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艷超 王志強
1.1 一般資料 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選擇2011年5月至2012年8月ICU收治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5分的昏迷患者18例,男13例,女5例,年齡32~91歲,平均66歲。導致昏迷原因:心肺復蘇術后3例,腦梗死5例,顱內感染4例,代謝性腦病1例,藥物因素2例,冠脈旁路移植術后2例,重癥肺炎1例。
1.2 觀察指標 入ICU后所有患者均連續行BIS監測48 h,患者均未使用鎮靜劑或停用鎮靜劑24 h以上。每小時記錄SQ I-信號質量指數波動于90% ~100%的BIS數值,每8小時評價GCS評分。治療結束時按預后分為預后良好組(清醒)10例和預后不良組(昏迷或死亡)8例。
1.3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用SPSS 1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選用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用Spearman秩相關法,分析BISmean值與GCSmean評分的關系。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BISmean值與GCS評分相關性分析 BISmean值與GCSmean成正相關,相關系數r=0.57,P<0.05。

圖1
2.2 所有患者預后良好組(清醒)10例,預后不良(昏迷或死亡)8例。表1顯示,預后良好組患者其BISmean為(72.00±10.73);預后不兩組患者 8例,其 BISmean為(55.69±13.51),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者BIS值越低,預后越差。
表1 兩組昏迷患者入院48 h BISmean比較(±s)

表1 兩組昏迷患者入院48 h BISmean比較(±s)
注:t=2.86,P<0.05
BISmean組別 患者預后良好組55.69±13.51 10 72.00±10.73預后不良組8
通過神經系統查體進行評分是臨床常用的昏迷程度評估方法,但不能夠連續監測,不直觀,主觀性太強,易受多種因素影響,尤其對于ICU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患者無法判斷語言項,容易導致評價誤差。常規腦電圖檢查是神經科醫生的重要輔助檢查手段,但需專業人士解讀,時間長,不直觀,花費高,不能經常重復檢查,不適合ICU醫生應用。
Bispectra l index-腦電雙頻譜指數是經過計算機自動處理的腦電圖定量分析指標。雙頻譜分析是一統計學技術,用以研究非線性特征的現象。腦電信號即為大量神經細胞的非線性耦合的產物,是一個高度非線性多單元連接的復合體;它將時間-振幅關系的原始腦電信號轉換成頻率-功率的關系,這種時域變為頻域的變換,應用了快速傅立葉變換[1]。BIS值的范圍由0至100,0代表等電位腦電,100代表完全清醒腦電。BIS監測在臨床中的應用始于麻醉學專業[2]。已經有多項臨床研究證實B IS監測可以準確評價ICU患者的鎮靜程度,指導ICU患者鎮靜藥物劑量的滴定式調整[3-5]。
近年來BIS尚用于評估昏迷程度和昏迷患者預后,但目前國內外對此研究較少,且無定論。在臨床上,顱腦外傷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習慣由GCS評分來評定。研究發現腦外傷患者BIS與GCS評分有很強的相關性,輕中重度顱腦損傷患者BIS水平有顯著差異,故在氣管插管或應用鎮靜藥物患者或其他不能準確評價GCS的情況下BIS可作為GCS的補充,來評價患者的昏迷程度及預后[6]。BIS作為一種客觀指標可以克服主觀評分的人為誤差,而且直觀,方便。本研究發現BIS與GCS評分具有相關性。預后良好組患者BISmean明顯高于預后不良預組患者,證實BIS可客觀的反映昏迷患者預后,與上述研究報道一致。
BIS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生理信號和非生理信號。人體可以產生很多種電信號,如骨骼肌在收縮時產生的高頻率的電信號,以及心電信號和心臟起搏器等。非生理信號主要是ICU內的電子設備引起的電信號干擾,比較典型的是呼吸機、超聲霧化器、患者取暖器、神經刺激器和電烙器等。本研究選擇記錄的BIS數值是在信號質量指數波動于90% ~100%,肌電圖EMG<40%的數值,避免了骨骼肌收縮的影響,從而減少誤差。
動態監測BIS可以作為評價昏迷患者預后的一種簡捷、直觀、可靠、無創的方法。BIS監測在評估昏迷患者昏迷程度和判定預后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在臨床觀察中,作者發現如下問題:BIS監測意識水平時,尚無一個意識消失和恢復的絕對值;不同的患者清醒時的BIS存在不同,BIS與中樞神經系統預后相關性的研究還需要更大規模研究的進一步證實。
[1]Billard V,Gambus PL,Chamoun N,et al.A comparison of spectral edge,delta power,and bispectral index as EEG measures of alfentanil propofol and midazolam drug effect.Clin Pharmol Ther,1997,61:45-58.
[2]Fren zel D,Greim CA,Sommer C,et al.Is the Bispectral Index appropriate form on itoring the sedation level of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surgical ICU patients?.Intensive Care Med,2002,28:178-183.
[3]Brocas E,Dupon tH,Paugam-Burtz C,et al.Bispectral Index variations during tracheal suc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critically ill patients:Effect of an alfentanil bolus.Intensive Care Med,2002,28:211-213.
[4]TriltschAE,Welte M,von Hom eyer P,et al.Bispectral Index guided sedation with dexmedetomidine in intensive care:A prospective,randomized,double blind,placebo controlled phase II study.Crit Care Med,2002,30:1007-1014.
[5]Berkenbosch JW,Fichter CR,Tobias JD.The correlation of the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 with clinical sedation scores du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the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 it.Anesth Analg,2002,94:506-511.
[6]Ebtehaj M,Yaqubi S,Seddighi AS,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BIS and GCS in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head injury.Ir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2,181(1):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