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思奇,付承程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四川 成都 610068)
本位教學對學生基本教學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以高師網球專修課為例
米思奇,付承程
(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四川 成都 610068)
對部分高等院校14名體育教育教學專家進行調查,從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2009級網球專修學生中隨機抽出2個男生班和2個女生班分別作為實驗對象進行教學試驗。篩選出4種基本教學能力(教學組織能力、講解示范能力、糾正錯誤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針對這4種基本教學能力設計出相應的培養措施,實驗組采用能力本位教學,并在實驗前后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的基本教學能力進行測試。研究發現,實驗組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講解示范能力、糾正錯誤能力,在實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在網球專修課教學中采用能力本位教學培養學生基本教學能力效果明顯。
高師;體育教育專業;網球教學;本位教學;實驗研究
能力本位教學是近30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興的教育理念,即以能力培養為根本目的開展教學活動來促進學生的發展。縱觀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教學能力培養方面的研究,也還存在一定的研究缺陷[1]。那就是培養方法多停留在理論探討層面,可操作性的方法不多,能力本位教學模式的研究停留在模式的理論構建層面,具體的教學實踐步驟很少提到。為此,筆者以專修網球課為背景,著重探討如何在網球課堂上運用能力教學本位理論,全面培養學生的基本教學能力。
1.1研究對象
選取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體育系體育教育專業2007級全體網球專修學生作為研究對象。隨機抽取2個男生班(每班30人),2個女生班(每班30人)作為實驗對象,分成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教學實驗。
1.2研究方法
1)數理統計法 對于教學實驗前后測得的全體網球專修學生的基本教學能力與網球技能的數據,在計算機上用SPSS12.0數理統計軟件進行運算和檢驗。
2)邏輯分析法 運用邏輯學的知識與方法對收集到的資料和統計數據進行分類歸納,找出各個數據與現象內在聯系,最后進行綜合分析。
3)教學實驗法 通過能力本位教學實驗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以驗證能力本位教學產生的效果。采用2輪(第1輪實驗于2009年9月~2010年1月進行,第2輪實驗于2010年2月~6月進行,實驗教學時數均為108學時)。實驗班采用能力本位方法進行教學,對照班采用傳統常規方法進行教學。2輪網球教學均由筆者擔任,每輪實驗的2班學生在人數、教學內容、教學時數、教學時間和場地器材上均保持一致。
2輪實驗前由6名專家對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教學能力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見表1和表2。從表1和表2數據統計可以看出,在2輪實驗前實驗班與對照班學生總體教學能力和各項教學能力的測試結果基本一致,經過檢驗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這說明實驗前2班學生的各項情況基本相同。

表1 2輪實驗教學能力實驗前成績測試結果

表2 2輪實驗4項教學能力實驗前成績測試結果
3.1實驗教學操作過程控制
按照阿壩師專體育系網球專修課大綱中的教學內容為授課內容。在教學內容相同的基礎上對照班與實驗班施加不同的教學因素,第2輪教學實驗與第1輪在教學內容上稍有差別,但教學施加因素相同。
3.1.1對照班的教學模式
按常規的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課堂常規、準備活動,教師講解師范、學生模仿、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放松總結下課[2]。
3.1.2實驗班的“能力本位”教學模式

圖1 實驗班能力本位設計方案教學流程
實驗班教學在不影響完成網球專修教學任務的同時,根據網球教學的特點,運用能力本位教學的理論,給學生更多參與教學的實踐機會,以培養學生“教學能力”為核心,分別對4項基本教學能力進行培養。如圖1所示。
1)教學組織能力的培養 運用“學生自主準備活動、比賽和練習”的方法對學生教學組織能力進行培養 (見圖2)。首先教師做準備活動的教學示范,學生觀摩,然后教師讓學生帶準備活動,課后查閱資料。在繼續觀察與查閱資料的基礎上,自己設計準備活動教案,教師審閱,學生改進并實施。學生撰寫準備活動的教案并進行實踐,帶準備活動時,學生在全班隊伍前組織調動隊形,領操并喊口令,全班在做動作時也要喊口令,要求聲音宏亮、節奏感強。教師加強對學生自帶準備活動的監督指導和點評工作,避免學生的教學實踐活動流于形式。教師在網球教學中講授完新的網球動作后,讓學生自己組織練習,并輪流擔當小組長,教師監督指導。在進行教學比賽時,根據場地多少進行分組,在自己的組內,教師有計劃地讓學生在教學比賽中擔任裁判工作。教師進行監督指導。
2)講解示范能力的培養 應用“合作互助,角色互換”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講解示范能力(見圖3)。在網球技術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4~6人,學生在課中仔細觀察教師示范,認真聽講,教師根據動作結構、動作要點、示范方向,明確該技術的重點和難點。練習時,要求學生講解所做網球動作的要領。在組內先由技術較好的同學擔任“教師”,他們分別把教師講解的技術動作要領復述一遍,要求邊講解邊示范,組里的其他人為“學生”[3]。此后角色互換再練習。

圖2 教學組織能力培養流程 圖3 講解示范能力培養流程
3)糾正錯誤能力的培養 運用“配對”教學法,培養學生的糾正錯誤的能力教學程序(見圖4)[4]。學習網球新技術之前,先在電教室觀摩網球明星的動作視頻,同時提醒學生注意技術動作要點,形成使該明星動作的技術表象。然后學生進行嘗試練習。教師指出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動作,讓學生找出錯誤的原因和糾正方法,教師指導。
4)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運用“口試理論”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見圖5)。在上課之初,給學生說明這學期網球理論課考試是口頭測試,內容是各個網球技術的動作要領、易犯錯誤及糾正方法[5]。以增加學生對語言表述的重視程度以及加強對網球技術要領的掌握。特別是在網球理論課的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教學,組織各種形式的討論,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語言表達的機會,逐步讓學生做到會講。

圖4 糾正錯誤教學能力流程 圖5 語言表達能力培養流程
4.1實驗后整體教學能力比較

表3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整體教學能力測試結果
對2輪實驗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的整體教學能力進行測試并進行了統計處理,結果如表3所示。由表3數據可以看出,第1輪實驗后實驗班同學整體教學能力由72.37增長到80.67,增長了8.3,對照班由72.24增長到75.49,僅增長了3.25;第2輪實驗班增長了7.55,對照班僅增長了4.24。通過t檢驗,P<0.01,說明實驗班學生的整體教學能力成績提高非常顯著。
4.24項基本教學能力的比較與分析
對參與2輪實驗的實驗班學生實驗前后的4項基本教學能力進行統計處理,結果見表4和表5。由表4和表5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講解示范能力、糾正錯誤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均高于對照組,而且提高非常明顯(P<0.01),2輪試驗的結果一致。這說明在網球專修課教學中,采用能力本位教學培養學生基本教學能力效果明顯。

表4 實驗前后對照班教學能力測試結果

表5 實驗前后實驗班教學能力測試結果
通過上述研究可以發現,在網球專修課教學中運用能力本位教學可以給學生更多參與教學的實踐機會,并能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基本教學能力。在能力本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活躍,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得到充分的體現。教學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短期內所能完成的工作,要把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貫穿各門課中,統籌于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生涯中。
[1]顧明遠.學習和解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J].高等教育研究,2010(7):5-10.
[2]趙志明.英國大學“能力教育”對我國高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能力培養的啟示[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6,34(3):110-112.
[3]董海瑞.高師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J].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006(6):140-141.
[4]增四清.籃球教學中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01,27(2):88-89.
[5]李菊梅,陳俊欽.體育系學生體操教學能力綜合評價的研究[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4,19(1):118-123.
10.3969/j.issn.1673-1409(N).2012.07.050
G845
A
1673-1409(2012)07-N148-04
2012-03-23
米思奇(1982-),男,2006年大學畢業,碩士,助教,現主要從事網球運動理論與實踐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件。
[編輯] 洪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