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文彪
大型主題晚會一般是指主題明確、場面宏大、節目多樣、演員和觀眾較多、社會影響廣泛的文藝晚會。大型主題晚會的成功舉辦是一個地區(單位)文化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經過市場化運作的大型主題晚會既是文化活動的大舞臺,又是文化產業的大項目,對本地區、本單位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型主題晚會排演是一個復雜的藝術工程,需要多部門、大團隊配合作業。導演作為整場演出的“最高統帥”,既要有全面的政治、業務素養,又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隨著群眾審美水平提高和聲光電等舞臺高科技的應用,大型主題晚會已從原來的“服裝花哨、場面熱鬧”等較低的要求提檔升級,觀眾對演出主題思想、節目編排、節奏處理、亮點創意等要求越來越高。筆者從事舞臺演出、指揮、導演多年,執導過多場大型主題晚會,對主題晚會的導演運作手法有一定的實踐經驗和思考探索,下面將按晚會組織時間順序對運作中的四個重要節點一一闡述,期與同行交流探討。
《禮記·中庸》:“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型主題晚會運作最重要的準備工作就是首先要完成一個合理閃光的創意文案。創意是一場晚會的靈魂,一個好的創意能點亮整場演出,能讓觀眾久久不忘。如2009年國慶60周年天安門廣場大型聯歡晚會上,由總導演張藝謀創意的請黨和國家領導人走到天安門廣場和人民群眾一起跳舞聯歡,不僅讓現場轟動,也以此舉作為中央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最好詮釋,在全國各種晚會創意上留下經典的一筆。又如第二屆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開幕式晚會,導演創意設計了高20米、寬60米的舞臺背景墻,在背景墻里鏤空設置了300個格子,300名舞蹈演員在格子里共同伴舞,再配上舞臺聲光電,帶給觀眾超級的震撼感。
導演作為晚會的總設計師,在策劃創意晚會前,首先要了解主辦方的意圖、目的要求,根據主辦方的要求明確晚會主旨、提煉晚會主題,確定晚會風格、設計整體藝術樣式。因為很多大型晚會都是“命題作文”,所以摸清主辦方脈絡這一環節尤其重要,切記磨刀不誤砍柴工,謹防南轅北轍、偏題跑題。
接著要組織自己策劃創意團隊進行頭腦風暴。排演大型晚會是個復雜的藝術創造過程,涉及到音樂、舞蹈、主持、燈光、音響等多個藝術領域,需要多個藝術領域人才共同創作。即便導演是全能復合型藝術人才,也應廣開渠道集思廣益,尋找晚會的閃光亮點,畢竟一個人的藝術素養是有局限性的。頭腦風暴的過程就是根據導演確立的晚會主題、方向、要求,交換靈感、暢所欲言,這個過程是極其艱苦、極其興奮,也是極其幸福的過程,靈感的閃現需要及時抓住,又要經過細致地討論分析,才能確定可操作性。導演在頭腦風暴過程中要場景式的引導大家討論,對整體安排、重點節目設計、節目串聯方法、開篇收尾等逐一討論。根據筆者經驗,一般的主題晚會控制在70—90分鐘內較為合理,開場多以大型歌舞為主,以絢麗的色彩、熱烈的音樂迅速熱場,中間部分節目要求內容豐富多變,舞臺上演員數量安排得要詳略得當,連續演員滿臺會給人壓抑的感覺,連續演員單薄會冷場。結尾要激情上揚或者意味深長,給觀眾留下余音繞梁、意猶未盡的感覺。
最后要在創意策劃后形成整臺晚會的創意文案。筆者提倡演出文案導演親自寫,如不能親自寫一定要詳細審核推敲,文案上不僅要包括主辦單位、舉辦時間、演出地點、演出主題、風格內容、重點節目、主持人選定、音響燈光配置、舞美設計等舞臺內容,還要列出安全保衛、交通疏導、觀眾組織等組織工作的建議。雖然后面幾項不是導演工作范疇,但對于缺乏演出組織經驗的單位來說,極容易出紕漏,前臺和后臺是一個整體,哪里出了問題都對演出有影響。如果是室外演出,文案上一定要做好天氣突變下雨的預案,比如大雨進室內或延期,小雨準備觀眾雨衣、防水音響、舞臺防雨設置等。
形成演出文案,只是整場晚會運作的第一步,從紙上的文案變成一場鮮活的演出,則是一個復雜的二度創作過程。筆者在前文中強調大型主題晚會是一個復雜的藝術工程,需要多部門、大團隊協作,所以導演在組織晚會過程中一定要時時提醒自己一個理念:激發集體合力,團隊才是王道。
在分工推進階段,導演首先要召開晚會所有工種負責人組成的核心團隊工作會議,在會上進行導演闡述,使全體工作人員進入工作狀態,同時明確職責分工,闡述導演意圖,介紹晚會構思,以便統一思想開展工作。一般來說,導演闡述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闡述晚會主旨。導演要向晚會核心團隊說明整臺晚會的創作背景、主題思想、目標要求,聲情并茂地強調這場晚會的工作意義。在這里,導演要用演講的氣場去闡述,感動工作團隊,激發團隊工作熱情。
(二)闡述晚會設計。導演要詳細介紹晚會的整體設計思路,晚會演出的藝術風格,節目設計和安排,以及前期策劃創意的晚會亮點等。讓核心團隊對晚會具有著深入、透徹的理解,便于圍繞設計的線路開展各自的工作。
(三)闡述各工種任務和要求。導演要對各工種負責人分配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要求,排列完成時間。為激發各工作隊對晚會二度創作的熱情,導演要對每一個工作隊提出要求,要求他們根據演出文案要求進行二度優化創作。比如,要求舞臺美術突破傳統設置,把高清大屏幕融入舞臺背景;燈光設計要能突出節目思路,烘托現場氛圍;節目安排不能只注意演出形式的變化,要能呼應主題;演出節奏的起承轉合要符合觀眾心理規律,設計若干現場高潮點等。
在分工推進階段,導演要從“設計師”的角色轉變為“督查師”,要和各工作部門保持聯系溝通,及時了解各個工作任務的進度。碰到演出技術上的難題,督促技術人員想辦法多思路解決難題,不能輕易更改演出文案要求,一定要按照時間進度把演出文案的要求執行好。
晚會藝術是時間的藝術,要求在一定時間內行云流水地進行,如果因為話筒不響、燈光不亮、演員錯位等失誤造成演出不流暢,對演出的影響是不可逆的。為避免和減少演出失誤,導演要在晚會合成階段對整場演出進行打磨提升,所謂“人磨戲”、“戲磨人”,在細節上下功夫,細節決定成敗。
晚會合成是指將分散排練的各個節目按照晚會演出順序進行整合,演出各工種同時試行協作的實施過程。晚會合成主要有聯排和彩排兩種方式。一般來說,大型主題晚會需提前3—7天進行聯排,提前半天到1天進行正式彩排。
聯排就是按照晚會設計將各節目按順序串聯,期間主要是提升節目質量、糾正演員演出站位、確定上場和下場銜接問題等,還要排練節目和燈光音響、大屏幕等工種的配合。聯排的過程很大程度上還是導演的現場創作過程,導演在聯排過程中經常會有奇思妙想迸出,對演出節目進行現場創作提升。由于演出節目前期是分散排練的,演員對舞臺的適應和調整就需要一個過程,根據筆者經驗,導演在聯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是大型歌舞的舞臺站位、定位問題。一般來說,大型主題晚會演出舞臺要比演員分散排練時的舞臺大得多,演員容易縮在舞臺上,導演要不斷強調演員的散開定位,豐滿舞臺。聯排時,導演還要在整臺演出的起承轉合上下功夫,在節目銜接、主持人上下臺、起音響、送燈光等節點,要以數秒的方式進行,把銜接時間精確到秒,確保正常演出時流暢進行。
彩排是對整臺演出準備工作的綜合檢驗,筆者在彩排中會一直強調,彩排就是正式演出,要求工作人員全部到崗,演員帶妝,任何意外都不許暫停演出。彩排時,導演就變成觀眾,坐在觀眾席觀察舞臺呈現,留意演出中的各個環節細節,對不足之處及時記錄。彩排后,需立即在現場召開演出評點會,對各個不足之處進行現場更正。
現場演出階段是整臺演出最重要、最關鍵的集中展示環節,這個環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謂一著不慎全盤皆輸。現場演出階段要求導演要具有較強的管控能力,能靈活處理演出過程中各種意外,確保演出過程的流暢進行。
為確保演出順利,筆者會要求參加演出的所有演員和工作人員在演出前20分鐘做好演出準備,在后臺集中開個短會,對各崗位演員、工作人員進行點名,再次強調整臺晚會最關鍵的環節和最不放心的環節,以激情飽滿的語言激勵大家在工作中專心、盡心、細心。
到了演出時間,根據晚會出席領導、嘉賓和觀眾到場情況,征求主辦單位意見后,導演方可通過對講機倒數十秒啟動演出。演出開始后,導演的任務基本就完成了一大半。但由于舞臺演出的復雜性,隨時可能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所以筆者建議演出開始后導演的位置一定要在舞臺上,可以第一時間處置舞臺上的突發事件。即使導演在演出前未雨綢繆、多做預案,演出過程中還是可能會出現演員突然病倒、演出道具遺失、燈光特效等引發安全問題等意外。筆者認為,無論舞臺上出現什么樣的突發事件,導演一定要第一時間到現場解決,這能起到穩定軍心的效果。一般舞臺演出中處理突發事件的原則是,導演要在確保演出流暢進行的基礎上瞬間取舍,顧全大局,將突發事件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