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玥
近些年,各地公共圖書館都在努力開展延伸服務,將文化信息資源向資源相對貧乏的農村地區和邊遠地區推送,向弱勢群體傾斜。從目前來看,視頻資源的制作和推送,是延伸服務和資源推送最重要的部分。
視頻節目大多通俗直觀,易于理解,貼近低知識人群,因此在延伸服務中受到人們的特別關注。以國家共享工程為例,這是我國實現資源共享的主體之一。自2005年以來,文化部國家共享工程資源建設管理中心向各省共享工程基層點下發的資源達數TB,其中95%以上是視頻資源。包括較老的國產電影,戲劇,半個世紀前后的翻譯電影,各類文化類專題片,以及大量的文化知識講座。
目前各地的省級公共圖書館,都在按照共享工程和國家數字圖書館的征購要求,積極制作各類型視頻節目,特別是文化類專題片,例如安徽的古民居系列,江蘇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紅色之旅系列和名人故居系列等等,取得了較好成績。
但坦率地說,這些專題片的選題,和圖書館的本體有一定距離。因此,我們在撰稿和攝制過程中,由于外行,會遇到一系列的問題,包括劇本的正確撰寫,鏡頭的合理選取等等。例如我們在攝制有關蘇州刺繡的專題片時,根據書本資料,認為其工序包括復印繡稿和上彩等,而刺繡廠專家指出,這是批量制作大路貨甚至劣質產品的方式,與正規的蘇繡工藝無關。這類的專業問題,易使我們走彎路,事倍功半,也影響專題片的質量和檔次。
圖書館,作為國家藏書的主體,可以利用優勢條件,用我們的攝像鏡頭直觀地揭示館藏資源,普及書史、藏書家和藏書樓等相關知識,同時滿足資源征集單位的需要,獲得較好的經濟效益,這是順理成章,事半功倍的事。為此,我們策劃了“珍籍探秘”系列專題片,以普及文史知識,深入淺出地揭示古籍館藏。本文將結合這批專題片的策劃,對圖書館攝制這類視頻節目的優勢與相關問題做一些探討。
圖書館攝制古籍專題片的優勢,在于珍貴資料易于獲得,業內專家學者知識豐富,攝制成本明顯降低。
南京圖書館的古籍資源極為豐富,達160萬冊,包括善本書10萬冊。其中一些珍貴古籍,有曲折的故事和濃厚的文化內涵,據此所攝制的專題片,可以集學術性和趣味性于一體,引人入勝。我們初期選取了館藏的十部清代以前“有故事”的珍貴古籍作為攝制重點。包括:寧戚本《石頭記》、《陽春白雪》、《百喻經》、高鶚殿試卷、《營造法式》、《洪武京城圖志》、《蟠石老人文集》、《十竹齋畫譜》、《南山集》、《櫻桃夢》,這些專題片的選題及其拓展,各有側重,形成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的系列節目。
南京圖書館擁有一批歷史文獻研究專家,熟悉古籍故事,可以保證專題片內容的專業性,同時,作為圖書館的撰稿者,講述自己熟悉的館藏,駕輕就熟,易于保證劇本的新穎、生動。
一般專題片的攝制,要先后派出劇本作者和攝制組,到外地踩點和較長時期拍攝,成本很高。而古籍系列專題片,以本館館藏為主體,以本地風光和文化資源為輔助,易于拍攝,且省錢省力,節省時間,有利于對專題片的精細制作,提高其文化藝術水平。
根據我們的經驗,圖書館攝制專題片,最困難的是協調好攝制組與被拍攝單位的關系。否則相關單位可能不支持、不提供資料,甚至拒絕拍攝。這些協調工作,花費大量精力,很多時候還要輾轉請托熟人疏通。而拍攝館藏專題片,則關系順暢,如魚得水,即使到各地市縣圖書館拍攝,也能夠得到很好的協作,為制作高水平的節目提高了很好的保障。
“江蘇珍籍探秘”選取有故事性、有品味的館藏書若干種,披露藏書后面引人入勝的故事。即以書的流傳,發現、獲得及收藏經歷為線索,串講與此書相關的圖書、人物、事件、地理、建筑和地方文化。使受眾獲得文化知識和藝術熏陶。
首批所選的十種珍籍,大多與南京有關,地方特色濃郁,輔以實拍的本地相關歷史地理場景,以及古籍制作和保護的工藝場景等,可以使專題片內容豐富多彩。
專題片以書為引線,每一專題各有側重點,實現知識拓展。例如拍攝《百喻經》(魯迅出資刻?。┮黄瑥慕榻B魯迅與南京,與南京圖書館,與此經的因緣為引線,普及古代經書知識,并著重介紹其刻印單位“金陵刻經處”及其經書刻寫工藝。穿插對專家學者、工藝師的采訪,力求情景交融,集學術性、趣味性于一體。
此《石頭記》抄本,系脂硯齋評點本,向為紅學家所重視。我館另有此書古籍版本20種,近現代代表性版本40多種,利于深度探索。
專題片制作:擬從此書入手,探索紅樓書的版本流傳及版本研究歷程、并探討作者及其在南京的生活經歷,兼及南京大觀園、金陵織造府等相關古跡的尋訪。
此為元人所選散曲總集,收錄元人散曲六十余家,搜羅頗富。有初編、重編兩種,并藏南京館。此本為初編本,蝴蝶裝,先后為錢謙益、黃丕烈、丁丙等著名藏書家收藏。前有秦淮名妓柳如是小像一幅,當為絳云樓燼余之物,甚為難得。
專題片制作:以此書的流傳為線索,探討古代著名藏書家的藏書歷程,兼及江蘇古代藏書樓的介紹和研究。
《百喻經》全稱《百句譬喻經》,古天竺伽斯那所撰佛教故事。1914年魯迅先生捐銀元60元,委托南京金陵刻經處刻印《百喻經》100本,1926年5月,魯迅又出資贊助王品清校點《百喻經》,自己親自作了題記,交上海北新書局出版,使這一佛教文化經典得以廣泛流傳。
專題片拍攝:介紹此書及書中的故事,分析此書的文化價值。探討魯迅先生與此書,與南京,與南京圖書館的淵源。并重點介紹南京金陵刻經處及其刻經工藝。
高鶚殿試卷原件。這是120回本《紅樓夢》的續作者高鶚參加科舉考試的試卷,極為罕見的。對于研究清代科舉考試和《紅樓夢》都有較大意思。
專題片拍攝:以高鶚殿試卷為引線,介紹清代考試制度及南京夫子廟江南貢院、館藏古代科舉考試用書和作弊用書,兼談高鶚其人其事,及其與《紅樓夢》的關系。
此書是李誡在兩浙工匠喻皓《木經》的基礎上編成。是北宋官方頒布的一部建筑設計、施工的規范書,也是我國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術書籍。
專題片拍攝:分析此書,探討與江南建筑的關系。介紹與此書有關的建筑家,如梁思成等。兼談我國古代的建筑類書籍的撰寫和傳播。
明代南京圖志。有文有圖。記明代初期京師南京情況,分宮闕、城門、山川等13類,并附“皇城”、“京城山川”、等9圖。對研究明初南京歷史、地理有重要價值。
專題片拍攝:以此圖志為依據,揭示古代輿圖及地理書的編制和傳承歷程,同時探索南京城的古今地理變遷。
蟠石老人文集二十二卷,奏議一卷,涉史隨筆一卷,宋葛洪撰,宋刻本,二冊,此文集《宋史藝文志》《郡齋讀書志》、《直齋書錄解題》及宋以后公私書目均不載。外間罕見流傳。蝴蝶裝,1959年由北京圖書館名師張士達先生重新裝裱。
專題片拍攝:以此孤本的流傳和收藏為線索,介紹古籍鑒定及裝幀技藝。
金陵十竹齋刻彩色套印本,分竹譜、石譜、果譜等。明胡正言輯。胡氏為安徽休寧人,寓居南京,擅長治印、繪畫,并與名刻工合作,把“饾版”和“拱花”兩法結合起來,達到了當時彩色套版印制的最高成就。本書即是用“饾版”技術印制的,它與十竹齋箋譜是明代彩色套印版畫的代表作。專題片拍攝:以此書的收藏和制作為主線,揭示古代彩色印刷技藝。兼談此書的文化價值和傳播歷程。
清抄本。作者戴名世,為清代才子,后因此書獲罪被殺?!赌仙郊吩┌甘乔宕笤┌钢弧?/p>
專題片拍攝:以此書為線索,探討作者及其作品,以及清代的文字獄和禁書。
明代傳奇劇本。圖文并茂,罕見的彩圖本,十分精美。專題片拍攝:以此書內容為基礎,介紹古代劇本和戲劇的發展,和江蘇戲劇的繁榮。
信息化時代的來臨,給圖書館帶來很多新的機遇。館藏視頻的拍攝正是圖書館處變求新的積極探索。用鏡頭揭示館藏,用鏡頭演繹館史,用鏡頭展示圖書館文化。同時,除了拍攝相關專題片,圖書館還有很多業內的視頻資源建設可做。例如開發針對館藏文獻、圖書欣賞、藏書家故事的系列專題講座。總之,我們要有的放矢的針對性開發,力求穩步前進良性發展,產生超預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王陸軍.公共圖書館視頻資源開發【J】.新世紀圖書館,2011(5):40-42
2.許建業,王陸軍.內容為王:文化共享工程地方特色資源建設的理性思考-以江蘇省分中心特色數字資源建設實踐為例.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與跨越—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研究論文集【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