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中國需要高價能源政策—訪中國工程院院士舒興田
○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我們應該通過能源高價等政策,抑制目前能源需求過快增長的局面。一方面高效、節約利用現有資源,另一方面加快現實可行的替代能源開發。
兩會是各位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好平臺,很多石油石化領域的老專家也從自己的研究領域提出了自己多年的思考和建議。本刊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石化石化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舒興田。
中國石油石化:舒院士,您好!在今年的兩會上您比較關注哪方面的議題?
舒興田:當年侯祥麟老院長在做我國石油消費規劃的時候,認為2020年消費量最好別超過4.5億噸,但去年就已經達到了這個底線。目前,包括石油在內的能源越來越少,而我國的能源需求在較快經濟發展速度帶動下仍然保持高速增長。從全球范圍來看,地球幾億年積累下來的石油必然會越來越少,供應越來越緊張,油價肯定會漲。
我國去年加工4.3億噸原油,進口2.5億噸左右。我們的需求量這么大,沒有哪一個國家能供應。目前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達到55%~56%,政治環境、地緣政治等的不斷變化,能源持續穩定供應就會受到威脅。
我國能源絕對量來說不少,但相對于龐大的人口和需求來說,則短缺明顯,而且這種短缺還將繼續加劇,未來能源短缺將成為制約我國長遠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因素。
中國石油石化:在您看來,主要是哪些因素導致現在的能源短缺局面凸顯?
舒興田:原因很多,但我認為關鍵一點是我國過度追求GDP增長的政策。
十年前我就曾經提過這種想法了。我們的經濟總量已經很大,發展不能這么快。這幾年中央政府計劃GDP增速都在8%以上,每年各地統計的GDP增長速度大多在兩位數。關鍵是我們GDP的快速增長往往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礎上的?,F在我還是認為,我國的能源資源支撐不了這么快的“發展”,發展速度要降下來。令人高興的是今年調整到了7.5%。
能源資源是有限的,未來石油價格長期向上的趨勢不會變。我認為,現在我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和石油需求也是拉動國際油價的一個因素。我們的需求下來,國際油價可能會降下來。
中國石油石化:您認為可以從哪些方面來改變目前這種能源需求增長過快的狀況?
舒興田:其實思路已經很清晰。關鍵是全國上下、各行各業要形成共識。在新的五年里,要著重強調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兩型社會,并真正成為他們發展的總的指導方針,同心同德地來做這個工作,嚴格控制能源需求增長過快。
但遺憾的是,實際上往往會更強調本地、本企業發展而忽略子孫后代的可持續發展。例如,我國汽車擁有量在2011年就已突破1億輛,年生產能力接近4000萬輛,而且現在還每年保持近15%的高速增長,按每輛汽車一年0.5噸油消費量來算,至少要新增加2000萬噸汽油供應,怎么來保障?
不能再單純依賴能源的高消耗來實現發展,更不能無限制地發展。我們的經濟發展不能超越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承載力,更不能破壞自己的生存條件。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妥善保護自然資源基礎,保證可再生資源能持續具有再生能力,石油在內的非再生資源能獲得新增儲量和替代能源的充分補償,并能有效地維持環境自凈和納污能力,就是得做到經濟發展必須與自然資源儲備、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本代人發展與后代人發展的協調統一,形成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

●供圖/CFP
中國石油石化:您認為怎樣才能有效解決能源需求增長過快的這個困境?
舒興田:要解決困境,中央政府要加強經濟政策方面的引導,目前來說還需采取比較硬性的規定和嚴厲的制裁措施來保證這個政策的落實,而且要做到令行禁止。
我的想法是高價能源政策,可能也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據我所知,除了美國等少數國家采取較低石油價格來鼓勵消費外,大多數國家都實行較高的石油價格。對于我們這樣一個能源相對短缺明顯的國家來說,我支持對汽柴油實行較高的價格,讓老百姓更加意識到這個危機,更加珍惜能源。
當然,老百姓會抱怨,但要通過這個高價政策來限制石油等能源需求的增長過快。高價格形成的利潤應作為儲備基金用來支持新能源的發展。這樣,在限制能源需求增長過快的同時,也能更好地發展各種替代能源,一舉兩得。
每個企業和個人更多的考慮的是自身和短期的利益,但政府則有必要、有職責去加強引導。有些東西必須強加的,根據自身的能源家底來長遠考慮決定,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
中國石油石化:除了這種引導政策外,我們還有哪些好的舉措來應對可能出現的能源短缺局面?
舒興田:其實當前最現實的方法是節約用油、把油用好,保障現有能源的高效開發和利用,像石油開采領域就關注怎樣提高采收率,煉油工業則要用最低消耗、最低成本來為人民提供石油消費產品。
早在幾年前,就有院士和專家預測到今天會出現高油價的情況,所以這幾年國家也在加速開發有關石油高效利用的技術。我們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共有6名院士,就曾一起促成了973項目:啟動石油資源高效利用。
為了更好地提高石油加工過程的效益,減少能耗,國家也正在推動這方面的新技術開發。一旦這些技術成熟投入使用,就可以提高幾個點的收益率。也就是說,使用新技術后,每加工一億噸的原油,可以多生產出幾百萬噸的產品。
另外,為推動技術創新和傳播,還必須理順技術信息傳播、擴散的渠道,促進科技成果、工業產品、市場需求信息間的轉換加速。
中國石油石化:高效利用十分必要,但長遠來看,石油等能源產品畢竟是有限的,還是要大力發展各種可再生能源,請您談談在這方面的思考和建議?
舒興田: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必然趨勢,已經形成共識,不過我們要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加快開發和替代的步伐。加速開發可再生能源,是一個包括生物質能、太陽能、核能等在內的綜合能源替代過程,需要結合國家的具體條件綜合考量。
就像前幾年我們用糧食做生物燃料,是基于一個誤解。認為我國糧食庫存中有大量陳化糧可用。但在糧食價格上升的今天,用糧食做生物燃料在我國行不通。還有包括太陽能、各種生物質能源在內,我們這些年也提的很多,但實際發展的并不太好,原因就在于投入比產出多,包括對未來的預期收益和可能面臨的風險綜合考量后,企業沒有動力去投資發展。
所以發展可再生能源要堅持一個根本標準就是產出要比投入效益高,這才是可發展的替代能源。目前,包括非糧食乙醇、生物柴油開發速度正在加快,近期將會有突破。下一步,包括藻類的加工和太陽能的利用,包括直接轉化和間接轉化前景都較好。這些技術的開發成功,將為我國減少對石油資源的過度依賴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