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宇
我們觀察與分析了66例新近在我院接受常規化療胃癌患者圍治療期焦慮水平和生活質量問卷評分情況,分析兩者之間的關聯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連續選擇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丹東市中心腫瘤內科住院治療的胃癌患者,納入標準:①新近確診的原發性胃癌患者。②尚未接受各種治療,且有化療適應證。③自愿接受和配合各種問卷調查。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其他嚴重軀體性疾病患者。②胃癌合并腦轉移者。③合并有認知障礙及老年癡呆患者。④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本研究實際入選66例胃癌化療患者,男39例,女27例,年齡42~76歲,平均(59.30±15.44)歲。
1.2 方法
1.2.1 化療方案選擇及內容 胃癌化療選擇奧沙利柏+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FLOX-4)方案,22 d為1個療程。
1.2.2 焦慮水平評估問卷選擇及使用方法 本研究焦慮水平問卷選擇經Spielberger修訂的狀態-特質焦慮問卷(STAI),該問卷1~20項為狀態焦慮問卷(S-AI),用于評定當前和近期時間段的的焦慮情緒水平,每項分為1~4級評分,然后將結果相加即為S-AI量表總分,總分越高代表狀態焦慮程度越重。本研究入選對象STAI問卷測評時間均在接受治療結束后3 d內進行。
1.2.3 胃癌生活質量問卷評估 本研究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問卷選擇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針對該病治療特點專項設計的“胃癌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問卷”(QLQSTO22)[1],后者包括9項因子和22個評定條目,每項條目設定1~4級得分,通過專項公式計算出各因子得分和總平均分,分值越高意味患者癥狀越嚴重、治療副作用越明顯和生活質量越差。QLQ-STO22問卷評估與 STAI問卷測評時間相同。
66例胃癌化療患者圍化療期平均S-AI得分為(38.19±6.40)分,我們將S-AI得分≥38.19分定義為高焦慮水平組(29例),<38.19分為低焦慮水平組(37例)。比較兩組患者圍化療期QLQ-STO22問卷各因子分及總分(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化療期QLQ-STO22問卷各因子分及總分比較
胃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一些患者確診后已屬晚期,因此化療在這些患者治療經過中占有重要位置,后者雖然延長了他們生命,同時也帶來一些嚴重的毒、副反應,影響著患者工作和生活。
情緒狀態是指在某些事件及環境影響下,人們在特定時間段宣泄出的情緒。遭遇化療毒、副作用折磨后,腫瘤患者機體和心理都發生某些變化,焦慮心態也是這些變化的表現形式之一。焦慮是個體對一些模糊的非特異性威脅作出反應,導致體內自主神經系統發生特定應激狀態,并對疾病療效、預后、結局和轉歸發生重大影響。生活質量已被確定為評估胃癌化療有效的近期和中遠期有效指標,我們選擇了一組近期在我院接受FLOX-4方案化療的胃癌患者為觀察對象,他們在圍治療期分別接受了STAI和OLQ-STO22問卷評估,結果表明,高焦慮水平胃癌患者OLQ-STO22各因子分及OLQSTO22總分均明顯大于低焦慮水平患者,提示焦慮狀態與胃癌化療患者生活質量聯系密切,這些發現與國內一些作者對其他腫瘤同類研究[2-4]結論接近。
雖然,腫瘤化療技術已取得了顯著的進步,但仍然存在一些毒、副作用問題,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本研究證實了,胃癌化療患者存在著明確的焦慮心態,其水平高低與生活質量評分密切相關。因此,要重視這些患者圍化療期的各類心理情緒問題,并制定有針對性的干預計劃。
[1]姜寶法,徐濤,劉春曉,等.胃癌患者生活質量問卷(QLQSTO22)中文版的制定.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5,19(5):310-312.
[2]張海苗,張靜平,彭芳,等.急性白血病化療患者焦慮、抑郁狀況及其與生命質量的關系.中國全科醫學,2010,13(34):3906-3908.
[3]林朝春.大腸癌患者焦慮與化療不良反應相關性調查研究.海峽藥學,2010,22(5):114-115.
[4]郭清蘭.放化療乳腺癌患者生活質量與焦慮水平的初步研究.現代腫瘤醫學,2009,17(4):663-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