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智芬 韋勁松 袁 穎 覃清清 許瑞琪 桂海濤 黎漢忠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綜合內科,廣西南寧市河堤路71號,530021)
癌因性疲乏是惡性腫瘤患者常見臨床癥狀之一。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是指由癌癥或癌癥治療引起的一種持續的主觀上的疲勞感[1]。目前臨床上癌因性疲乏病變較復雜,預后較差,尋求有效控制和改善癌因性疲乏的治療方法是當前醫療界研究熱點。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我們采用健脾消積湯配合化療治療癌因性疲乏32例,并與單純采用化療治療30例作對照比較觀察。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組62例均為2009年3月至2011年8月在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中醫綜合內科住院的惡性腫瘤患者。診斷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編寫的《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中惡性腫瘤的診斷標準[2],按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TNM分期標準[3]分期。選擇經病理或細胞學診斷為Ⅲ~Ⅳ期的惡性腫瘤患者。均有可測量病灶;估計生存期≥3個月;不能或不愿意手術;體力狀況評分(ECOG評分標準)PS≤2;年齡21~28歲;各項臨床檢查指標符合化療適應證;排除合并心、肝、腎病變和血液系統疾病者;肝轉移及腦轉移不能切除者;嚴重感染者;未按規定時間用藥者;拒絕化療及未能按時完成化療療程者;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62例患者按數字表法隨機分成治療組32例和對照組30例。治療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21~28歲,平均(42.5±10.6)歲;病程2~8個月,平均(3.0±0.4)個月。其中食管癌4例,結(直)腸癌5例,鼻咽癌3例,肺癌13例,乳腺癌7例。臨床分期:Ⅲa期13例,Ⅲb期9例,Ⅳ期10例。對照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齡22~65歲,平均(41.6±10.3)歲;病程1~7個月,平均(3.0±0.4)個月。其中食管癌3例,結(直)腸癌4例,鼻咽癌4例,肺癌14例,乳腺癌5例。臨床分期:Ⅲa期12例,Ⅲb期10例,Ⅳ期8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臨床分期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同型腫瘤患者采用相同的化療方案,食管癌采用DFO方案(順鉑、5-氟尿嘧啶、醛氫葉酸);結(直)腸癌采用FOLFOX4方案(奧沙利鉑、5-氟尿嘧啶、醛氫葉酸);鼻咽癌采用DF方案(順鉑、5-氟尿嘧啶);非小細胞肺癌采用吉西他濱、順鉑方案;乳腺癌采用CAF方案(環磷酰胺、吡柔比星、5-氟尿嘧啶)或PA方案(順鉑、吡柔比星)。2組化療均21天為1個周期,2個周期評價療效。同時給予常規對癥支持療法。每日化療前15min常規使用5-羥色胺3(5-HT3)受體拮抗劑及地塞米松等預防性止吐治療;出現2級以上的白細胞減少使用粒細胞集落因子(G-CSF)。治療組于化療前2d給予健脾消積湯治療,藥物組成:太子參18g,黃芪30g,白術12g,茯苓15g,青皮 10g,薏苡仁 30g,郁金 12g,麥芽 15g,枳殼 12g,莪術10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6g。隨證加減:嘔吐加半夏12g,竹茹6g;口干加石斛15g;大便干結加大黃6g;小便黃短加白茅根30g,車前子12g;黃疸加茵陳15g,田基黃12g。每日1劑,清水煎至200mL,分早晚2次服。21天為1個療程,2個療程評價療效,根據病情可連續服用到出院。
1.3 觀察指標準 1)采用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SF-36生活質量調查問卷評價[4]。包括5個功能表: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12項物理癥狀:疲勞、惡心嘔吐、疼痛、睡眠紊亂、食物下降、腹瀉等;分4個量組:“沒有”為0分;“有一點”為1分;“有一些”為2分;非常多為3分。整體生活質量量表(1~7分),得分越高表明功能越好。2)疲乏狀況采用piper,疲乏量表(piperfe-tig uescale,PFS)[5-6]。對患者的疲乏狀況進行評價。該量表從感覺、情緒、認知行為等4個方面測量患者的主觀疲勞,共有22項條目,每一項都用分值從0分(無疲乏)到10分(最嚴重)評價。疲勞分值為總分除以22所得數值。分值越高表明CRF程度越重。所測的疲乏程度一般分成3個等級;0~3為分無疲乏或輕度疲乏,4~6分為中度疲乏,≥7分為重度疲乏。3)不良反應評定按WHO抗癌藥物毒性分度(0~Ⅳ度)為評價標準[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0.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數據以(±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2.1 2組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SF-36調查問卷評價比較 見表1。治療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及整體健康狀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2 組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SF-36調查問卷評分比較(分,±s)
表12 組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SF-36調查問卷評分比較(分,±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時間 軀體功能 角色功能 情緒功能 認知功能 社會功能 物理癥狀 整體健康狀況治療組 32 治療前 7.1±1.4 3.1±0.7 5.5±3.1 4.3±0.5 2.5±1.1 19.3±2.1 6.2±0.4治療后 6.6±1.2* 4.0±0.6* 6.2±2.4* 4.4±0.6 2.7±1.2 17.6±2.2* 4.9±0.1*對照組 30 治療前 7.2±1.6 3.4±0.4 5.7±2.6 4.2±0.6 2.8±1.2 18.2±1.4 6.2±4.2治療后 8.1±1.3 4.3±0.6 7.2±2.2 4.7±0.4 3.2±1.4 20.2±1.6 5.8±0.4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疲乏狀況比較 見表2。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疲乏程度明顯減輕。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低于對照組。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疲乏狀況比較 (例)
2.3 不良反應比較 見表3。治療組白細胞減少:Ⅰ級4例,Ⅱ級6例,發生率31.2%;惡心嘔吐:Ⅰ級6例,Ⅱ級8例,發生率43.8%;周圍神經感覺異常:Ⅰ級5例,發生率12.5%。對照組白細胞減少:Ⅰ級7例,Ⅱ級13例發生率12.76.7。惡心嘔吐:Ⅰ級10例,Ⅱ級15例,發生率83.3%。周圍神經感覺異常:Ⅰ級9例,Ⅱ級2例,發生率33.3%。2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癌因性疲乏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CRF的發生非常普遍,而患者的疲乏狀況常被作為評價生活質量重要指標之一[7]。近年來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研究已成為腫瘤綜合治療領域中日漸引人關注的研究方向,腫瘤的現代治療觀念中改善生活質量已越來越受到重視。
表32 組不良反應比較(%)
中醫藥在我國歷史悠久,資源豐富,抗癌中藥復方和單味藥很多用中藥配合化療治療惡性腫瘤,在改善臨床癥狀、生活狀態和生活質量、減輕毒副作用方面均優于單純化療,所以中西醫結合治療惡性腫瘤應是首選治療之一[8]。中醫學以為,人之所以患癌癥,與人的正氣虛有關。正如《素問·評熱病篇第三十三》所曰:“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中醫學理論認為,惡性腫瘤均存在正氣虛弱,邪氣內侵;而單純化療會進一步損傷正氣,降低免疫功能。因此,扶助正氣,健脾益氣是腫瘤治療的重要原則。健脾消積湯方中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黃芪健脾益氣,燥濕和中;陳皮、青皮、枳殼,麥芽行氣消積、和胃止痛;白花蛇舌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薏苡仁健脾益胃,利濕消腫;郁金、莪術活血化瘀、散結止痛;諸藥合用,共奏健脾益氣、行氣消積功效,既扶正祛邪,邪去則正氣不傷。《衛生寶鑒·卷十四》曰:“養正積自除,令真氣實,胃氣強,積自消矣”。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四君子湯能提高實驗鼠或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并有一定的抑瘤作用。四君子湯能拮抗環磷酰胺所致的小鼠脾臟萎縮,提高脾指數,增加活化小鼠免疫器官的B、T細胞,增強抗體產生的數量,增強免疫功能[9]。中藥黃芪復方具有雙向免疫調節作用,但無藥物不良反應[10]。同時能顯著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放化療不良反應,并能對抗癌癥的惡性病變。莪術有抑制、殺傷腫瘤細胞癥和增強免疫功能的雙重作用;茯苓、莪術陳皮等諸藥合用,補中有瀉,瀉中有補;既能扶助人體正氣,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間接抑制腫瘤生長,又有直接的抗腫瘤作用[11]。故能益氣健脾,行氣化瘀散結,共奏扶正、抗疲乏、抗癌之功。本研究結果表明,2組生活質量量表EORTC-QLQ-SF-36問卷評分比較,治療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物理癥狀及整體健康狀況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認知功能,社會功能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疲乏狀況比較;治療組疲乏狀況有明顯減輕,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不良反應比較,治療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療效特點在改善臨床癥狀、穩定病灶,對遠期生存有一定優勢,同時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中醫綜合方案維持治療惡性腫瘤較單純化療明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健脾消積湯具有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改善患者全身功能及疲乏狀況,減輕化療不良反應;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
[1]楊守梅,陳磊.癌癥相關疲勞的診斷與處理[J].國際腫瘤學雜志,2007,34(1):71 -74.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醫政司.常見惡性腫瘤診治規范(合訂本)[M].第1,3,5,6,8,9 分冊.第1 版.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1991:1-27.
[3]Mountain CF.Revrisions in the in tern ational system for staging lung cancer[J].chest,1997,111(6):1710 -1717.
[4]許軍,胡敏燕,楊云濱,等.健康測量量表SF-36[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1999,4(4):540 -545.
[5]Sowk,Dodgsonj,Tai JW,Fatigue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hematolo gicmalign.nancy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 antation[J].cancerNUYS,2003,26(3):211 - 219.
[6]張鳳玲,韓麗沙.癌因性疲乏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3):271 -274.
[7]顧葉春,許虹波,姜陽貴,等.參芪扶正注射液治療癌因性疲乏的臨床療效[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4):363 -364.
[8]俞芹,黃海琴,曹力.中藥對腫瘤化療的減毒增效作用[J].世界中醫藥,2011,6(4):337 -339.
[9]吳軍,趙鳳鳴,王明艷,等.四君子湯、六味地黃湯對環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的拮抗作用實驗研究[J].四川中醫,2007,25(10):12-14.
[10]牛廣華,孫旭,張春明,等.參芪復方對重癥肌無力患者淋巴細胞亞群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29(4):305-308.
[11]朱國福,錢力蘭,陳偉,等.錢氏消癌口服液對胃癌細胞分化影響的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02,18(4):56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