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清慧,張曉峰,張馨洋,劉 晶,方 宇(1.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北藥學雜志》編輯部,西安710061;2.西安郵電學院,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學軟件學院2007級2班,西安 71009;.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西安 710061;.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藥學系,西安 710061)
11種中藥學期刊引文分析Δ
屈清慧1*,張曉峰2#,張馨洋3,劉 晶4,方 宇5(1.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西北藥學雜志》編輯部,西安710061;2.西安郵電學院,西安 710061;3.西安交通大學軟件學院2007級2班,西安 710049;4.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七年制,西安 710061;5.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藥學系,西安 710061)
目的:分析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情況,研究其引文特點,揭示中藥學期刊作者對文獻信息的掌握和利用規律,以期引起作者和編輯對引文規范的重視。方法: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析了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全年120期載文的引文,統計引文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引文年份分布,并計算其普賴斯指數和平均自引率。結果:5951篇刊文中有5829篇附有引文共52111條,平均引文率為97.95%,篇均引文數為8.94。主要引文類型是期刊文獻,44218條,占引文總數的84.85%;圖書5576條,占10.70%;各種標準1673條,占3.21%;特種文獻574條,占1.10%;電子文獻70條,占0.13%。引文的語種主要是中文,37046條,占71.09%;其次是英文,14970條,占28.73%;日文25條。引文的年份分布以2004-2007年居多,為21723條,占41.69%。普賴斯指數為40.35%;平均自引率為4.59%。結論:本分析結果表明中藥學期刊作者掌握和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較強,引文以中文期刊文獻為主。
文獻計量學;中藥學期刊;引文分析;引文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
引文分析是文獻計量學應用最多的一種文獻分析方法。引文是科技論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引文量指來源期刊論文所引用的全部參考文獻數,是衡量該期刊科學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個指標[1]。引文是科研工作的基礎,是科技論文行文的科學依據。因此,引文的數量和質量可以作為評價論文質量的重要依據之一。通過對引文的分析可以反映作者吸收和利用新的知識、信息的能力,可以了解機構、學術期刊的文獻利用能力,評價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等[2,3]。本文通過對11種中藥學期刊的引文統計分析,比較客觀地反映我國中藥學期刊論文作者對文獻的吸收和利用情況,揭示其引文特點和引文規律。
本文選取文獻[4]收錄的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中的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全年共120期作為研究對象,在共計5951篇學術論文中有5829篇附有引文,共有引文52111條。運用文獻計量學的原理與方法,利用Excel工作表編制統計軟件,歸類統計分析其引文量、引文類型、引文語種和引文的年份分布,并計算其普賴斯指數和自引率。
2.1 引文量、引文率和篇均引文數
引文量是反映論文作者對已有學術研究成果和最新情報信息吸收能力的重要指標。引文數量越多,表明作者借鑒他人成果和利用文獻越廣泛。引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論文的質量和水平,也反映期刊的水平。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量、引文率、篇均引文數及單篇引文最大值見表1(以刊期和載文量排序,下同)。
由表1可知,附有引文的論文5829篇,共有52111條引文,平均引文率為97.95%;平均引文數為8.94,低于文獻[5]平均引文數12.64,與文獻[6]平均引文數8.80接近;《中國中藥雜志》和《中藥藥理與臨床》單篇最高引文量均為121條。
2.2 引文的類型分布
對引文按文獻類型分布進行研究,可以了解期刊論文作者的知識和信息來源、論文的文獻來源和知識構成,確定各類文獻載體的情報價值和地位及其利用情況。本次調查期刊論文的引文包括期刊文獻、圖書、標準文獻、電子文獻、專利文獻、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本文將引文分為期刊文獻、圖書、標準文獻、電子文獻、特種文獻5類。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類型統計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期刊引文為44218篇,占引文總數的84.85%,反映了我國中藥學學術期刊的繁榮和中藥學工作者對學術期刊的關注。圖書也是中藥學研究的重要情報來源,引文量為5576條,占引文總數的10.70%。各種標準的引文量共1673條,占引文總數的3.21%。電子文獻為70條,占0.13%,可見中藥學研究者引用網絡信息資源數據所占比例較小。因為專利文獻、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報紙引文的數量少,在統計中歸入特種文獻,共574條,占1.10%。
2.3 引文的語種分布

表1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量、引文率、篇均引文數和單篇引文最大值Tab 1 The citation volume,citation rate,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article,and the maximum number of citations of each paper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表2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類型統計結果Tab 2 The citation type statistics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引文由不同語種的文獻構成。研究引文語種的分布規律,可以了解論文作者利用國內外文獻的能力和該期刊情報吸收的能力。通過統計引文中中文、英文、日文等語種的引文量及其所占的比例,可看出本領域科研人員主要以何種語種從事學術研究活動以及掌握外語的語種和閱讀應用的能力。本文分析了引自期刊、圖書、標準和特種文獻的52041條引文的語種(不包括70條電子文獻)。在統計的52041條引文中,主要是中文,37046條,占71.09%;其次是英文,14970條,占28.73%;日文25條,占0.05%。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語種統計結果見表3。

表3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語種統計結果Tab 3 Thecitation languagestatisticsofthe papers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由表3可知,中、英文語種是引文的主要語種。中文文獻是最主要的信息源。英文是我國中藥學期刊作者最常用的一種外語,也是主要的情報信息源;但在統計的引文中,其他語種的文獻很少,只有日文25條,說明中藥學期刊作者群掌握的語種單一,目前以其他語種為工具的人數少。
2.4 引文的年份分布
分析引文的年份分布可反映文獻的傳播速度和被利用情況,掌握文獻的最佳利用時期。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年份分布見表4。
由表4可知,引用前2~5年(即2004-2007年)出版的文獻的頻次最高,達21723條,占41.69%;前6~7年的次之,7423條,占14.24%;前19年以上的引文4001條,占7.68%。無年份的引文所占比例較小,占0.17%,說明中藥學期刊作者在引文的著錄方面比較規范。
2.5 普賴斯指數
普賴斯指數是衡量文獻老化程度的重要指標[7],是指期刊所引用的文獻中近5年的文獻數量與引文總量之比。其值越高,說明引用近期文獻的數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所引用文章內容的新穎性。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引文的普賴斯指數見表5。

表4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年份分布Tab 4 The citation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表5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引文的普賴斯指數Tab 5 The citation Price Index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由表5可知,近5年引文21029條,占引文總數的40.35%,說明作者利用新成果較及時,利用文獻較快較新。
2.6 自引分析
某期刊論文引用該刊已發表過的論文,稱為期刊自引。自引率是指期刊自引文獻與引文總量之比。通過對期刊自引率的分析,可以研究某期刊在本學科領域中的地位、期刊刊載論文的質量、作者科研活動和論文內容的連續性以及前后的銜接情況。適當的期刊自引率從一個側面可顯示期刊的影響程度及其在同類期刊中的地位和作用。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自引統計結果見表6。
由表6可知,11種中藥學期刊52111條引文,自引文獻共2390條,平均自引率為4.59%,低于文獻[6]平均自引率9%,遠低于文獻[5]平均自引率18%。
3.1 小結
本文分析了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全年共120期5951篇學術論文,其中5829篇附有引文的論文共有52111條引文,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平均引文率為97.95%;平均引文數為8.94,低于文獻[5]平均引文數12.64,與文獻[6]平均引文數8.80接近。《中國中藥雜志》和《中藥藥理與臨床》單篇最高引文量均為121條。

表6 11種中藥學期刊2009年載文的引文自引統計結果Tab 6 The self-citation statistics of the papers published b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
(2)在引文的類型分布中,期刊占84.85%,圖書占10.70%,標準占3.21%,電子文獻占0.13%,特種文獻如專利文獻、學位論文等占1.10%。
(3)中藥學期刊引用文獻的語種主要是中文,37046條,占71.09%;其次是英文,14970條,占28.73%;日文25條,占0.05%。
(4)近5年引文占40.35%。其中引用前2~5年出版的文獻的頻次最高,說明中藥學期刊作者吸收新成果的能力較強、速度較快。無年份的引文所占比例較小。
(5)平均自引率為4.59%,低于文獻[6]平均自引率9%,遠低于文獻[5]平均自引率18%。
3.2 討論
3.2.1 應嚴格執行引文著錄的國家標準,重視引文的規范 引文的作用主要是作者指出其論文的科學論據,為讀者利用文中信息與資料提供參考。作者和編輯都應嚴格執行引文著錄的國家標準,引文著錄不規范將導致信息缺乏完整性和準確性。筆者在統計中發現,引文著錄存在以下問題:
①引文缺文題。如:有1篇論文的47條引文中,除了1條圖書引文外,45條期刊引文和1條學位論文全部無文題。其他還有8個類似的疏漏。
②文獻類型標志不規范。在學術論文寫作中引用的參考文獻,都應按國標GB3469-83《文獻類型與文獻載體代碼》的有關規定標志文獻類型。同時,對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識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其標注位置在文獻名后,標志在方括號內。
在本次統計中發現:有1種期刊的全部引文沒有文獻類型標志;同一種期刊中,有的將《中國藥典》文獻類型標志成[S],有的標志成[M],有的標志成[Z],有的標志成[D];其他還有19個文獻類型標志不準確;有32個印刷型載體文獻類型標志缺失。電子文獻作為參考文獻時,沒有標明其載體類型。
③期刊文獻無刊名(18個)。
④引文列表序號有誤(4個)。
⑤期刊年、卷、期標注不規范或缺失。
⑥有的文獻只有1項內容,如只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基金指南”,其他全部缺失。
⑦圖書缺書名。
⑧期刊文獻無頁碼,注明已接受發表。
期刊編輯應指導作者修改、補充、完善引文,各要素應齊全,順序應正確,使每篇引文的數據準確,保證引文的質量和數量。
3.2.2 加強對英文文獻的利用與借鑒能力,增加其他語種的引文 論文引用外文文獻的多少,可反映作者在研究中涉及國外科技信息的深度和廣度。從引文語種來看,中藥學期刊所引用的主要是中文文獻,占71.09%;其次是英文文獻,占28.73%;日文文獻僅占0.05%。說明中藥學期刊作者群還需加強對英文文獻的利用與借鑒能力;也說明作者掌握的語種比較單一。因此,中藥學期刊作者應適當提高英文和其他語種文獻的引用率。
3.2.3 適當提高自引率 自引率是反映期刊質量的一個重要內容。期刊的正常自引率高表明期刊有自身的穩定性、連續性及與其他期刊交流的適度性,也可反映出期刊學術領域的寬窄和論文學術水平的高低。但期刊自引率過高將影響期刊評價的公正性[8]。本文的研究結果表明,2009年11種中藥學期刊引文自引率為4.59%,明顯偏低。中藥學期刊編輯應引導作者適當加強自引,適當提高自引率,擴大相對穩定和高水平的作者群,促使核心作者多發表論文,以保證和提高刊物的水平,擴大刊物的影響力。
3.2.4 提高對引文重要性的認識 編輯和作者應充分認識引文的重要性。引文是論文真實性和創新性的科學依據,可反映論文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礎上的繼承和發展,增加論文觀點或成果的可信度,并使編輯、審稿專家和讀者便于鑒別其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引文可節省篇幅,便于檢索,擴展論文的學術內涵和信息量[9]。編輯應向作者強調引文的重要性,使作者明確引文是對科技論文進行統計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科技論文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對文章內容起支持、佐證和揭示其信息來源的作用,而且是評估科技論文學術水平和衡量作者吸收利用信息能力的指標之一[8]。論文引文的多少可反映作者對所研究學科領域了解的廣度,而近期引文率則可反映作者吸收和利用文獻的新穎程度。引文越多、越新,說明作者對文獻的吸納意識和能力越強,學術研究創新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期刊編輯部要向作者強調引文對論文寫作的重要性,提高篇均引文量,縮短與國外科技期刊平均引文量的差距。此外,編輯人員也應加強科學引文觀念,重視引文尤其是近5年的引文比例,盡量不要刪減引文[10]。
3.2.5 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近年來,隨著網絡的普及和繁榮,網絡信息資源正在被作者引用參考,作者獲取和利用信息的手段也發生了變化,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范圍在拓寬,吸收能力也在增強。網絡信息成為近年新出現的一種引文類型,研究者越來越注重利用互聯網,表明網絡的知識可獲得性和可信度不斷提高。本文統計的電子文獻僅占0.13%。建議中藥學期刊作者關注新的信息資源,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和新的文獻載體,提高學術研究的水平[10]。電子文獻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注意在文獻類型標志中標明其載體類型。
[1]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M].2007年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8.
[2]屈清慧.《中國藥房》1990-2008年高被引論文研究[J].中國藥房,2009,20(1):75.
[3] 屈清慧.中醫中藥學期刊高被引論文研究[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9,20(3):454.
[4] 朱 強,戴龍基,蔡蓉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63.
[5]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M].2010年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附頁.
[6]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期刊引證報告[M].2010年版.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Ⅱ.
[7]史春楊,葉協杰.《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2005年載文、作者及引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65.
[8] 王 晴,吳愛華,駱筱秋.13種口腔醫學統計源期刊引文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34.
[9] 秦江敏.幾種軍隊高校學報引文的統計分析[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4,18(3):76.
[10] 屈清慧,張曉峰,張馨洋,等.12種藥學期刊引文的統計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21(5):619.
Analysis of the Citation of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QU Qing-hui(Editorial Office of Northwest Pharmaceutical Journal,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ZHANG Xiao-feng(Xi’an University of Posts&Telecommunications,Xi’an 710061,China)
ZHANG Xin-yang(Class 2Grade 2007,Software College,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China)
LIU Jing(7-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FANG Yu(Dept.of Pharmacy,Medical Colleg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61,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paper and citation of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2009,to study the c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veal the pattern that the authors access and use literature information,with the aim to draw the authors and editors’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citation norms.METHODS: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to study 11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papers of 120issue in 2009.The citation volume,citation type,citations language and the year distribution of citations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and Price Index and the average self-citation rate were computed.RESULTS:5,951papers were published in 2009,of which,5,829with a total of 52,111citations,the average citation rate was 97.95%,the average number of citations per article was 8.94.The main type of citations was journal literature,44,218accounting for 84.85%of the total citations;book 5,576,accounting for 10.70%;various standards 1,673,accounting for 3.21%;special literature 574,accounting for 1.10%;electronic document 70,accounting for 0.13%.Citations language are mainly Chinese,37,046accounting for 71.09%;followed by English,14,970accounting for 28.73%;followed by Janpanese 25.As for the year distribution of the citations,21,723between 2004and 2007,accounting for 41.69%.The Price Index was 40.35%,and the average self-citation rate was 4.59%.CONCLUSIONS:The authors have strong ability to access and use literature information,the majority of the citations are in Chinese.
Bibliometrics;Journal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itation analysis;Citation volume;Citation type;Citation language
G350;R28
A
1001-0408(2012)03-0193-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2.03.01
Δ中國科技期刊學研究基金項目(GBJXC0956)
*編輯。研究方向:期刊編輯和期刊評價。電話:029-82655134。E-mail:quqh@xjtu.edu.cn
#通訊作者:副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數據庫管理。電話:029-85383271
2011-01-20
201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