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 張帆 徐曉燕 張寧波 盧東暉
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多見于重度糖尿病患者,主要表現在足底第2、3跖趾關節處皮膚及足第l、5跖趾關節受磨部位。1994年裘華德將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引入我國至今,已有許多相關科室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如普通外科、骨科及整形外科等科室[1,2,3]。本研究對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來我院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患者進行VSD治療,取得了良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來北京大學深圳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患者共107例,其中男68例,女39例,年齡31~73歲,平均(61.9±6.9)歲;病程2周~4年,平均為(1.5±0.3)年,病灶情況:足底第1、2、3、4 跖骨頭下分別為22 例、49 例、13 例和7 例,第1跖骨頭內側8例,第5跖骨頭外側8例。創面情況:經過清創、抗感染、降血糖等綜合處理后,潰瘍表面已經無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按照Wagner分級:Wagner 3級35例,Wagner 4級72例。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8例和VSD組59例。
1.2 研究方法
1.2.1 處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降血糖、抗感染、降血脂、清除潰瘍表面壞死組織物及切開引流等綜合治療,當取分泌物行細菌學培養為陰性,潰瘍表面無壞死物時VSD組患者開始行VSD治療,對照組行常規換藥等治療。VSD治療的主要內容:①75%酒精清潔消毒潰瘍周圍皮膚,并用生理鹽水清洗創面。②剪裁和拼接VSD敷料,使VSD材料能夠充分覆蓋在潰瘍創面上,并注意不要留有間隙,也不宜過緊,引流管自潰瘍部位引出。③等待清潔后的皮膚干燥后,VSD材料及引流管表面用生物半透明膜覆蓋,薄膜覆蓋的范圍應超過創面以外3 cm以上,系膜法覆蓋引流管,保持創面密封嚴密。④引流管連接好中心負壓,調節負壓在400~600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間,持續不間斷負壓吸引。⑤每天定期觀察負壓情況及引流液情況。若VSD材料明顯塌陷,薄膜下無液體,表明存在負壓。相反則表示負壓消失,醫護人員應立即采取措施,重新進行上述操作。術后1周拆除VSD敷料,觀察創面恢復情況即肉芽生長情況,1周1個療程,根據恢復情況可繼續進行1~2個療程,待創面恢復可,上皮組織覆蓋于創面。
1.2.2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創面情況,記錄創面愈合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治愈率、住院總費用等情況。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糖尿病病程及HbA1c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轉歸情況比較 VSD組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轉歸情況比較
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主要由于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引起足部肌肉萎縮,形成弓形足、槌狀趾及足的畸形。足底受壓處形成胼胝或雞眼,破潰感染后,感染表面過度角化,內部引流不暢,形成口小腔大的創面。由于行走時的持續影響,創面持續不愈合,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聚集,炎癥因子的釋放,使蛋白水解酶-基質金屬蛋白酶(MMP)生成增加,而MMP抑制因子-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TIMP)合成下降,生長因子破壞增加,同時,細菌的侵入,肉芽轉為炎性,創面經久不愈[4]。
VSD治療是選用內置多孔引流管的泡沫材料覆蓋與創面上,再選用生物薄膜覆蓋與泡沫材料及引流管上,做到完全與外界隔絕,接通中心負壓后,形成的持續負壓引流的系統[5]。當打開中心負壓時,負壓經過外接的引流管傳到泡沫材料上,經過內置的多空引流管對創面各點進行有效引流,使引流區可達到滲出物和壞死物的“零聚集”,創面能夠持續保持著干燥清潔的環境。生物薄膜成分為聚氨酯,直徑很小,約0.25~1 μm,水蒸氣可通過該薄膜散發出來,但是液態水不能進入,既能隔絕外界細菌,又能保持高負壓狀態[6]。
對于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患者,進行VSD治療主要有以下機制:①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創面血供,減輕水腫[7],增加血流量[8]。②高效引流:創面上的滲出液、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可以立即清除,從而去除了細菌生長的環境[9]。③抑制MMP mRNA及蛋白表達,促進TIMP表達,并且可降低膠原酶活性,阻止膠原蛋白大量降解。④其他: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分裂增殖,從而加速創面愈合[10]。
本研究通過VSD治療后,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患者創面愈合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住院總費用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VSD治療不僅使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創面恢復快,而且減少了患者經濟負擔。
總之,VSD治療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具有安全方便,花費少,潰瘍創面修復時間快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國鳳,徐寧,尹冬,等.負壓封閉引流在糖尿病足治療中的臨床應用.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16):65-67.
[2]Kathleen LD,Kenneth N,Kieswetter K,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lobal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between diabetic rat wound streated with vacuum-assisted closure therapy,moist wound healing or gauze under suction.Int Wound J,2008,5:615-624.
[3]Contractor P,Brandoli C,Laura I.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with reticulated open cell foam in children:an overview.J Orthop Trauma,2008,22:S167-S176.
[4]王璐寧,關小宏.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糖尿病足神經性潰瘍治療中的應用.中國醫藥,2011,6(2):174-175.
[5]鄒曉防,李斌,宋衛平,等.改良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感染、炎癥、修復,2011,12(4):238-240.
[6]吳石白,關小宏,王良宸,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治療重度糖尿病足壞疽的臨床觀察.中國綜合臨床,2011,27(10):1066-1069.
[7]Sepulveda G,Espindola M,Maureira M,et al.Negative-pressure wound therapy versus standard wound dress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foot amputation.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ir Esp,2009,86(3):171-177.
[8]李靖,陳紹宗,許龍順.封閉負壓引流技術對兔耳刨面毛細血管密度及創面愈合的影響.中國臨床康復.2004,8(5):904-905.
[9]裘華德,宋九宏.負壓封團引流技術.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3-31.
[10]王春喜,盧怡,王曉勇.負壓封閉引流促進創傷修復機制的研究進展.創傷外科雜志,2009,11(2):18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