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梅 陳顯慧
我院是一所具有百年歷史的綜合性醫院,制劑室是見證醫院從一個鐵路衛生所發展到目前擁有開放床位800張,占地面積31200 m2,建筑面積37363 m2,在職職工1100名的現代化醫院的全過程。制劑大樓面積1627.2 m2,有包括中藥制劑、大輸液等四個生產車間。產品供應范圍包括站段衛生所在內的70多個下屬醫療部門。2004年我院與一所區級醫院合并,開放床位達1200張。但隨著醫藥企業科技程度迅猛發展,以及GM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PP(醫療機構制劑配制質量管理規范)的強制性實施,我院制劑室的生產品種由原來的127個減少到19個。但運營成本卻無法隨之降低,制劑室不僅成為藥劑科的包袱,也造成了資源浪費。
1.1 一般資料 資料來源于我院財務處2009~2011年制劑室成本列支,藥庫制劑收入以及相關工作報表。
1.2 方法 根據上述資料進行統計核算。
1.2.1 直接成本包括 原料藥品及輔料、藥檢試劑、包裝材料、標簽。
1.2.2 間接成本包括 人員工資及獎金、水電費、房屋及設備折舊費以及辦公開支。
1.2.3 收入為各成品按現行售價累加。
上述數據顯示,年平均總成本投入為134087.50元,產品價值為120587.28元,年平均虧損13498.55元。
3.1 價格低廉。目前制劑價格仍沿用著十年前的價格。北京市曾出臺了制劑定價管理辦法,很多醫院也進行了價格的申報工作,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新價格的執行。然而,新價格對目前的虧損現狀產生什么影響也并不令人樂觀。
3.2 原料難買。對醫院的小批量購買往往不予供應。導致制劑品種不斷減少。
3.3 我們醫院由于常年服務于一線鐵路職工,歷史上留下來許多制作簡單,療效好的制劑,盡管這些老醫生都相繼離開工作崗位,他們留下的處方是醫院的驕傲。按照《醫療機構制劑注冊管理辦法》規定,處方統一、標準統一,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醫院只能放棄申報。

表1 2009~2011年制劑產品直接成本核算
3.4 醫保目錄十多年未進行調整,一些批下來的制劑進不了醫保,也影響臨床使用。
3.5 我院醫院制劑室具有一定規模,但面對連年虧損的局面繼續投入成本按GMP標準進行改造已然很不現實。上述現狀成為藥劑科的包袱,也成為醫院領導的棘手問題。
醫院制劑萎縮的事實和現有制劑室生存問題已在業內探討了十幾年,相關報道也屢見不鮮,然而除了各醫院現實情況外,政府至今沒有出臺一個既能規范生產保證制劑質量安全,又能規范市場渠道的辦法。為此我們還是想提出我們的建議:①二級醫院制劑應該走聯合制劑資源共享的道路??紤]由三級以上醫院制劑室按相鄰原則生產并供應,既保證質量又可享用更多的品種,又減少資源浪費。② 大醫院的制劑室轉變觀念,不要把醫院制劑作為為醫院創利放在第一位,而是應更多地發揮醫院制劑社會效益和公益性的作用。③對一些療效確切、價格低廉而又深受患者歡的處方政府職能部門應予以審批,并對其知識產權給與嚴肅的保護。④長期以來醫院制劑作為醫藥市場補充的功能已熟為人知,但是隨著醫藥生產企業的高速發展,醫院制劑萎縮已成定局,醫院制劑室的功能必須轉變。新藥開發的搖籃,醫藥企業也在關注。因此大醫院的制劑室應把制劑工作與科研、開發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和利用醫院制劑室的設備,開發新制劑和新劑型,開展研究開發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