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晅
化療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手段,但是化療在抵制腫瘤生長的同時,對正常組織與細胞也有殺滅作用,導致臨床化療會產生嚴重的毒副反應,如嘔吐、惡心、食欲不振、脫發、腹瀉、疲勞乏力、白細胞、紅細胞降低、血小板減少等癥,同時會導致中性粒細胞減少,降低患者免疫功能,嚴重危害了患者的生活質量。但是臨床上為了救治生命,還是有許多患者選擇了放化療治療[1],臨床上也采取許多方式來減輕毒副作用,本研究探討應用補白顆粒減少放化療后白細胞減少現象,現將結果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腫瘤放化療,患者72例。其中男42例,女30例,年齡22~78歲,平均52.4歲。TNM分期:Ⅱ期47例(65.3%),Ⅲ期25例(33.7%)。原發病為:肝癌22例,乳腺癌7例,胃癌12例,大腸癌8例,食管癌6例,肺癌15例,其他2例。均進行化療。
1.2 治療方法 順鉑80~100 mg/m2,長春瑞賓50 mg/m2。所有患者化療前體力狀況(ECOG)評分≤2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檢查結果正常。
1.3 中性粒細胞(ANC)缺乏診斷標準[2]參照WHO的標準,Ⅰ度:中性粒細胞1.5~2.0;Ⅱ度中性粒細胞1.0~1.4,Ⅲ度中性粒細胞0.5~0.9;IV度中性粒細胞<0.5。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A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組別采用t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本組72例患者,治療后均進行隨訪,以無瘤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 time,DFS)為標準,截止到2011年12月31日,共無瘤生存48例(66.7%)。復發24例(33.3%)。
2.2 ANC與患者發生院內感染 72例患者無中性粒細胞缺乏共 17例(23.6%),有中性粒細胞缺乏者共 55例(76.3%),其中 I度12例(16.7%),Ⅱ度25 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與無中性粒細胞組比較,I度、Ⅱ度、Ⅲ度、IV度組,感染發生率均顯著增高,P<0.05,P <0.01,P <0.001。

表1 患者中性粒細胞缺乏與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關系 (例,%)
近年來惡性腫瘤患者的數量日益增多,對腫瘤的治療效果主要取決于,腫瘤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和藥物應用的劑量,是化療是否能取得有效的臨床療效的兩個方面[3]。近年化療藥物的不斷發展,臨床化療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得到了較大的改善,而化療藥物劑量的把握也是治療腫瘤取得良好效果,同時控制不良反應的關鍵。如果化療藥物的劑量不足,則不能有效控制腫瘤的生長,而化療藥物的劑量過大,又會導致骨髓出現抵制,骨髓功能的抑制。從而出現正常生理細胞減少,其中性粒細胞缺少癥在骨髓抑制中最為常見,嚴重者可因發生院內感染而死亡。但是另一方面,化療治療時出現中性粒細胞降低的患者,化療敏感性相對較高,臨床治療效果顯著,意味著作用于腫瘤的細胞劑量為足量[4-5]。
中性粒細胞是人體防御外界侵犯的防線,是機體最重要的防御細胞,其作用機制是對病原體和細菌的吞噬、殺傷。粒細胞缺乏時,病原體(主要為革蘭氏陰性菌[6])導致人體感染加重,嚴重粒細胞缺乏會成為導致腫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組研究表明,中性粒細胞的程度于化療感染發生率呈正相關,且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性意義。中性粒細胞缺乏患者一旦發生感染,進展十分迅速,因此在化療前要對患者可能出現中性粒細胞缺乏的風險進行綜合評定,以指導臨床化療方案的確定,對出現中性粒細胞的必須抗生素抗感染。
目前研究認為[7],腫瘤分期晚的患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癥發生率高于分期早的患者。晚期腫瘤患者因腫瘤細胞分泌的所謂“厭食因子”常導致患者食欲下降。晚期腫瘤患者腫瘤體積較大,對于人體的負荷也較大,腫瘤需消耗大量人體攝入的營養物質,患者常表現為營養不良,進而影響骨髓的增殖功能。同時長期的疾病過程,導致患者體內免疫能力低下,也導致了患者易發生大量粒細胞缺失。因此,化療后大量預防和控制粒細胞缺乏癥的發生,保護患者骨髓的功能,從而提高腫瘤治療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質量特別是對有化療史、腫瘤分期晚的患者,更應該加強監控。
[1]文華,蘇小茵,高玲玲.化療期乳腺癌病人抑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22-324.
[2]Dale D.Current manage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rta l the role of colony-stimulating facors.Semia Oncol,2003,3O(4):3-9.
[3]Di Maio M,Gridelli C,Gallo C,et al.Chemotherapy-induced neutropenia and treatment efficacy in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a pooled analysis of three randomized trials.Lancet Oncol,2005,6(9):669.
[4]Wieha M S,Liu S,Dontu G.Cancer stem cells:an old idea,paradigm shift.Cancer Res,2006,66(4):1883.
[5]Rocconi RP,Matthows KS,Kemper M K,et al.Chemotherapy related myelesuppression a,S a marker of survival in epithelial ovariancancer patients.Gynecol Oncol,2008,108(2):336.
[6]崔誠,姜炳正.20例惡性腫瘤放、化療后Ⅳ度的細胞下降的治療體會.現代腫瘤醫學,2007,15(6):866.
[7]郜啟全,張建平,朱守洋,等.腫瘤患者化療后粒細胞缺乏發生因素的臨床分析.淮海醫藥,2007,25(5):4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