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石化進出口“體檢”漸趨嚴
新《目錄》讓目前形勢不佳的石化品進出口雪上加霜。但對石化品的監管加強是大勢所趨,石化企業應主動適應,承壓轉型。
○ 文/本刊記者 吳 清

●《目錄》增加了法檢程序,包括甲醇在內的石化品在港口的滯留時間將延長。 供圖/CFP
石化品進出“國門”將面臨更加嚴厲的監管。
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發布了《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2012年)》。《目錄》列入了252個編號的商品,90%以上為石油和化工產品。按照新的法檢監管程序,進出口產品必須先經檢驗檢疫,方可辦理出入境手續。而此前這些產品進出口執行商檢標準,即先放行通關,后檢驗檢疫。
這或許只是石化品監管趨嚴的一個信號和開始。
“這次推出《目錄》,是政府推出危化品管理新條例后,加強?;饭芾淼谋匾驼Ee措,也在我們意料之中。”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信息部主任趙志平對記者表示。近年來化學企業的安全事故頻發趨勢明顯,因此針對化工品的生產、儲運、進出口的監管強化十分必要和緊迫。
2011年,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簽署國務院令公布了新的《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并于2011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條例》對質檢、公安、安全生產監督、海關和環保等部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分工部署,對監管環節和要求進行了明確、嚴格的規定,同時也加大了危險化學品的安全管理與行政處罰力度。
在新的?;饭芾項l例推動下,現在加強對對?;愤M出口的監管也是順理成章了。
《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進出境商品目錄(2012年)》的公告表示,進出口液化天然氣的監管條件將由空白調整為A/B。在該公告頒布之前,我國進口天然氣無須經過國家檢驗檢疫環節。因此,進口天然氣首次被列入該《目錄》。此外,進出口液化氣也被列入《目錄》。
記者了解到,除天然氣外,許多大宗石化產品都列在《目錄》之中,如黃磷、聚氨酯系列、甲醇、硫黃、苯酐等。而上述產品進出口數量和金額都比較高。以2011年為例,全年甲醇進口573萬噸,進口金額達21.1億美元;硫黃進口952萬噸,進口金額達20.2億美元;固體燒堿出口54.5萬噸,出口金額達2.37億美元;液體燒堿出口161.5萬噸,出口金額達5.2億美元。
可以預見的是,在當前行業出口不景氣的情況下,石化產品進出口檢驗監管的升級,將會對石化行業進出口造成較大影響,讓目前的石化進出口雪上加霜。
以甲醇為例,在此之前進口甲醇只需按照自身情況尋找商檢機構如中國檢驗認證(集團)有限公司(CCIC)或者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SGS)等檢測機構進行質量檢測。商檢成本為0.5~1元/噸。截至目前,甲醇被列入法檢范圍征收法檢費用已經兩個月了,據沿海各地區貿易商反饋,進口成本有明顯增加。
據大宗商品分析機構金銀島分析測算,按照目前中國檢驗檢疫局(CIQ)對于甲醇的法檢費用施行的暫行標準為:質檢為總貨值的千分之三,量檢為0.4~1元/噸不等。以目前的進口平均370美元/噸左右計算,每噸法檢費用在8元左右。
7~8元/噸的成本增加相對于幾百美元的總成本來說可能并不高,對單個企業的進出口行為也不會產生明顯影響,但擴大到整個行業就會影響很大?!凹状夹袠I去年的進口總量是573萬噸,相當于整個行業直接多了四五千萬元的成本?!壁w志平說。
這只是顯性成本。由于新增加了法檢的環節,進口船只到港卸貨時間周期較之前也有所延長。業內人士普遍擔憂由此產生的額外滯港、倉儲費用將是一筆不小開支。一位硫黃進口商告訴記者,檢驗費用增加和檢測環節周期加長增加的倉儲等費用,貿易商在成本核算時肯定會加進去。這勢必影響到國內石化品的銷售價格。
中國氯堿網燒堿出口欄目負責人劉海揚透露,法檢實施已經對片堿出口產生了影響。一方面是出口周期拉長,企業出貨不太順利。比如片堿春節前后簽的單現在才剛剛發運,出貨周期延長了近一個月。另一方面是出口成本上升,檢驗費用增加會壓縮出口利潤空間。她估計,3月片堿的出口量不會太多。以前只需提前半個月簽單,現在要提前到一個月以上,可能因此影響下游采購的積極性。
在此背景下,作為行業組織的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目前已經開始收集和評估行業和企業所受的影響。趙志平表示,聯合會正在多方收集信息,等得到較為準確數據后,會于近期向政府相關部門反饋,以求得到合理的補償和制定相應的應對辦法。
面對日益趨嚴的“進出口”新規,該如何去應對?這將是每一個石化企業和整個石化行業接下來面對的問題。
事實上,在全球經濟放緩和國際貿易摩擦頻發的大背景下,已施行一段時間的《出入境檢驗檢疫機構實施檢驗檢疫的進出境商品目錄(2012年)》對石化進出口的影響已經顯現。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3月21日透露,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石化行業出口交貨值為755.6億元,同比增長6.5%,相比去年同期26.7%的增速回落了20.2個百分點。
2012年經濟運行的國內外環境更趨復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世界經濟形勢仍將十分嚴峻,復蘇勢頭可能繼續放緩,對石化產品的需求疲弱。在經濟復蘇乏力的大背景下,體制性、政策性貿易摩擦增長明顯。
“在2011年市場震蕩的背景下,國內化工品生產企業與港口進口商利潤差異明顯,商家虧損較為普遍。這次是大概200多種化工品被列入,而相關化工品有2000多種。我預計這個列入目錄的化工品還會增多,影響還會擴大。”趙志平表示。
與此同時,去年石化行業在發展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也進一步加劇今年石化品進出口的困難。由于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生產設備落后、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沒有得到根本改觀,目前國內石化產品仍然是以科技含量低和附加值較低的基礎產品為主,且已經出現了產能過剩的情況,一些附加值高的高檔產品則幾乎不能生產?,F在我國用于出口的化工產品大多是廉價的基礎化工產品,進口的則是價格高昂的高端產品,由此使得我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的貿易逆差長期存在并有擴大的趨勢。
雖然困難重重,但趙志平仍認為,國內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升級階段,油氣及主要化學品的市場需求仍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在此背景下,趙志平建議石化企業2012年要參照《石化和化學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主動承壓轉型。在節能環保、新材料、新能源、新型煤化工等將成為行業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的時候,石化企業加快自身產業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實現錯位競爭發展。同時,技術創新應成為石化行業發展的主旋律,加大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主動適應才能承壓突圍。

●“體檢”費增加了,石化品進出國門不再舉重若輕。供圖/CFP