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琴
不穩定型心絞痛(Unstable Angina,簡稱UA)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一組因病變冠脈內病變的急性冠脈綜合征,若治療不當,極易發展為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1]。因此,早期科學干預治療UA對降低死亡率和改善預后尤其重要。筆者采取低分子肝素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療效確切,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我科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期間95例UA患者分為兩組,經心電圖、心肌酶學或實驗室病理檢查確診,符合陸再英著[2]《內科學》中關于UA的診斷標準,排除嚴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對本研究治療藥物過敏等患者。對照組 47例,男 29例(61.70%),女 18例(38.30%);年齡51~78歲,平均(60.3±8.6)歲;病程0.6~7年,平均(3.5±1.1)年。觀察組 48例,男 29例(60.42%),女19例(39.58%);年齡50~79歲,平均(60.5±8.6)歲;病程0.6~8年,平均(3.6±1.1)年。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關檢查,根據需要予臥床休息、吸氧、鎮靜、CCU監護、β-受體阻滯劑或硝酸酯類藥物等常規治療。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對照組給予口服辛伐他丁片晚間頓服始服劑量為10 mg/次,1次/d,根據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或總膽固醇水平調整服藥量。在對照組基礎上,觀察組給予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5000IU,2次/d。兩組均治療1周后對比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臨床療效和藥物安全性。
1.3 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和藥物安全性。參考黃祖榮[3]研究制定心絞痛療效評價標準:心絞痛癥狀、體征完全消失,ST段完全恢復正常,T波恢復為直立狀態者為治愈;心絞痛癥狀、體征明顯緩解,ST段恢復≥1/2,T波恢復為直立狀態者為顯效;心絞痛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ST段恢復≥1/2,T波形呈雙相或者變淺者有效;心絞痛癥狀、體征未見任何改善,ST-T段未見任何明顯恢復,甚至加重者為無效。總有效為治愈、顯效與有效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和計數資料,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的心絞痛 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持續時間比較(±s)
注:組間治療前比較,●P>0.05;組內治療前后比較,▲P<0.01;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
?
2.2 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例,%)
2.3 安全性比較 對照組發生3例(6.38%)胃腸脹氣;觀察組發生1例(2.08%)皮疹。組間不良反應比較,χ2=0.2835,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多種因素導致病變冠狀動脈系統的粥樣斑塊出血、破裂或血小板聚集等激活了凝血系統,在冠狀動脈痙攣作用下使動脈管腔狹窄進一步加重,損傷了血管內皮細胞,導致冠狀動脈血流減少而形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心肌能量代謝等發為UA。隨著抗心律治療研究的逐步深入,抗凝酶、調脂、抗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內皮保護等綜合治療理念越來越得到醫學界的廣泛認可。低分子肝素是普通肝素經酶解或化學降解產生的一種新型的抗凝血酶Ⅲ(ATⅢ)依賴性抗血栓形成藥,生物利用度達90%,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3倍,不僅保留了普通肝素抗凝血酶Ⅲ、保護血管內皮、預防血小板粘附和促進側支循環等作用,同時通過抗Xa/抗Ⅱa活性增加心肌組織血氧的供應,改善冠狀動脈管腔內血液高凝狀態和脂類代謝過程,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狀態。UA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礎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聯合使用辛伐他丁能夠競爭性抑制HMGCOA還原酶,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降低,升高高密度脂蛋白和載脂蛋白A1含量,通過降低C反應蛋白水平和炎癥因子抑制冠狀動脈斑塊的炎癥反應,從而改善血管內皮功能和穩定斑塊,達到治療的目的,與葉毅敏等[4]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顯示兩組均能明顯改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組間治療后比較,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總有效率93.75%明顯優于對照組74.47%,P<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38%與觀察組4.17%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聯合辛伐他汀治療UA療效確切,能夠通過穩定斑塊、抑制炎癥反應或調解脂肪含量等作用明顯緩解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安全可靠,值得臨床繼續探討和推廣。
[1]玉洪新.犬劑量阿托伐他汀鈣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中的臨床觀察.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6(13):58-59.
[2]陸再英.內科學.第七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74-284.
[3]黃祖榮.低分子肝素聯合辛伐他汀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的療效分析.河北醫學,2011,17(12):1636-1640.
[4]葉毅敏.他汀類藥物治療不穩定型心絞痛對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海南醫學院學報,2009,15(4):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