速恢復正常體溫,但是效果也不好,本研究對15例四肢長骨骨折致伴主要血管損傷患者進行了保護體溫護理,發(fā)現(xiàn)通過變溫毯聯(lián)合應用空調及烤燈加溫可以對患者起到很好的體溫保護,不僅顯著減少了患者腫脹消退時間、減輕患者疼痛程度,保證了患者正常代謝及各種生理機能的穩(wěn)定,尤其局部烤燈加溫加快了創(chuàng)傷患肢的代謝,促進創(chuàng)傷患肢早期功能恢復,并減少了缺血性痙攣、血栓形成[3]和截肢等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還大大減輕患者的身心痛苦。且這種方法簡單易行,值得推廣。
[1]李秀娟,孫艷華,李樹萍,等.四肢開放性骨折的中西醫(yī)結合康復護理.中國醫(yī)療前沿,2010,5(1):77-89.
[2]任品芬.脛骨平臺骨折損傷神經(jīng)血管的護理體會.職業(yè)與健康,2005,21(3):473-474.
[3]黃耀添,馬平,候黎川,等.火器性四肢動脈傷.中華骨科雜志,1997,17(2):1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